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016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郑方辉,湖南邵东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法治评价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财政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绩效管理顾问,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省级政府、人大、省委专项委托的一系列重要课题。获有第二届、第三届及第五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廖逸儿,广东汕头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绩效评价及其法制化。在《中周行政管理》、《甘肃行政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篇,参与撰写著作3部,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省财政厅等机构委托的6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课题。
费睿,湖北黄石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绩效管理。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广东省常委会、省财政厅等机构委托的多项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撰写著作2部。
目录
上篇广东试验
第一章研究概述
一、政府绩效评价及发展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
三、独立第三方评政府整体绩效:本项研究特征与审视
四、本年度技术方案
第二章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
一、区域与标识说明
二、总体评价结果
三、按领域层的分类结果
四、50项指标评价结果
五、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
第三章县级政府评价结果
一、总体评价结果
二、促进经济发展领域层评价结果
三、维护社会公正领域层评价结果
四、保护生态环境领域层评价结果
五、节约政府成本领域层评价结果
六、实现公众满意领域层评价结果
第四章公众满意度评价结果
一、调研说明
二、全省公众满意度评价结果
三、满意度分项评价结果
四、21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
五、119个县(市、区)评价结果
六、公众背景对满意度评价影响
第五章问题与建议
一、年度发现及结论
二、成绩与问题
三、若干建议
下篇专题报告
第六章“广东试验”十年回顾
一、研究背景
二、评价理念与体系
三、历年评价结果比较
四、结论与发现
五、“广东试验”的社会效应
第七章公众幸福指数测量报告
一、广东省公众幸福指数研究报告
二、2016全球幸福指数研究报告
第八章法治广东评价报告
一、2015年度“法治广东”评价简报
二、2015年度法治政府绩效满意度测量报告
第九章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
一、评价说明
二、第三方评价结果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
四、对策建议
第十章政府绩效学术研究年度进展
一、科研成果
二、科研项目
三、学术活动
附录121个地级以上市50项指标评分表
附录2财政绩效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旗帜下,政府绩效评价成为全球政府管理创新的助推器,以结果导向和满意度导向为特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被广泛应用。与绩效审计的理念不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置于民主范畴,追求公共财政的公信力,不仅是审查财政支出的合规性,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而且针对目标本身进行纠偏纠错。同时,绩效审计与财务评价、财务审计比较,强调绩效目标设置以及对目标的检验,前提是财政支出存在明晰的目标。问题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存在明晰经济目标的支出并非政府职责,还应由市场作为,换言之,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审汁存在逻辑悖论,现实中亦难以操作。
在评价维度上,威廉·邓恩提出效益、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同时,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评价内容逐步拓展到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构造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绩效指数。从实践来看,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公共项目绩效评价进一步受到重视,其他西方国家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大力探索或倡导公共项目投资评价的改革,美、英等国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新世纪以来,在审汁部门探索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的过程中,由财政部门主导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开始试点探索。评价主要以财政资金使用者为对象,以专项资金为范围,部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应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从财务评价、绩效审计到绩效评价的演进(但不替代)是财政理念嬗变的结果。背后的动因:一是市场化与民主化的深化。不沦是市场化改革还是民主化潮流都强调对政府财政决策的顶层监督,体现决策过程的民主性。绩效审计可以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但难以对财政目标进行纠错,本质上是政府内部评价。二是现实的财政压力。分税制改革之后,在地方政府“政绩锦标赛”背后,出现所谓“财政收入越增长,收支矛盾越突出”的“财政悖论”,支出规模及赤字规模不断扩大,非税收入居高不下。要遏制这种趋势,财务评价与绩效审计固然重要,但提高财政资金产出效果势在必行,绩效评价成为现实选择。三是全球化及信息化。全球化经验与信息化手段为绩效评价提供了条件和工具。
《2016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郑方辉,湖南邵东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法治评价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财政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绩效管理顾问,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省级政府、人大、省委专项委托的一系列重要课题。获有第二届、第三届及第五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廖逸儿,广东汕头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绩效评价及其法制化。在《中周行政管理》、《甘肃行政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篇,参与撰写著作3部,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省财政厅等机构委托的6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课题。
费睿,湖北黄石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绩效管理。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广东省常委会、省财政厅等机构委托的多项绩效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撰写著作2部。
目录
上篇广东试验
第一章研究概述
一、政府绩效评价及发展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
三、独立第三方评政府整体绩效:本项研究特征与审视
四、本年度技术方案
第二章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
一、区域与标识说明
二、总体评价结果
三、按领域层的分类结果
四、50项指标评价结果
五、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
第三章县级政府评价结果
一、总体评价结果
二、促进经济发展领域层评价结果
三、维护社会公正领域层评价结果
四、保护生态环境领域层评价结果
五、节约政府成本领域层评价结果
六、实现公众满意领域层评价结果
第四章公众满意度评价结果
一、调研说明
二、全省公众满意度评价结果
三、满意度分项评价结果
四、21地级以上市政府评价结果
五、119个县(市、区)评价结果
六、公众背景对满意度评价影响
第五章问题与建议
一、年度发现及结论
二、成绩与问题
三、若干建议
下篇专题报告
第六章“广东试验”十年回顾
一、研究背景
二、评价理念与体系
三、历年评价结果比较
四、结论与发现
五、“广东试验”的社会效应
第七章公众幸福指数测量报告
一、广东省公众幸福指数研究报告
二、2016全球幸福指数研究报告
第八章法治广东评价报告
一、2015年度“法治广东”评价简报
二、2015年度法治政府绩效满意度测量报告
第九章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
一、评价说明
二、第三方评价结果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
四、对策建议
第十章政府绩效学术研究年度进展
一、科研成果
二、科研项目
三、学术活动
附录121个地级以上市50项指标评分表
附录2财政绩效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旗帜下,政府绩效评价成为全球政府管理创新的助推器,以结果导向和满意度导向为特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被广泛应用。与绩效审计的理念不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置于民主范畴,追求公共财政的公信力,不仅是审查财政支出的合规性,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而且针对目标本身进行纠偏纠错。同时,绩效审计与财务评价、财务审计比较,强调绩效目标设置以及对目标的检验,前提是财政支出存在明晰的目标。问题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存在明晰经济目标的支出并非政府职责,还应由市场作为,换言之,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审汁存在逻辑悖论,现实中亦难以操作。
在评价维度上,威廉·邓恩提出效益、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同时,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评价内容逐步拓展到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构造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绩效指数。从实践来看,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公共项目绩效评价进一步受到重视,其他西方国家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大力探索或倡导公共项目投资评价的改革,美、英等国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新世纪以来,在审汁部门探索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的过程中,由财政部门主导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开始试点探索。评价主要以财政资金使用者为对象,以专项资金为范围,部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应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从财务评价、绩效审计到绩效评价的演进(但不替代)是财政理念嬗变的结果。背后的动因:一是市场化与民主化的深化。不沦是市场化改革还是民主化潮流都强调对政府财政决策的顶层监督,体现决策过程的民主性。绩效审计可以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但难以对财政目标进行纠错,本质上是政府内部评价。二是现实的财政压力。分税制改革之后,在地方政府“政绩锦标赛”背后,出现所谓“财政收入越增长,收支矛盾越突出”的“财政悖论”,支出规模及赤字规模不断扩大,非税收入居高不下。要遏制这种趋势,财务评价与绩效审计固然重要,但提高财政资金产出效果势在必行,绩效评价成为现实选择。三是全球化及信息化。全球化经验与信息化手段为绩效评价提供了条件和工具。
ISBN | 9787516631560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 郑方辉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