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鸭绿江流域移民研究(1644-1931) 978720910482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书得到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经费资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东北地方史、中国边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和发展清朝至民国时期中朝边境地区移民问题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内涵,亦对维护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多元社会的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当下东北地区的开发和辽、吉地区城市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钟月,女,汉族,生于1984年,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6年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区域史。

目录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基本思路1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文献2
三、本课题相关研究成果概述13
四、本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22
第一编鸭绿江流域封禁时期的移民(清初至康雍乾时期)
第一章清以前鸭绿江流域的移民27
第一节明代鸭绿江流域的移民活动27
一、明前期女真的南下、西迁28
二、东逃与被俘的汉人迁徙至鸭绿江流域30
三、朝鲜边民的迁入31
第二节明代鸭绿江流域移民活动的影响33
第二章清代对鸭绿江流域的封禁与移民的潜入36
第一节清初封禁政策与柳条边外的管理36
一、清初的封禁政策36
二、清初对柳条边外的管理41
第二节鸭绿江流域封禁区的移民活动44
一、八旗驻防的移驻与汉族移民流入44
二、清政府严禁内地流民偷采与私垦48
第二编鸭绿江流域禁中有弛时期的移民(嘉道咸同时期)
第三章东北地区面临的内外形势57
第一节弛禁政策前国内的社会矛盾57
一、人地矛盾激化57
二、土地兼并加剧59
三、自然灾害频发60
第二节鸦片战争后沙俄等国入侵东北62
第三节鸭绿江流域封禁政策的演变66
第四章汉族移民的流入与当地开发74
第五章朝鲜边民向鸭绿江北岸的迁移91
第三编鸭绿江流域开禁时期的移民(光绪至民国时期)
第六章鸭绿江流域的移民活动117
第七章甲午战争后朝鲜移民大量流入141
第八章清末民初厅县的设置与社会文化的发展164
结语193
参考文献196

文摘

版权页:

第二,汉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鸭绿江沿岸伐木业的发展。汉族移民在鸭绿江沿岸私伐树木的情况,由来已久。起初,“采木尚无专业,木把尚无团体,一般农民于收获之闲,偶有采伐,以供薪炭而已”。道光二十五年(1845),有关内民人从鸭绿江上游采伐木材,编排流放到安东上流的马市台附近。所伐木材,被运往位于大孤山海面的鹿岛及鸭绿江口的獐岛销售,亦可运往沈阳、上海等地。据《奉天通志》记载:如奉天东部产林区各地,地势天然宜于产林。各县境居民伐木垦地后,仅部分地区尚有大片森林可供开采。安东等鸭绿江和浑江沿岸的天然森林,早已被移民累年砍伐,渐失旧观。史料记载,“同治初年,山东灾民赴上江从事参牲木植者”,此时,采伐已不限于沿岸,逐渐向鸭绿江的上游扩展。同治末年至光绪初年,民间自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采木团体,进行专业采伐,后清政府亦在大东沟设木税局,木业逐渐兴盛。
ISBN9787209104821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钟月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