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群营销实战法则、技巧与经典案例 978711545619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1.移动营销专家何志康倾情打造!
2.结合当前社群营销热点!
3.将新时代的移动社群知识进行了细致化分类,内容充实全面,立体感强!
4.案例选用符合现下潮流的典型案例,与时尚热点结合,时代感强!
5.语言通俗易懂,讲述实用、落地的社群营销方法,实操性强,实用价值高!
6.目标读者群广泛,贴近生活,适合各知识层面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何志康:互联网营销实践者,长期致力于移动应用开发。曾就职于国内知名互联网建站公司——华威迅网络有限公司,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有效果、有价值的网站服务。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从事移动物联网应用开发,成功研发出移动考勤、移动插座、移动OA办公等多个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2013年1月,正式启动微信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并成立了杭州技术开发中心,在微网站、微餐饮、微酒店、微商城、CRM会员系统等方面颇有建树。发展至今,更专注于微信运营项目,成功策划了一系列微信营销活动方案,深得客户信赖。

目录

1
入门篇
1.4.2 移动社群的构建策略 / 33
1.4.3 构建移动社群常见的误区 / 35
1.5 移动社群的平台选择 / 37
1.5.1 豆瓣 / 37
1.5.2 贴吧 / 39
1.5.3 论坛 / 40
1.5.4 QQ 空间 / 42
1.6 移动社群的行为方式 / 43
1.6.1 开展互动社交 / 43
1.6.2 提供贴心服务 / 44
1.6.3 保持良好态度 / 46
1.7 移动社群的运营技巧 / 48
1.7.1 核心价值定位 / 48
1.7.2 规模控制 / 49
1.8 移动社群的盈利模式 / 51
1.8.1 社群变现的基本原则 / 51
1.8.2 社群变现的具体方式 / 52
1.8.3 用社群融合行业资源 / 54
2.1 移动场景的分类 / 58
2.1.1 时间场景 / 58
2.1.2 地点场景 / 60
2.1.3 日常场景 / 61
2.2 移动场景的选择 / 63
应用模式之一:移动场景营销
第二章
2
实战篇
2.2.1 本地场景 / 63
2.2.2 情绪场景 / 64
2.2.3 热点话题 / 66
2.2.4 移动游戏 / 69
2.3 移动场景的体验模式 / 72
2.3.1 使用体验 / 72
2.3.2 情感体验 / 73
2.3.3 情景体验 / 74
2.4 构建移动场景时的注意事项 / 76
2.4.1 构建过程要自然 / 76
2.4.2 构建细节要具体 / 77
2.4.3 多利用外部触点 / 78
2.5 移动场景营销的实战方案 / 80
2.5.1 主动创造场景 / 80
2.5.2 借已有场景发挥 / 81
2.5.3 跨界融合多场景 / 83
2.6 移动场景营销的案例分析 / 85
2.6.1 “雪莉小姐”餐厅的移动营销之道 / 85
2.6.2 “JC Penny 百货公司”二维码与场景的结合 / 86
3.1 移动内容的组成要素 / 88
3.1.1 鲜明标题 / 88
3.1.2 生活故事 / 89
3.1.3 时尚信息 / 91
3.1.4 专业知识 / 92
3.1.5 营销软文 / 93
3.2 打造内容性产品 / 95
应用模式之二:移动内容营销
第三章
3
4.1 移动连接的实施过程 / 128
4.1.1 寻找早期用户 / 128
应用模式之三:移动连接营销
3.2.1 身份标签 / 95
3.2.2 情绪营销 / 96
3.2.3 内容植入 / 97
3.3 凸显内容的价值 / 99
3.3.1 用户体验 / 99
3.3.2 品牌黏性 / 100
3.3.3 生活方式传递 / 102
3.4 明确内容的主题 / 103
3.4.1 大众主题 / 103
3.4.2 小众主题 / 104
3.4.3 二次元主题 / 105
3.4.4 趣味性主题 / 106
3.4.5 正能量主题 / 108
3.5 寻找合适的平台入口 / 109
3.5.1 朋友圈 / 109
3.5.2 微信群 / 111
3.5.3 微信公众号 / 112
3.6 与技术融合的表现形式 / 115
3.7 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内容 / 117
3.8 组建内容打造团队 / 120
3.9 移动内容营销的案例分析 / 122
3.9.1 锤子推出“文青版坚果手机” / 122
3.9.2 700Bike 骑行是一种生活 / 124
第四章
4
4.1.2 培养用户的信任感 / 129
4.1.3 打造兴趣共同体 / 130
4.1.4 建立圈子化网络 / 131
4.2 影响力传播 / 133
4.2.1 明星传播 / 133
4.2.2 专家传播 / 134
4.2.3 自媒体传播 / 135
4.2.4 意见领袖传播 / 136
4.2.5 网红传播 / 138
4.2.6 粉丝群传播 / 140
4.3 口碑传播 / 142
4.3.1 细分人群 / 142
4.3.2 抓住痛点 / 143
4.3.3 持续传播 / 145
4.3.4 举办口碑活动 / 147
4.4 病毒传播 / 150
4.5 社会关系链传播 / 153
4.5.1 共享平台 / 153
4.5.2 开放领域 / 154
4.5.3 构建生态系统 / 156
4.5.4 展示自我 / 157
4.5.5 引发共鸣 / 158
4.5.6 嫁接热点 / 159
4.6 打造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 / 161
4.7 移动连接营销的案例分析 / 164
4.7.1 魔漫相机口碑传播引发裂变 / 164
4.7.2 卡西欧G-SHOCK 聚焦专业圈子,打造小众领
袖 / 165
5.1 移动社群思维下的企业抉择 / 170
5.1.1 争夺粉丝归属 / 170
5.1.2 碎片化经营思路 / 171
5.1.3 打破营销边界 / 172
5.2 移动社群营销的适合行业 / 174
5.2.1 旅游业 / 174
5.2.2 服装业 / 176
5.2.3 娱乐业 / 179
5.2.4 快消品业 / 181
5.2.5 餐饮业 / 183
5.2.6 汽车行业 / 185
5.2.7 电商行业 / 187
5.3 部落化的移动社群前景 / 189
5.3.1 优质内容主导 / 189
5.3.2 简单规则制定 / 190
5.3.3 社群标签准定位 / 192
5.3.4 “社群+”兴起 / 193
5.4 品牌化的移动社群价值 / 195
5.4.1 品牌娱乐化 / 195
5.4.2 市场公关化 / 196
5.4.3 公关产品化 / 198
5.5 商业化的移动社群革命 / 200
5.5.1 参与感 / 200
5.5.2 众筹商业 / 201
5.5.3 实时响应 / 203
5.6 移动社群营销的未来——机遇vs 挑战 / 205

序言

人以群分的社群时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本是一句流传度很广的世间名言,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却成为一句极为形象的揭秘语,集中揭示了移动社群时代的用户特点和整体发展方向。
其中物以类聚,指的是电商品牌围绕着商品进行细致的分类工作,如淘宝分类、导航、广告等,都是以此类手段,达到精准引流的目的;而人以群分,则是围绕着不同的社群,进行对应式的信息投放,如罗辑思维在其粉丝群中进行的图书推荐,就是此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口碑变得极为重要,谁能赢得良好的口碑,谁就可以在社群营销的过程中抢占先机,进而取得不俗的业绩。
不可否认,已经过去的2016年是移动互联网全面爆发的一年,用户的网购行为呈现出很多新的变化,比起以前变得更碎片、更便捷,也更为个性化。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兴趣相似的用户形成了一个个网络社群,且每一个社群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特质,对群成员的影响日益增强,并在移动电商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对上述情况进行详细的揭示和讲解,力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完整、科学、可信的社群营销体系,并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社群营销策略和实战方法。具体来说,本书将社群营销分为三大部分进行分析。
一、移动场景营销
无论是APP,还是自媒体,都需要从不同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出发,将消费群体进行不断的细分,然后构建出合适的营销场景,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将原本粗放的流量运营、经验运营,转化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群运营、数据运营。
二、移动内容营销
内容为王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真理,只是在社群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而已。当前,内容的打造不仅要突出移动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个性化、情感化特质,还要与先进的技术形式相结合,形成更为美观、更具价值的优质内容,以此来吸引用户的注意,达到最终的营销目的。
三、移动连接营销
连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说白了其实就是互动。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越发希望与营销者展开有效互动,并全面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开发、售卖、改进等各个环节中,提出各类创造性建议;而运营者也希望获得消费者的及时反馈,以此加深彼此间的关系,并得到合理的改进意见,将其作为指导经营的重要依据。
本书共分为三大板块(入门篇、实战篇、落地篇),五大章(基础知识认识、移动场景营销、移动内容营销、移动连接营销、移动社群营销的未来发展前景)内容,论述翔实,不讲空话套话,集中展现了移动社群营销的相关知识、实战方法和未来前景,能够为有志于社群营销的读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帮助他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文摘

1.2.2兴趣型
何谓兴趣型社群?兴趣型社群,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起来的社群组织。由于互联网没有时空界限,所以用户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和自己具有同样爱好的其他用户,从而建立起兴趣社群。
由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兴趣社群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兴趣社群包括各种论坛,如游泳论坛和母婴论坛等,还有科技类的36氪、消费类的美丽说、基于游戏的着迷WIKI等社群。QQ的兴趣部落里也分门别类地划分出游戏、明星、情感、爱好、综艺等不同的社群。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追星也算是一种兴趣,那么,粉丝社群和兴趣社群之间有关联吗?
粉丝社群的成员大多为粉丝,社群构成的关键是要出现明星、社会名人等元素,如TFBOYS的QQ部落等。粉丝社群主要出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兴趣部落是基于兴趣而形成的社群,仅靠成员的兴趣支撑,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兴趣社群是粉丝社群的初级阶段,在过渡过程中,粉丝起到了关键作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韩寒和郭敬明都是以写书而闻名,近年也都转型做了导演,且都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凭借着粉丝的力量,总票房达到了13亿左右。而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票房也达到了6.5亿。郭敬明和韩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粉丝的力量。正因为有一群忠实粉丝,他们会主动去看偶像拍的电影,努力为其奉献票房。
1.2.3品牌型
互联网时代常见的品牌型社群有星巴克的星享聚乐部、宝洁公司的beinggirl交流社区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型社群有罗辑思维的“罗友会”,伏牛堂的霸蛮社、果壳网的mooc学院等。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定义品牌型社群呢?
品牌型社群是指消费者由于对某一品牌产生了强烈的认同,进而集聚在一起,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而产生对品牌的共鸣。其本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形成的多种关系,意义在于给消费者独特的品牌体验。
品牌型社群是产品型社群发展到后期的表现形式。此时,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产生了信任,具有了情感,开始对旗下的其他产品也产生兴趣,对品牌有了认同感,品牌社群因此形成。
如何才能形成品牌社群?
1.有一定的品牌基础
品牌基础的建立要求品牌有能将消费者聚合在一起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是品牌独有的文化内涵、有趣的品牌故事、独一无二的品牌要素等。如哈雷车友会就聚集了一群喜欢哈雷的粉丝。
2.有消费者的参与动机这里需要考虑的是消费者为什么要参与你的品牌型社群,是想获得信息、娱乐身心、交到好朋友还是想获得经济利益……
品牌基础和消费者动机的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消费者群体,但是要想形成品牌社群,还要注意对这两者进行重组,以形成真正的品牌社群。
3.有社群的仪式感
在对社群进行重组时,社群管理者要设置一些能体现社群仪式感的活动。比如别出心裁的入会仪式、才艺展示、节庆活动等。
4.有社群成员共同的意识
通过前面一些具有社群仪式感的活动,社群成员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品牌文化和内涵,形成品牌体验,最终使社群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
品牌社群已经形成。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将一个品牌社群运营成功呢?
首先,作为一个运营者,要明白品牌社群运营成功的三个要素。
要讲信誉。不管是在制定社群规则、策划活动,还是回答社群成员的疑问时,都要注重信誉。
要讲求协作。要激发社群成员互动的积极性,让用户多多加入到社群活动中来。
要注重连接关系。运营人员除了要注意品牌和成员之间的连接外,也要注意在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连接关系。
其次,运营者要熟悉自己的职责。
作为品牌社群的创建者,要制定一定的奖励机制,如等级晋升等,并不定期地举办线下活动,增进成员感情,保证群内一定的发言自由度。
对于社群的监督者来说,要对社群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把控,防止社群发展方向产生偏斜。
对于社群成员来说,要公平参与社群活动。
另外,在社群运营规则的制定上,尽管各有差异,但大体上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P13-15
ISBN978711545619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何志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