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浙江龙泉县为中心的分析》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肖如平,男,江西省信丰县人,生于1973年。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的相关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南京国民政府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等课题。曾赴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地访问交流。2011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现状/2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7
四资料的来源/10
第一章民国保甲制度的演变/11
一地方自治的困境/11
二“剿共”时期的保甲制度——以江西为例/15
三保甲制度的推广——以江浙为例/19
四新县制下的保甲制度/27
五龙泉保甲实施概括/35
第二章新政用新人:乡镇保甲长/52
一乡镇保甲长的资格/52
二乡镇保甲长的产生方式/55
三乡镇保甲长的职能/58
四乡镇保甲长的训练与考核/62
五乡镇保长的群体分析/69
六淘汰与改选/75
第三章社会控制:乡村保甲户籍的重建/78
一清末民初的户籍管理/78
二保甲户籍制度的建立/82
三浙江保甲户籍之管理/88
四战时龙泉保甲户籍之实施/91
五保甲规约与联保连坐/105
第四章保甲体制下的新学:保国民学校/112
一保国民学校的设立/112
二经费与师资/117
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121
四保长、校长与士绅/125
五新学与乡村社会的变迁/129
第五章基层民意机关:乡村治理的民主化/133
一基层民意机关之缘起/133
二基层民意机关的组织职权/136
三保民大会的运作/140
四乡镇民代表会的运作/151
五成效与弊端/154
第六章合作与保甲:乡镇保合作社的建立/159
一浙江合作事业的兴起/159
二乡镇保合作社的建立/162
三龙泉合作事业的发展/166
第七章催粮、征粮与借粮:保甲与战时粮政/179
一粮食增产与节约运动/179
二粮食调查与粮食管制/183
三军粮、公粮与田赋征实/187
四乡镇保甲长与催粮、征粮/191
第八章保甲与兵役:抗战时期的征兵/196
一保甲与兵役组织/196
二保甲与战时征兵/203
三保甲长与兵役舞弊/207
四征兵对乡村社会的影响/213
第九章合作与冲突:乡镇保长、政府与民众/220
一资格、监督与激励/220
二有选择的合作与规避/223
三舞弊、殴打与控告/226
四逃离与辞职/231
结语乡村社会治理的困惑/236
一经费的缺乏与摊派/236
二待遇低微与中饱私囊/241
三滥用保甲与疲于奔命/245
四理想与现实的两难/247
主要参考文献/250
人名索引/262
后记/265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可见,政府为了防止公务人员和乡镇保长等自治人员的违法乱纪,制定各种法规和办法,利用民众予以监督。
在制度上确保乡镇保长听命政府,防止乡镇保长不法的同时,政府也对乡镇保长建立了激励机制,在利益上给予适当的关照。例如,《修正浙江省保甲章程》就规定:保甲人员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依保甲规约从优赏恤外,由县长分别奖励,成绩卓著者由县长呈请民政厅保安处会呈省政府核奖:①侦悉匪徒来侵之企图报告迅速因而保全地方者。②破获匪党重要机关或擒获著名匪徒讯实惩办者。③搜获匪党秘运或埋藏之枪械子弹或捕剿时当场夺获者。④遇盗匪抢劫即时捕获者。⑤遇匪党聚众扰乱能尽力抵御克保安全者。⑥区域内无匪党踪迹者。⑦协助军警或邻保邻甲捕获匪党者。⑧密报匪党窝藏处所因而捕获讯明属实者。⑨救火御灾异常出力者。⑩特别捐助保甲经费者。
《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以浙江龙泉县为中心的分析》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肖如平,男,江西省信丰县人,生于1973年。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的相关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南京国民政府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民国时期的保甲与乡村社会治理》等课题。曾赴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地访问交流。2011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现状/2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7
四资料的来源/10
第一章民国保甲制度的演变/11
一地方自治的困境/11
二“剿共”时期的保甲制度——以江西为例/15
三保甲制度的推广——以江浙为例/19
四新县制下的保甲制度/27
五龙泉保甲实施概括/35
第二章新政用新人:乡镇保甲长/52
一乡镇保甲长的资格/52
二乡镇保甲长的产生方式/55
三乡镇保甲长的职能/58
四乡镇保甲长的训练与考核/62
五乡镇保长的群体分析/69
六淘汰与改选/75
第三章社会控制:乡村保甲户籍的重建/78
一清末民初的户籍管理/78
二保甲户籍制度的建立/82
三浙江保甲户籍之管理/88
四战时龙泉保甲户籍之实施/91
五保甲规约与联保连坐/105
第四章保甲体制下的新学:保国民学校/112
一保国民学校的设立/112
二经费与师资/117
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121
四保长、校长与士绅/125
五新学与乡村社会的变迁/129
第五章基层民意机关:乡村治理的民主化/133
一基层民意机关之缘起/133
二基层民意机关的组织职权/136
三保民大会的运作/140
四乡镇民代表会的运作/151
五成效与弊端/154
第六章合作与保甲:乡镇保合作社的建立/159
一浙江合作事业的兴起/159
二乡镇保合作社的建立/162
三龙泉合作事业的发展/166
第七章催粮、征粮与借粮:保甲与战时粮政/179
一粮食增产与节约运动/179
二粮食调查与粮食管制/183
三军粮、公粮与田赋征实/187
四乡镇保甲长与催粮、征粮/191
第八章保甲与兵役:抗战时期的征兵/196
一保甲与兵役组织/196
二保甲与战时征兵/203
三保甲长与兵役舞弊/207
四征兵对乡村社会的影响/213
第九章合作与冲突:乡镇保长、政府与民众/220
一资格、监督与激励/220
二有选择的合作与规避/223
三舞弊、殴打与控告/226
四逃离与辞职/231
结语乡村社会治理的困惑/236
一经费的缺乏与摊派/236
二待遇低微与中饱私囊/241
三滥用保甲与疲于奔命/245
四理想与现实的两难/247
主要参考文献/250
人名索引/262
后记/265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可见,政府为了防止公务人员和乡镇保长等自治人员的违法乱纪,制定各种法规和办法,利用民众予以监督。
在制度上确保乡镇保长听命政府,防止乡镇保长不法的同时,政府也对乡镇保长建立了激励机制,在利益上给予适当的关照。例如,《修正浙江省保甲章程》就规定:保甲人员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依保甲规约从优赏恤外,由县长分别奖励,成绩卓著者由县长呈请民政厅保安处会呈省政府核奖:①侦悉匪徒来侵之企图报告迅速因而保全地方者。②破获匪党重要机关或擒获著名匪徒讯实惩办者。③搜获匪党秘运或埋藏之枪械子弹或捕剿时当场夺获者。④遇盗匪抢劫即时捕获者。⑤遇匪党聚众扰乱能尽力抵御克保安全者。⑥区域内无匪党踪迹者。⑦协助军警或邻保邻甲捕获匪党者。⑧密报匪党窝藏处所因而捕获讯明属实者。⑨救火御灾异常出力者。⑩特别捐助保甲经费者。
ISBN | 9787520107334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肖如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