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任治刚,工学硕士,主讲“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课程和“大学专业英语”课程。主编、主译、参编教材多部,其中包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程》、《大学科技英语国际交流教程》和《TMS320C5000系列DSP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
目录
目录
Unit 1Signals and Systems 1
Lesson 1Signals: Audio, Image and Video 2
Lesson 2Systems: Linear versus Nonlinear 7
Lesson 3Moder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12
Exercises 17
Extensive Reading 22
Passage 1Fourier Theorem and Spectral Analysis 22
Passage 2Nyquist Theorem an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23
Passage 3Shannon Theorem and Channel Capacity 25
Unit 2Information Processing 28
Lesson 4Audio Encoding & Video Encoding 29
Lesson 5Image and Video Compression 34
Lesson 6Data Encryption: PGP and DES 41
Exercises 46
Extensive Reading 51
Passage 1Vocoders 51
Passage 2Choosing Speech Codec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52
Passage 3Video Coding Systems 54
Unit 3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57
Lesson 7Channel Coding: Error Detection & Correction 58
Lesson 8Analog Modulation and Digital Modulation 63
Lesson 9Multiplexing: FDM, TDM and WDM 67
Exercises 72
Extensive Reading 77
Passage 1Telephone Modems 77
Passage 2OFDM 79
Passage 3W-CDMA 80
Unit 4Essential Components 83
Lesson 10Antennas 84
Lesson 11Transmission Lines 90
Lesson 12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 96
Exercises 101
Extensive Reading 105
Passage 1Inside a Digital Cellular Phone 105
Passage 2RF Circuit Elements 107
Passage 3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s 108
Unit 5Functional Circuits 112
Lesson 13Phase-Locked Loops 112
Lesson 14PRBS Generators 116
Lesson 15How to Draw Schematic Diagrams 122
Exercises 126
Extensive Reading 131
Passage 1Anti-aliasing Filters 131
Passage 2PCB Layout Guidelines for Mixed-Signal Systems 132
Passage 3Selecting the Right Resonator 134
Unit 6Wireless Communication 138
Lesson 16Wireless Transmission 138
Lesson 17The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143
Lesson 18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150
Exercises 154
Extensive Reading 159
Passage 1The RFID System 159
Passage 2Software Radio 160
Passage 3Bluetooth Wireless Technology 162
Unit 7Cab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167
Lesson 19Guided Transmission Media 166
Lesson 20The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171
Lesson 21Optical Amplifiers 176
Exercises 182
Extensive Reading 186
Passage 1ADSL 186
Passage 2Fiber to the Home 187
Passage 3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189
Unit 8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194
Lesson 22The Internet 192
Lesson 23Third-Generation Mobile Phone Networks 196
Lesson 24Wireless LANs: 802.11 201
Exercises 206
Extensive Reading 211
Passage 1Network Protocols 211
Passage 2TCP/IP Networks 213
Passage 3SONET/SDH 215
Unit 9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217
Lesson 25How to Choose a DSP 218
Lesson 26The Implementation of DTMF Decoder 225
Lesson 27Fiber Optics System Design 232
Exercises 239
Extensive Reading 243
Passage 1DSP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s 243
Passage 2Design Languages for Embedded Systems 244
Passage 3Digital Cellular Telephones Implemented with DSP 247
Unit 10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 249
Lesson 28Signal Sources 250
Lesson 29Spectrum Analyzers 255
Lesson 30Network Analyzers 261
Exercises 266
Extensive Reading 271
Passage 1Digital Oscilloscopes 271
Passage 2Logic Analyzers 272
Passage 3Mixed Signal Oscilloscope (MSO) 274
课文参考译文 277
第1课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和视频信号 277
第2课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278
第3课现代电子通信系统 279
第4课音频编码和视频编码 281
第5课图像和视频的压缩 283
第6课数据加密:PGP和DES 285
第7课信道编码:检错与纠错 287
第8课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 289
第9课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与波分复用 291
第10课天线 292
第11课传输线 294
第12课模数转换器 296
第13课锁相环(PLL) 298
第14课伪随机序列(PRBS)发生器 299
第15课如何绘制原理图 301
第16课无线通信信道 303
第17课移动电话系统 305
第18课全球定位系统(GPS) 308
第19课制导传输介质 310
第20课光纤通信系统 312
第21课光放大器 315
第22课互联网 316
第23课第三代移动电话网 318
第24课802.11无线局域网 320
第25课如何选择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322
第26课双音多频(DTMF)解码器的实现 324
第27课光纤系统设计 327
第28课信号源 329
第29课频谱分析仪 332
第30课网络分析仪 334
序言
前言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息过。如今,通信工程已成为最为活跃的工程领域之一。为了应对国际化竞争,大学生必须在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发展全面的职业技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有效进行科技交流”是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重要专业素养和必备职业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核心能力,拓展学生对通信工程核心技术的认识,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本书充分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按照先进实用的选材原则和简明系统的组织原则,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构建了一个提高科技交流水平和专业学术素养的平台。
面向核心技术
本书分为10个主题单元,涵盖了通信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分支。各单元由3篇精读课文、1套单元练习和3篇泛读材料组成。各单元技术内容如下。
1.信号与系统:音频信号、图像和视频信号、现代电子通信系统;傅里叶定理和频谱分析、奈奎斯特定理和模数转换、香农定理和信道容量。
2.信息处理:音频和视频编码、图像和视频压缩、数据加密(PGP和DES),声码器、移动通信语音编码器、视频编码系统。
3.发射与接收:信道编码、模拟和数字调制、多路复用(FDM、TDM和WDM),电话调制解调器、正交频分复用(OFDM)、宽带码分多址(W-CDMA)。
4.基础部件:天线、传输线、模数转换器(ADC),蜂窝电话部件、射频电路元件、数模转换器(DAC)。
5.功能电路:锁相环(PLL)、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如何绘制原理图,抗混叠滤波器、混合信号系统PCB布局要点、正确选择谐振器。
6.无线通信:无线信道、移动电话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RFID)系统、软件无线电(SDR)、蓝牙无线技术。
7.电缆与光通信:有线信道、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大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光纤到户(FTTH)、电力线通信。
8.通信网络:互联网、第三代移动电话网、802.11无线局域网,网络协议、TCP/IP网络、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体系(SONET/SDH)。
9.设计与实现:如何选择DSP、双音多频(DTMF)信号检测、光纤系统设计,DSP通信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语言、使用DSP实现数字蜂窝电话。
10.测量与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数字示波器、逻辑分析仪(LA)、混合信号示波器(MSO)。
第1~3单元介绍通信工程的数学基础(信息论、编码理论和信号处理理论)。对于通信技术工程师而言,其职责就是利用精心设计的“系统”(system)经由某种物理形式的“通道”(channel)将特制的“信号”(signal)准确无误、快速高效地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为此,就必须深刻理解各个通信要素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第4~5单元展示通信工程的物理基础(电子元器件和通信电路)。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推动着通信工程的发展。其中,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带来了数据通信,激光器、光纤的出现带来了光纤通信。品类繁多的电子元器件和通信电路使复杂的系统和网络得以实现。
第6~8单元聚焦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全球通信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命脉,通信系统和通信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其中,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就是当今世界具有影响力的通信技术成果;蓝牙、RFID、ADSL……使得现代通信更加异彩纷呈。
第9~10单元面向通信工程师的实际研发工作。利用DSP、FPGA等硬件平台,结合各种EDA仿真/设计软件,通信工程师可以创建符合要求的通信模块或子系统。利用信号源、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可以完成功能验证或故障排除。
培养核心能力
利用课文、阅读、练习和附录,本书着力培养如下核心能力。
1.文献阅读能力:准确、快速地信息提取、甄别和评估(见各单元Extensive Reading)。
2.学术写作能力:正确、得体、简明的书面表达(见附录A)。
3.科技交流能力:有效、专业、融洽的交流和沟通(见附录A和附录B)。
在各单元练习中,我们采用完型填空、英汉互译和学术写作来训练英语语言技能。完型填空练习,有助于雕琢语言细节——语法、词汇、固定搭配、专业术语、专业表达方法等。英汉互译练习,有助于明辨英汉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异,从而提高专业阅读、学术写作和科技交流的水平。学术写作练习,有助于熟悉科技文体格式、用词特点和写作技巧,为将来写作科技论文打下良好基础。为了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练习内容全部取材于大学教材、科技专著、国际会议论文、工程技术文档(芯片使用指南、用户手册、技术白皮书)、业内专家文章和著名公司网站(详见参考文献)。
服务核心应用
针对学生在深造、就业、留学时的实际需求,本书竭力服务如下核心应用。
1.科技论文写作:附录B全面细致地讲解了IMRAD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
2.当众学术讲演:附录B分类列举了当众讲演时的经常使用的英文句式。
3.英语水平考试:附录A针对IELTS考试学术写作给出了具体实例分析。
为了便于读者自学,书末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课文参考译文、练习参考答案、学术英语提要、科技论文写作、数学表达式读法、通信技术缩略语。
编者
使 用 说 明
为了提高教授或学习专业英语的效率,这里给出使用本书进行教学和自修的建议。
教师授课建议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选择精讲课文及段落。本书的课文难度分为高、中、低三档,适用于各类型大学、各种水平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课文的选材,既有高难度的科技专著、学术会议论文、技术手册,也有中等难度的大学教材、用户手册、技术白皮书,还有比较易懂的综述文章、科普读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精讲课文和精讲段落,其他课文和段落,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自学,也可以根本不去涉及。
利用英语学专业,通过专业练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精讲,更要精练。一段精讲课文,既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技术信息的阅读能力,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撰写摘要、模仿造句、独立作文的能力。这种“阅读”?“分析”?“写作”的教学模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适时适量引入音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量的音视频材料,并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交流。
强调科技英语阅读写作,提高科技交流职业技能。作为将来的工程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为重要。在科技交流中,无论查询资料、进行设计,还是联系业务,都离不开阅读和写作。有效的科技交流,要求“准确”、“快速”,而这种能力不经过专业训练是无法具备的。尽管市场上出现了自动翻译软件,但实践表明,对于科技翻译,个人的语言素质依然是主导。而专业英语课程承担着训练学生科技交流职业技能的任务。
学生自学建议
正式学习前,建议通读附录。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科技英语课程的学生,很好在学习本书之前,将附录中的“学术英语提要”、“科技论文写作”和“数学表达式的读法”通读一遍。
全面理解核心学术词汇,准确记忆关键科技术语。面对海量英语词汇,必须要有选择。那些出现频率高、词义繁多、用法灵活的词汇是突破的重点。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有两类重点词汇:“核心学术词汇””(core academic words)和“关键科技术语”(key technical terms),可分别参照课文词汇表中的New Words & Expressions部分和Technical Terms部分。
泛读课文内容,聚焦英文表达技巧。在对照参考译文阅读课文的时候,不要仅限于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个中文意思,英文是怎么表达的”。在很多情况下,英文有若干种表达方法。通过做笔记、摘抄和总结的办法,可以不断地积累各种常用的英文表达技巧。
翻译阅读材料,训练技术信息提取能力。作为将来的工程师,显然要具备从英文技术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本书中的阅读材料包含了丰富的技术题材。如果对于某方面内容特别感兴趣,那么可以尝试着翻译一下。这也是深入学习词汇、语法和文化的很好方式。
利用单元练习,进行自我测试。本书中的单元练习全部来自真实的技术资料,有利于学生测试自己真实的专业英语水平。
扩展阅读建议
建议参照下列“大学科技英语”教材,进一步提高、扩展运用专业英语的各方面技能。
科技交流
[1] W S 法依弗, K E 阿德金斯. 大学科技英语国际交流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 Charles W Knisely, Karin I Knisely.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M]. Cengage Learning, 2014.
[3] Michael Alle. The Craft of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Critical Steps to Succeed and Critical Errors to Avoid[M] 2nd Edition. Springer, 2013.
论文写作
[1] John M Swales, Christine Feak.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M] 3rd Edition. ELT, 2012.
[2] Robert A Day, Barbara Gastel.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M] 7th Editio
任治刚,工学硕士,主讲“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课程和“大学专业英语”课程。主编、主译、参编教材多部,其中包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程》、《大学科技英语国际交流教程》和《TMS320C5000系列DSP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
目录
目录
Unit 1Signals and Systems 1
Lesson 1Signals: Audio, Image and Video 2
Lesson 2Systems: Linear versus Nonlinear 7
Lesson 3Moder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12
Exercises 17
Extensive Reading 22
Passage 1Fourier Theorem and Spectral Analysis 22
Passage 2Nyquist Theorem an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23
Passage 3Shannon Theorem and Channel Capacity 25
Unit 2Information Processing 28
Lesson 4Audio Encoding & Video Encoding 29
Lesson 5Image and Video Compression 34
Lesson 6Data Encryption: PGP and DES 41
Exercises 46
Extensive Reading 51
Passage 1Vocoders 51
Passage 2Choosing Speech Codec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52
Passage 3Video Coding Systems 54
Unit 3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57
Lesson 7Channel Coding: Error Detection & Correction 58
Lesson 8Analog Modulation and Digital Modulation 63
Lesson 9Multiplexing: FDM, TDM and WDM 67
Exercises 72
Extensive Reading 77
Passage 1Telephone Modems 77
Passage 2OFDM 79
Passage 3W-CDMA 80
Unit 4Essential Components 83
Lesson 10Antennas 84
Lesson 11Transmission Lines 90
Lesson 12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 96
Exercises 101
Extensive Reading 105
Passage 1Inside a Digital Cellular Phone 105
Passage 2RF Circuit Elements 107
Passage 3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s 108
Unit 5Functional Circuits 112
Lesson 13Phase-Locked Loops 112
Lesson 14PRBS Generators 116
Lesson 15How to Draw Schematic Diagrams 122
Exercises 126
Extensive Reading 131
Passage 1Anti-aliasing Filters 131
Passage 2PCB Layout Guidelines for Mixed-Signal Systems 132
Passage 3Selecting the Right Resonator 134
Unit 6Wireless Communication 138
Lesson 16Wireless Transmission 138
Lesson 17The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143
Lesson 18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150
Exercises 154
Extensive Reading 159
Passage 1The RFID System 159
Passage 2Software Radio 160
Passage 3Bluetooth Wireless Technology 162
Unit 7Cab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167
Lesson 19Guided Transmission Media 166
Lesson 20The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171
Lesson 21Optical Amplifiers 176
Exercises 182
Extensive Reading 186
Passage 1ADSL 186
Passage 2Fiber to the Home 187
Passage 3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189
Unit 8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194
Lesson 22The Internet 192
Lesson 23Third-Generation Mobile Phone Networks 196
Lesson 24Wireless LANs: 802.11 201
Exercises 206
Extensive Reading 211
Passage 1Network Protocols 211
Passage 2TCP/IP Networks 213
Passage 3SONET/SDH 215
Unit 9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217
Lesson 25How to Choose a DSP 218
Lesson 26The Implementation of DTMF Decoder 225
Lesson 27Fiber Optics System Design 232
Exercises 239
Extensive Reading 243
Passage 1DSP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s 243
Passage 2Design Languages for Embedded Systems 244
Passage 3Digital Cellular Telephones Implemented with DSP 247
Unit 10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 249
Lesson 28Signal Sources 250
Lesson 29Spectrum Analyzers 255
Lesson 30Network Analyzers 261
Exercises 266
Extensive Reading 271
Passage 1Digital Oscilloscopes 271
Passage 2Logic Analyzers 272
Passage 3Mixed Signal Oscilloscope (MSO) 274
课文参考译文 277
第1课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和视频信号 277
第2课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278
第3课现代电子通信系统 279
第4课音频编码和视频编码 281
第5课图像和视频的压缩 283
第6课数据加密:PGP和DES 285
第7课信道编码:检错与纠错 287
第8课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 289
第9课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与波分复用 291
第10课天线 292
第11课传输线 294
第12课模数转换器 296
第13课锁相环(PLL) 298
第14课伪随机序列(PRBS)发生器 299
第15课如何绘制原理图 301
第16课无线通信信道 303
第17课移动电话系统 305
第18课全球定位系统(GPS) 308
第19课制导传输介质 310
第20课光纤通信系统 312
第21课光放大器 315
第22课互联网 316
第23课第三代移动电话网 318
第24课802.11无线局域网 320
第25课如何选择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322
第26课双音多频(DTMF)解码器的实现 324
第27课光纤系统设计 327
第28课信号源 329
第29课频谱分析仪 332
第30课网络分析仪 334
序言
前言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息过。如今,通信工程已成为最为活跃的工程领域之一。为了应对国际化竞争,大学生必须在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发展全面的职业技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有效进行科技交流”是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重要专业素养和必备职业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核心能力,拓展学生对通信工程核心技术的认识,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本书充分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按照先进实用的选材原则和简明系统的组织原则,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构建了一个提高科技交流水平和专业学术素养的平台。
面向核心技术
本书分为10个主题单元,涵盖了通信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分支。各单元由3篇精读课文、1套单元练习和3篇泛读材料组成。各单元技术内容如下。
1.信号与系统:音频信号、图像和视频信号、现代电子通信系统;傅里叶定理和频谱分析、奈奎斯特定理和模数转换、香农定理和信道容量。
2.信息处理:音频和视频编码、图像和视频压缩、数据加密(PGP和DES),声码器、移动通信语音编码器、视频编码系统。
3.发射与接收:信道编码、模拟和数字调制、多路复用(FDM、TDM和WDM),电话调制解调器、正交频分复用(OFDM)、宽带码分多址(W-CDMA)。
4.基础部件:天线、传输线、模数转换器(ADC),蜂窝电话部件、射频电路元件、数模转换器(DAC)。
5.功能电路:锁相环(PLL)、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如何绘制原理图,抗混叠滤波器、混合信号系统PCB布局要点、正确选择谐振器。
6.无线通信:无线信道、移动电话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RFID)系统、软件无线电(SDR)、蓝牙无线技术。
7.电缆与光通信:有线信道、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大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光纤到户(FTTH)、电力线通信。
8.通信网络:互联网、第三代移动电话网、802.11无线局域网,网络协议、TCP/IP网络、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体系(SONET/SDH)。
9.设计与实现:如何选择DSP、双音多频(DTMF)信号检测、光纤系统设计,DSP通信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语言、使用DSP实现数字蜂窝电话。
10.测量与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数字示波器、逻辑分析仪(LA)、混合信号示波器(MSO)。
第1~3单元介绍通信工程的数学基础(信息论、编码理论和信号处理理论)。对于通信技术工程师而言,其职责就是利用精心设计的“系统”(system)经由某种物理形式的“通道”(channel)将特制的“信号”(signal)准确无误、快速高效地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为此,就必须深刻理解各个通信要素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第4~5单元展示通信工程的物理基础(电子元器件和通信电路)。新器件、新技术不断推动着通信工程的发展。其中,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带来了数据通信,激光器、光纤的出现带来了光纤通信。品类繁多的电子元器件和通信电路使复杂的系统和网络得以实现。
第6~8单元聚焦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全球通信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命脉,通信系统和通信网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其中,移动电话网、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就是当今世界具有影响力的通信技术成果;蓝牙、RFID、ADSL……使得现代通信更加异彩纷呈。
第9~10单元面向通信工程师的实际研发工作。利用DSP、FPGA等硬件平台,结合各种EDA仿真/设计软件,通信工程师可以创建符合要求的通信模块或子系统。利用信号源、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可以完成功能验证或故障排除。
培养核心能力
利用课文、阅读、练习和附录,本书着力培养如下核心能力。
1.文献阅读能力:准确、快速地信息提取、甄别和评估(见各单元Extensive Reading)。
2.学术写作能力:正确、得体、简明的书面表达(见附录A)。
3.科技交流能力:有效、专业、融洽的交流和沟通(见附录A和附录B)。
在各单元练习中,我们采用完型填空、英汉互译和学术写作来训练英语语言技能。完型填空练习,有助于雕琢语言细节——语法、词汇、固定搭配、专业术语、专业表达方法等。英汉互译练习,有助于明辨英汉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异,从而提高专业阅读、学术写作和科技交流的水平。学术写作练习,有助于熟悉科技文体格式、用词特点和写作技巧,为将来写作科技论文打下良好基础。为了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练习内容全部取材于大学教材、科技专著、国际会议论文、工程技术文档(芯片使用指南、用户手册、技术白皮书)、业内专家文章和著名公司网站(详见参考文献)。
服务核心应用
针对学生在深造、就业、留学时的实际需求,本书竭力服务如下核心应用。
1.科技论文写作:附录B全面细致地讲解了IMRAD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
2.当众学术讲演:附录B分类列举了当众讲演时的经常使用的英文句式。
3.英语水平考试:附录A针对IELTS考试学术写作给出了具体实例分析。
为了便于读者自学,书末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课文参考译文、练习参考答案、学术英语提要、科技论文写作、数学表达式读法、通信技术缩略语。
编者
使 用 说 明
为了提高教授或学习专业英语的效率,这里给出使用本书进行教学和自修的建议。
教师授课建议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选择精讲课文及段落。本书的课文难度分为高、中、低三档,适用于各类型大学、各种水平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课文的选材,既有高难度的科技专著、学术会议论文、技术手册,也有中等难度的大学教材、用户手册、技术白皮书,还有比较易懂的综述文章、科普读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精讲课文和精讲段落,其他课文和段落,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自学,也可以根本不去涉及。
利用英语学专业,通过专业练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精讲,更要精练。一段精讲课文,既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技术信息的阅读能力,也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撰写摘要、模仿造句、独立作文的能力。这种“阅读”?“分析”?“写作”的教学模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适时适量引入音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定量的音视频材料,并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交流。
强调科技英语阅读写作,提高科技交流职业技能。作为将来的工程师,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为重要。在科技交流中,无论查询资料、进行设计,还是联系业务,都离不开阅读和写作。有效的科技交流,要求“准确”、“快速”,而这种能力不经过专业训练是无法具备的。尽管市场上出现了自动翻译软件,但实践表明,对于科技翻译,个人的语言素质依然是主导。而专业英语课程承担着训练学生科技交流职业技能的任务。
学生自学建议
正式学习前,建议通读附录。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科技英语课程的学生,很好在学习本书之前,将附录中的“学术英语提要”、“科技论文写作”和“数学表达式的读法”通读一遍。
全面理解核心学术词汇,准确记忆关键科技术语。面对海量英语词汇,必须要有选择。那些出现频率高、词义繁多、用法灵活的词汇是突破的重点。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有两类重点词汇:“核心学术词汇””(core academic words)和“关键科技术语”(key technical terms),可分别参照课文词汇表中的New Words & Expressions部分和Technical Terms部分。
泛读课文内容,聚焦英文表达技巧。在对照参考译文阅读课文的时候,不要仅限于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个中文意思,英文是怎么表达的”。在很多情况下,英文有若干种表达方法。通过做笔记、摘抄和总结的办法,可以不断地积累各种常用的英文表达技巧。
翻译阅读材料,训练技术信息提取能力。作为将来的工程师,显然要具备从英文技术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本书中的阅读材料包含了丰富的技术题材。如果对于某方面内容特别感兴趣,那么可以尝试着翻译一下。这也是深入学习词汇、语法和文化的很好方式。
利用单元练习,进行自我测试。本书中的单元练习全部来自真实的技术资料,有利于学生测试自己真实的专业英语水平。
扩展阅读建议
建议参照下列“大学科技英语”教材,进一步提高、扩展运用专业英语的各方面技能。
科技交流
[1] W S 法依弗, K E 阿德金斯. 大学科技英语国际交流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 Charles W Knisely, Karin I Knisely.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M]. Cengage Learning, 2014.
[3] Michael Alle. The Craft of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Critical Steps to Succeed and Critical Errors to Avoid[M] 2nd Edition. Springer, 2013.
论文写作
[1] John M Swales, Christine Feak.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M] 3rd Edition. ELT, 2012.
[2] Robert A Day, Barbara Gastel.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M] 7th Editio
ISBN | 7121288974,9787121288975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任治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