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简明中国音乐史》对几千年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概述,对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音乐艺术理念、重要音乐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简明扼要,又比较全面。
作者简介
田可文,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曾担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全国西方音乐学会理事、湖北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已出版有著作13部、即将出版3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杂文数十篇。
目录
绪言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第一节音乐起源诸说
第二节歌舞乐一体的原始音乐
第三节夏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第四节远古及夏商的乐器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
第一节礼与宫廷用乐等级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初步繁荣
第三节宫廷音乐教育的肇始
第四节民间音乐的发展
第五节音乐生活的繁盛
第六节乐器及其分类
第七节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八节音乐思想的争鸣
第三章秦汉三国的音乐
第一节宫廷音乐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音乐形式的多样
第三节文人与琴乐
第四节乐器及乐律
第五节音乐思想的拓展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第一节宫廷音乐的新局面
第二节宗教音乐与乐舞
第三节西域音乐的广泛传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进步
第五节乐律学研究的延伸
第五章隋唐五代的音乐
第一节宫廷音乐机构的宏大
第二节宫廷音乐形式的繁荣
第三节文人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说唱音乐的确立
第五节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
第六章宋金元的音乐
第一节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二节说唱音乐的成熟
第三节戏曲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
第五节文人音乐的昌盛
第六节宫廷音乐的变迁
第七节渤海、契丹、女真等族的音乐
第八节音乐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明清的音乐
第一节民歌小曲的盛行
第二节民间歌舞的多姿
第三节说唱的历史高峰
第四节戏曲的鼎盛繁荣
第五节乐器与器乐的丰富多样
第六节朱堉与新法密律
第八章中华民国的音乐
第一节学堂乐歌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第三节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
第四节30—40年代的代表作曲家
第五节民国时期的声乐创作
第六节民国时期的器乐创作
第七节中国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节音乐思潮与音乐理论
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
第一节音乐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节歌曲创作的繁荣
第三节合唱创作的进步
第四节民族器乐的创作
第五节西方室内乐与小型器乐的创作
第六节管弦乐的创作
第七节歌剧的创作
第八节歌舞与舞剧音乐的创作
第九节戏曲的改革与创作
第十节影视音乐的创作
第十一节通俗音乐的发展
第十二节音乐思潮与音乐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作曲家赵季平受北京市文化局委托为千禧之年创作了交响曲《2000》,全曲共分三个乐章——“魂”、“梦”、“弘”,在突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旋律优美流畅,富有个性和表现力,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的总结性作品。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我国交响音乐创作空前繁荣和丰收的时期,老一代作曲家的创作成熟精湛,年青一代作曲家融中、西创作经验与古今技法于一身,在突破传统框架和技术规范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验,出现了许多具有新的艺术观念、技法和鲜明个性的作品,创作风格日趋多元化。在一些音乐家的努力下,还兴起了举办作曲家个人交响音乐会的热潮,对繁荣我国的交响音乐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七节歌剧的创作
我国的歌剧创作在20世纪初已开始起步,40年代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歌剧演出,标志着我国民族歌剧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歌剧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一、初步繁荣期(1949—1957);二、丰收期(1959—1965);三、空寂期(1966—1976);四、恢复期(1977年至今)。
《简明中国音乐史》对几千年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概述,对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音乐艺术理念、重要音乐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简明扼要,又比较全面。
作者简介
田可文,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曾担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全国西方音乐学会理事、湖北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已出版有著作13部、即将出版3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杂文数十篇。
目录
绪言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第一节音乐起源诸说
第二节歌舞乐一体的原始音乐
第三节夏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第四节远古及夏商的乐器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
第一节礼与宫廷用乐等级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初步繁荣
第三节宫廷音乐教育的肇始
第四节民间音乐的发展
第五节音乐生活的繁盛
第六节乐器及其分类
第七节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八节音乐思想的争鸣
第三章秦汉三国的音乐
第一节宫廷音乐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音乐形式的多样
第三节文人与琴乐
第四节乐器及乐律
第五节音乐思想的拓展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第一节宫廷音乐的新局面
第二节宗教音乐与乐舞
第三节西域音乐的广泛传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进步
第五节乐律学研究的延伸
第五章隋唐五代的音乐
第一节宫廷音乐机构的宏大
第二节宫廷音乐形式的繁荣
第三节文人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说唱音乐的确立
第五节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
第六章宋金元的音乐
第一节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二节说唱音乐的成熟
第三节戏曲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
第五节文人音乐的昌盛
第六节宫廷音乐的变迁
第七节渤海、契丹、女真等族的音乐
第八节音乐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明清的音乐
第一节民歌小曲的盛行
第二节民间歌舞的多姿
第三节说唱的历史高峰
第四节戏曲的鼎盛繁荣
第五节乐器与器乐的丰富多样
第六节朱堉与新法密律
第八章中华民国的音乐
第一节学堂乐歌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第三节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
第四节30—40年代的代表作曲家
第五节民国时期的声乐创作
第六节民国时期的器乐创作
第七节中国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节音乐思潮与音乐理论
第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
第一节音乐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节歌曲创作的繁荣
第三节合唱创作的进步
第四节民族器乐的创作
第五节西方室内乐与小型器乐的创作
第六节管弦乐的创作
第七节歌剧的创作
第八节歌舞与舞剧音乐的创作
第九节戏曲的改革与创作
第十节影视音乐的创作
第十一节通俗音乐的发展
第十二节音乐思潮与音乐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作曲家赵季平受北京市文化局委托为千禧之年创作了交响曲《2000》,全曲共分三个乐章——“魂”、“梦”、“弘”,在突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旋律优美流畅,富有个性和表现力,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的总结性作品。
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我国交响音乐创作空前繁荣和丰收的时期,老一代作曲家的创作成熟精湛,年青一代作曲家融中、西创作经验与古今技法于一身,在突破传统框架和技术规范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验,出现了许多具有新的艺术观念、技法和鲜明个性的作品,创作风格日趋多元化。在一些音乐家的努力下,还兴起了举办作曲家个人交响音乐会的热潮,对繁荣我国的交响音乐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七节歌剧的创作
我国的歌剧创作在20世纪初已开始起步,40年代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歌剧演出,标志着我国民族歌剧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歌剧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一、初步繁荣期(1949—1957);二、丰收期(1959—1965);三、空寂期(1966—1976);四、恢复期(1977年至今)。
ISBN | 9787301203903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田可文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