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三十年:宁波改革开放大家看大家谈》 宋伟 9787807433446,780743344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回眸三十年:宁波改革开放大家看大家谈》是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宋伟编写的丛书。

目录

前言
“我与改革开放30年”
社会各界人士看宁波
宁波12年长高120米-5位建筑界人士讲述城市高度变化
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拿“退休金”
17年造就40万宁波股民-证券界人士讲述宁波股市发展历程
清凌凌的水润泽市民心田-韩益寿、陆清辉等人讲述宁波城市供水变化
外资超市和本土超市共生共荣-零售业人士讲述宁波超市17年发展
户籍改革:奉化首吃“螃蟹”-目前宁波城市化比率达到57%,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田间地头也是独特的风景-旅游业人士讲述宁波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股市崛起“宁波板块”-证券界、企业界人士讲述宁波上市公司成长
慈善之光照耀四明-各界人士讲述宁波慈善事业发展
17年前宁波首次组团出国游
滨海小村驶出“经济大船”
17年前全市消灭血吸虫病
国内首所中外合作大学落户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办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座里程碑
东方大港的霓裳之舞
宁波基本建成“213”交通圈
桑洲:宁波的“小岗村”
用热血谱写关爱生命赞歌-10年来我市65万人次无偿献血累计950吨
宁波广告业30年创新发展
从“蓝蚂蚁”到“花蝴蝶”
从坐“小三卡”到开私家车-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反映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
宁波组建全国首条跨省院线-体制改革激活电影市场,全市票房年收入超3000万元
婚姻登记:从托关系到全免费-婚姻登记30年变化反映政府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
昔日烂在山中如今树上生“金”-余姚杨梅品牌化、产业化运作成为宁波农业“金名片”
12年,宁波跃升“会展名城”-会展经济从无到有,2007年对GDP贡献达116亿元
家门口吃遍天下美食-宁波餐饮业飞速发展,2007年零售总额达114.7亿元
现代通信技术缩短时空距离-30年来通信手段嬗变折射时代进步发展
照相机:记录千家万户幸福生活-从胶卷到数码,从奢侈品到大众用品
从四处找站台到出门就乘车-公交线路从17条增至279条,市民出行更便捷、舒适
从流动摊贩到公司老板
宁波民办教育开创许多第一-全市民办学校1560多所,占学校总数的55%
“大卫”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目前宁波已有国际友好城市26个
家庭厨房:从煤球炉到电器化
宁波医疗设备堪比欧美医院
甬城公厕:更环保更人性化
当年骑自行车就像现在开奔驰-市民交通工具发生巨变,如今宁波私家车保有量超33万辆
从常备蜡烛到享用绿色能源-宁波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如今市民用上多种新能源
芦苇滩上建起世界级大港
体育正成为宁波的新名片
典当行:中小企业“第二银行”
荣毅仁大手笔成就大榭开发区
我市20年出台89部地方法规
生活燃料:从煤饼到天然气
政协委员心系民生积极建言
高教园区打造宁波人才高地
你拍我举牌,拍活资产拍旺经济-截至2007年宁波有拍卖企业37家,对推动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宁波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高地-被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两院院士达12人,人才总量增至60.5万人
上世纪70年代只有演员才能凭证烫发,如今过年前市民为烫发通宵排队
宁波人海外淘金赚回50亿美元
宁波不再是交通末梢
专业市场:从毛竹棚到IC卡管理
学前教育:“花朵”成长第一步
乡镇企业“宁波经验”走向全国
小区大变样-仿佛住在花园里
宁波产品夺135个全国“冠军”
“我与改革开放30年”大家谈
一场改变人生轨迹的考试
包玉刚第一次回乡祭祖
重修天童寺阿育王寺
政府的高效率增强了我的投资信心
转制。见证律师业发展
“小舢板”变身“越洋巨轮”
创新,让一所高校跨越式发展
海岛上崛起一座现代化学校
我参与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农民有了土地经营权
“我在宁波当上了老板”
划船巷:20年巨变的见证
我伴甬剧走向国际舞台
青春激扬的“共产主义筑路营”
菊展浓缩30年巨变
宁波第一次举办国际体育大赛
股份制改造成就了雅戈尔
冲破思想束缚发展个私经济
建设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见证保险业的发展壮大
来宁波投资是正确的选择
钟表眼镜店里看消费变化
个私经营勇立潮头
从乡村企业成长为国际化企业
设立包玉刚讲座教授基金始末
从一条街成长起来的“塑料王国”
招商引资,一切从“零”开始
我们创造了高职院校的“宁波模式”
宁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宁波,一个让我圆梦的城市
“绣”出别样人生
有路大家走:让个体私营企业参与交通运输
社区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
滕头,“一个了不起的村庄”
宁波,开启我灿烂人生之旅
用发展的眼光打造商业航母
艰苦创业办起宁波电视台
打破粮食生产“枷锁”,发展多种经营
旅游饭店与城市一起成长
宁波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
从“一次分配定终生”到“双向选择”自由择业
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农业现代化
我眼中的宁波文学新景象
附:知名媒体看宁波
宁波:从开放立市到开放强市
发展的成果让百姓共享-宁波30年改革开放的启示
宁波:30年经济总量增长170倍
宁波:新起点新跨越
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
瞄准世界级新坐标-宁波经济战略转型纪事(上)
双引擎为转型升级加速-宁波经济战略转型纪事(下)
后记

序言

30年前,改革开放的惊雷震撼神州大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人民生活由不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折,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的胜利之路。
30年,筚路蓝缕;30年,成就辉煌。30年来,宁波因改革而繁荣,因开放而昌盛,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30年来,宁波人民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在宁波的实践,创造了宁波发展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30年,使宁波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展示的勃勃生机和灿烂前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宁波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精彩缩影。
30年,汹涌澎湃;30年,风雷激荡。30年来,我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看到秋实的绚烂,我们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每一点进步。而透过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民生变迁,也能最直接、最细致、最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民生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历史画卷,它镌刻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轨迹。

后记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宁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市民的个体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宁波实行计划单列2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甬党发[2008]52号)精神,展示30年来宁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市委宣传部在《宁波日报》和《东南商报》分别推出了《“我与改革开放30年”大家谈》和《“我与改革开放30年”社会各界人士看宁波》系列报道,以期从普通市民生活的变化折射和印证宁波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和伟大成就。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市直相关单位及市级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编辑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解并指正。

文摘

1982年:宁波建第一幢小高层
焦炜对宁波高楼的高度不断刷新记得很牢。他告诉记者,1982年宁波出现了第一幢小高层建筑、江厦桥边的交邮大厦,高度为32.9米。就是从那年开始,宁波好像抽条的少年,猛地节节拔高,城市的建筑高度不断被刷新纪录。
1987年竣工的马园大厦高38.6米,1989年竣工的宁波大厦高45.04米,一批小高层、高层建筑相继出现。1992年竣工的中山东路7号楼17层高近60米,是当时宁波新的第一高度,并一举打破了天封塔垄断近1300年的宁波城市高度。这之后,宁波的第一高度不断刷新。
1995年:宁波建成浙江第一高楼
焦炜心里有本活的宁波城市高度的档案,他详细地告诉记者:1995年9月,屹立于灵桥桥头东侧的中信国际大酒店高108米,成为宁波第一幢超100米的高楼。这一年的12月,38层的中农信国际商厦一下子把宁波的建筑高度拔高到138米,成为当时浙江省最高的大楼。当时,到中农信大楼顶层的旋转餐厅吃饭,俯视全城风景,是很多宁波人的乐趣。
随后,国税大楼、财税大楼、电信综合大楼、华联二号楼、中山首府、新兴大酒店等一大批超百米高楼的出现,使宁波的百米建筑巨人中信国际大酒店不再孤单。
中农信国际商厦占据9年之久的宁波乃至浙江的第一高度再次被打破。2004年5月12日,179.2米高的凌江名庭正式结顶,站在楼顶鸟瞰三江,城市制高点成为这幢商住楼当时最大的卖点。
2008年:在建两幢超200米高楼
焦炜说,近20年来,宁波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到目前,宁波已有高层、超高层建筑200多幢。三江口地块更是高楼林立,现代化大都市正逐步形成。而今,宁波市的第一高度还在不断地被刷新:鄞州中心区一座高达206.2米的甬城第一高楼正在加紧建造。将于2010年竣工。高218米的香格国际广场2007年6月已在慈溪市动工,将于2011年建成。建成后,它不但是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一高楼、宁波市的第一高楼,还是浙江的第二高楼。
ISBN9787807433446,7807433442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作者宋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