
编辑推荐
《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走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2016年11月,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及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本书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美国学会的年刊,在全国美国研究学者的共同参与下,年刊汇集了美国政治与2016年大选、大选后美国外交战略走向、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文章,另有著名美国研究学者的笔谈,普及性与学术性并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暨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著名的社会保障专家。
目录
笔谈: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走向
2016年美国大选和中国外交战略思考
2016年大选反映美国社会深刻变化
“特朗普震惊”与转变中的美国外交
2016年大选与特朗普当选的内在逻辑
2016年美国大选的主要特点
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学视角
从2016年总统大选看美国的国家认同危机
美国内政
2016年大选与美国政治未来走向
2016年美国大选不同寻常
美国民粹主义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美国经济不平等激发政治极化
从总统选举的视角看未来美国气候政策与行动
美国外交
从冷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延续性看特朗普外交政策的走向
国际秩序与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遗产
“亚太再平衡”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亚太一中东”整体战略评析
美国智库对美南海政策影响探析
南海战略支点与美国的地区安全合作困境
美俄在网络空间的博弈探析
美国与“全球公域”资源开发
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北极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中美关系
中国崛起与中美经济实力差距变化――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新常态浅析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减少中美误判的机制性建设
会议综述
中华美国学会2016年年会暨“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
编后致谢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剩下的问题则主要是根据自身利益需求来选择应对策略,而此举将在对对方基本不再存疑的背景下完成。放在双边关系的框架下,这种努力是以同时、同等降低双方行为的灵活性为代价来换取对双方行为可预测性的提升,以双边互动的确定性的增强来帮助减少误判,并促成双边关系的相对稳定。达成这一安排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中美双方必须具有稳定双边关系的共同需求,而并不试图利用人为激化矛盾来获取单边收益,这一点看来可以满足。第二,中美必须愿意接受同等的约束。表面看来,作为强者的美国对维持关系稳定需求的迫切性不如中国,但强者对关系不稳所带来的不安全的耐受性也同样低于弱者;中国虽然似乎一直对接受与美国同等标准的选择比较排斥,但稳定中美关系具有战略意义,这一同等标准只是程序性规范,对中国整体的外交战略没有影响,代价有限而收益明显,同时接受同等标准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接受这一预防性举措能够给中美带来双赢。第三,相关机制的作用范围要局限于程序性安排而不涉及双方具体的外交规划。只有限定于程序性安排而非更敏感的价值观念与利益判断,实施起来才容易为双方共同接受;只有限定于程序性安排,灵活性的丧失才是有限的、可控的,不会因为接受这一制度就完全被束缚住手脚;只有限定于程序性安排,进行这种尝试才不需要决策者承担过大的心理压力和国内反弹。
《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走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2016年11月,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及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本书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美国学会的年刊,在全国美国研究学者的共同参与下,年刊汇集了美国政治与2016年大选、大选后美国外交战略走向、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文章,另有著名美国研究学者的笔谈,普及性与学术性并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暨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著名的社会保障专家。
目录
笔谈: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政外交政策走向
2016年美国大选和中国外交战略思考
2016年大选反映美国社会深刻变化
“特朗普震惊”与转变中的美国外交
2016年大选与特朗普当选的内在逻辑
2016年美国大选的主要特点
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学视角
从2016年总统大选看美国的国家认同危机
美国内政
2016年大选与美国政治未来走向
2016年美国大选不同寻常
美国民粹主义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美国经济不平等激发政治极化
从总统选举的视角看未来美国气候政策与行动
美国外交
从冷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延续性看特朗普外交政策的走向
国际秩序与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遗产
“亚太再平衡”背景下奥巴马政府“亚太一中东”整体战略评析
美国智库对美南海政策影响探析
南海战略支点与美国的地区安全合作困境
美俄在网络空间的博弈探析
美国与“全球公域”资源开发
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北极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中美关系
中国崛起与中美经济实力差距变化――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的新常态浅析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减少中美误判的机制性建设
会议综述
中华美国学会2016年年会暨“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
编后致谢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剩下的问题则主要是根据自身利益需求来选择应对策略,而此举将在对对方基本不再存疑的背景下完成。放在双边关系的框架下,这种努力是以同时、同等降低双方行为的灵活性为代价来换取对双方行为可预测性的提升,以双边互动的确定性的增强来帮助减少误判,并促成双边关系的相对稳定。达成这一安排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中美双方必须具有稳定双边关系的共同需求,而并不试图利用人为激化矛盾来获取单边收益,这一点看来可以满足。第二,中美必须愿意接受同等的约束。表面看来,作为强者的美国对维持关系稳定需求的迫切性不如中国,但强者对关系不稳所带来的不安全的耐受性也同样低于弱者;中国虽然似乎一直对接受与美国同等标准的选择比较排斥,但稳定中美关系具有战略意义,这一同等标准只是程序性规范,对中国整体的外交战略没有影响,代价有限而收益明显,同时接受同等标准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接受这一预防性举措能够给中美带来双赢。第三,相关机制的作用范围要局限于程序性安排而不涉及双方具体的外交规划。只有限定于程序性安排而非更敏感的价值观念与利益判断,实施起来才容易为双方共同接受;只有限定于程序性安排,灵活性的丧失才是有限的、可控的,不会因为接受这一制度就完全被束缚住手脚;只有限定于程序性安排,进行这种尝试才不需要决策者承担过大的心理压力和国内反弹。
ISBN | 9787520303330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黄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