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研究 97872160871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动和国际环境影响的产物,也是近代以来浙江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周边环境影响的结果。晏东《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研究》主要探讨了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群体成员的早期经历、该群体的形成及其历史贡献。他们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几经求索,几番磨炼,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历经艰辛探索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正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样一种选择的过程。

作者简介

晏东:男,1980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现为中共绍兴市委党校副教授、科研处副处长,绍兴市周恩来研究会副会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教学与研究。曾工作于浙江省博物馆,从事地方党史宣传与研究,主编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近代文物卷《长夜破晓》。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在《湖北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岭南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获浙江省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转型
(一)共和政治的最初实践
(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经济发展
(一)振兴实业思潮的兴起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化转型
(一)中西之争
(二)新旧之争
四、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
(一)新型知识分子的特点
(二)新型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三)新型知识分子的组织化
第二章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成员的早期经历
一、群体成员的家庭背景
二、群体成员的教育经历
(一)幼年接受传统儒学启蒙
(二)少年之后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三、群体成员的早期政治活动
(一)参加辛亥革命
(二)投身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三)参加“一师风潮”
第三章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轨迹
一、群体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群体初步形成阶段
(二)群体发展壮大阶段
(三)群体最终形成阶段
二、群体形成的思想演变
(一)从追求民主主义革命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二)从倾向于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三)从爱国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第四章影响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因素
一、近代以来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晚清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产物
(一)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与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的结合
三、近代新式教育的自然结晶
(一)浙江一师与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生成
(二)留学教育与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生成
第五章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历史贡献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
(一)创办、主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
(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二、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上海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与骨干
(二)参与创建其他地区共产党早期组织
(三)筹备中共一大
三、早期工人运动的实践者
(一)关注劳动问题
(二)投身劳动界
(三)组织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
四、早期农民运动的探索者
(一)衙前农民运动的动员机制
(二)衙前农民运动的动员路径
(三)衙前农民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浙江籍与湖南籍两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比较分析
一、两个群体的共同性
二、两个群体的差异性
第七章浙江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群体形成的历史经验
二、群体形成的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ISBN9787216087124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晏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