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兼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 978751618638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兼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本书围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来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从概念入手,对“非意识形态化”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梳理了“非意识形态化”观点的认知渊源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发展,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政治性本质——去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话语进行了评析,重点分析了普世价值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和“军队国家化”思潮。本书以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的方式论述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阐述了新世纪以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依据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科学发展、加强高校管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公共外交、夯实网络阵地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作者简介

李辽宁,男,汉族。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版专著4部,主持《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2000年获得海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海南省很好中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全国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计划”,2013年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4年被评为第三届海南大学“十佳教师”。2016年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很好专家。

目录

第一章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内涵分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分析
四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内在关联与互动
五研究现状评析
六研究内容
七研究特色
第二章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追溯
一“非意识形态化”观点的认知溯源
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发展
三去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政治本质
第三章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表征
一早期出场:“问题”与“主义”之争
二现实土壤:改革开放语境下的策略与辨析
三多学科视角下“去政治化”话语评析
四“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
五“社会公器”?――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评析
六“军队国家化”:警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新动向
七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第四章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侵蚀
一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消解”
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消解
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冲击
四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冲击
五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响
第五章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影响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
二基本情况
三基本结论
四简要讨论
第六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与实践探索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探索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第七章化解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的重大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综合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二坚持科学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基础
三加强高校管理,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智库功能
五强化公共外交,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打造国际话语权
六夯实网络阵地,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结语: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
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
二高度关注威胁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附:机关干部、高校、科研机构人民群众关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一,战略思维,统筹兼顾。国家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而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总体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意识形态关涉到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于其他安全具有统摄作用,因此需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现实状况,结合国家在现阶段和未来发展中的总体布局、长远利益、现实条件和面临挑战等多方面的因素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在实践上的意义要高度重视。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指姓“资”姓“社”问题,实际上,凡是涉及国家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都与意识形态相关。这就是说,意识形态竞争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中,就是在资本主义内部也存在着竞争。比如,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对于美国文化的警惕和防范,以及欧盟与美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更不用说俄罗斯与美欧的分歧了——这些也可以归结为发展理念、思路或意识形态的差异。因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要着眼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充分考虑历史传统、时代特征、现实需要和未来走向,建构符合中国实际、凸显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安全战略。
ISBN978751618638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辽宁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