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音乐浅话》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由海内外资深文化人士发起并创建。中心响应中央号召,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以及能够“走出去”的文化精品内容的构建,以革新国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的国际传播贡献一己之力。团队核心成员均为已有十余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材编写、推广的行业人士。
目录
第一章宫廷音乐/1
一、高处殿堂的音乐/1
(一)先秦六代的国乐/1
(二)周代的雅俗之争/4
(三)战国的地下女子古乐队/7
(四)盛世宫廷音乐会/9
二、古代显赫一时的音乐机构/12
(一)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正式的音乐机构——大司乐/12
(二)盛极一时的汉乐府/13
(三)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教坊/14
(四)源自皇帝爱好的“梨园”/14
三、名传千古的宫廷乐师/15
(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师旷/15
(二)“得心应手”的师文/17
(三)因《佳人曲》而走红的李延年/18
第二章文人音乐/19
一、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19
(一)文人与琴/19
(二)古代名琴佳话/22
(三)古琴名曲的故事/26
(四)有趣的减字谱/34
(五)琴论——古人弹琴的心得体会/36
二、旧曲新词,浅吟低唱/38
(一)词山曲海/38
(二)奉旨填词柳三变/40
(三)音乐才子——姜夔/41
第三章民间音乐/44
一、民间歌曲/44
(一)号子震垮龙王殿/45
(二)不唱山歌心不爽/47
(三)街头巷尾唱小调/50
二、舞蹈音乐/53
(一)自娱自乐的歌舞/54
(二)王后是个音乐家/56
三、说唱音乐/58
(一)弹词诉尽儿女情长/59
(二)京韵大鼓京味浓/61
四、戏曲音乐/64
(一)百戏之祖——昆曲/67
(二)中国国粹——京剧/70
五、民间器乐/75
(一)“八音”乐器/75
(二)吹拉弹打样样俱全/82
结语/89
参考文献/90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川江号子是行船号子的典型代表,有着“长江文化的活化石”之誉。巴渝一带重峦叠嶂,江河纵横,水运是最普遍的运输方式。但这里的航道曲折,水急滩多,顺水行船要提防暗礁,逆水行船则要推船拉纤。纤夫们拉着沉重的船,茶杯粗细的纤绳绑缚在身上,即便如此也常会遇到生命危险。在这样的劳动环境中,唱号子成了他们组织劳动、协调步伐、激励斗志必不可少的方式,也是纤夫们在辛苦劳动中......的娱乐。
川江号子“一领众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行船号子套曲,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组成。当风平浪静时,号子节奏徐缓,船工们唱着《平水号子》:“清风吹来凉悠悠,连手推船哟下涪(fu)州。有钱人在家中坐,嗨,哪知道穷人的忧和愁。推船人本是苦中苦,哎,风里雨里走码头。闲言几句随风散,嗨,前面有一道观音滩。观音菩萨她莫得灵验,不使劲来过不了滩。你我连手个个是英雄汉,鼓起劲来把船推上前。吭呦,吭呦,吭呦!”之后是《见滩号子》:“(领)天色变了,(众)嗨嗨!(领)要起风暴,(众)嗨嗨!……”随着行船环境的逐渐险恶,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愈加高涨和激烈,船工们在嘹亮的歌声中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穿过一个又一个急流和险滩。
《中国音乐浅话》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由海内外资深文化人士发起并创建。中心响应中央号召,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以及能够“走出去”的文化精品内容的构建,以革新国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的国际传播贡献一己之力。团队核心成员均为已有十余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材编写、推广的行业人士。
目录
第一章宫廷音乐/1
一、高处殿堂的音乐/1
(一)先秦六代的国乐/1
(二)周代的雅俗之争/4
(三)战国的地下女子古乐队/7
(四)盛世宫廷音乐会/9
二、古代显赫一时的音乐机构/12
(一)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正式的音乐机构——大司乐/12
(二)盛极一时的汉乐府/13
(三)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教坊/14
(四)源自皇帝爱好的“梨园”/14
三、名传千古的宫廷乐师/15
(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师旷/15
(二)“得心应手”的师文/17
(三)因《佳人曲》而走红的李延年/18
第二章文人音乐/19
一、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19
(一)文人与琴/19
(二)古代名琴佳话/22
(三)古琴名曲的故事/26
(四)有趣的减字谱/34
(五)琴论——古人弹琴的心得体会/36
二、旧曲新词,浅吟低唱/38
(一)词山曲海/38
(二)奉旨填词柳三变/40
(三)音乐才子——姜夔/41
第三章民间音乐/44
一、民间歌曲/44
(一)号子震垮龙王殿/45
(二)不唱山歌心不爽/47
(三)街头巷尾唱小调/50
二、舞蹈音乐/53
(一)自娱自乐的歌舞/54
(二)王后是个音乐家/56
三、说唱音乐/58
(一)弹词诉尽儿女情长/59
(二)京韵大鼓京味浓/61
四、戏曲音乐/64
(一)百戏之祖——昆曲/67
(二)中国国粹——京剧/70
五、民间器乐/75
(一)“八音”乐器/75
(二)吹拉弹打样样俱全/82
结语/89
参考文献/90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川江号子是行船号子的典型代表,有着“长江文化的活化石”之誉。巴渝一带重峦叠嶂,江河纵横,水运是最普遍的运输方式。但这里的航道曲折,水急滩多,顺水行船要提防暗礁,逆水行船则要推船拉纤。纤夫们拉着沉重的船,茶杯粗细的纤绳绑缚在身上,即便如此也常会遇到生命危险。在这样的劳动环境中,唱号子成了他们组织劳动、协调步伐、激励斗志必不可少的方式,也是纤夫们在辛苦劳动中......的娱乐。
川江号子“一领众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行船号子套曲,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组成。当风平浪静时,号子节奏徐缓,船工们唱着《平水号子》:“清风吹来凉悠悠,连手推船哟下涪(fu)州。有钱人在家中坐,嗨,哪知道穷人的忧和愁。推船人本是苦中苦,哎,风里雨里走码头。闲言几句随风散,嗨,前面有一道观音滩。观音菩萨她莫得灵验,不使劲来过不了滩。你我连手个个是英雄汉,鼓起劲来把船推上前。吭呦,吭呦,吭呦!”之后是《见滩号子》:“(领)天色变了,(众)嗨嗨!(领)要起风暴,(众)嗨嗨!……”随着行船环境的逐渐险恶,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愈加高涨和激烈,船工们在嘹亮的歌声中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穿过一个又一个急流和险滩。
ISBN | 9787300235189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