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 跟着唐诗、宋词去旅行(套装共2册)》 任乐乐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29883 类别: 图书 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
编辑推荐

《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
超级旅行家任乐乐带着孩子的十年人文之旅!
10条直达大唐盛世的路线,50个穿越时空的景点,上万公里的惊艳行程……
这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体验式学习法!这是一场触摸灵魂的亲子之旅!
这不仅仅是一本亲子旅行书,这是送给孩子的超值精神套餐!
亲子教育不是强迫孩子读书补习,而是让孩子在行走中历练,在行走中成长!
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立于世界之巅的朝代。
跟着诗人们,从边塞到南国,从山水到城邦……
成长路上,有诗,有远方。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这是一场穿越千年历史的亲子之路。这是一次提升亲子关系的行走,这是一场感受人文历史的旅程。宝贝,爱你的 方式,就是让你打开眼界,在行走中认识自我,在行走中体验世界。把整个大宋印在纸上,拥入怀中。现在就带着这本书去旅行吧!让孩子跟随宋词的轨迹,行走在那千百年前的繁华美景里、人文情怀中。

作者简介

任乐乐,一个喜欢旅行、喜欢文字的人。有了孩子以后,就喜欢带着孩子跟自己四处游荡。曾出版过作品《仓央嘉措》。

目录

《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游》目录:
序言:宝贝,这里是大唐
第一辑:长安长安——世界上曾经最繁华的地方
大明宫:一切为了父亲
慈恩寺:唐玄奘不得不说的故事
骊山:周秦汉唐有我见证
华清池:这里的故事与“爱”无关
终南山:三秦论天高,谁与我争峰
第二辑:寻秦之旅——千年城阙,唯我三秦
咸阳:中华帝都我第一
渭南:华夏起源说不完的故事
潼关:八百里秦川,有我守护
雍州:千年沉寂,抹不去我的贵族血统
汉中:汉家发祥,舍我其谁
第三辑:巍巍群岭——千万年矗立,只为守护华夏大地
泰山:无可替代的帝王风范
嵩山:沉睡不醒的中原巨龙
恒山:尽忠职守的中原守门员
华山:你有勇气挑战我吗
太行山:有我在此,齐天大圣又能奈何
第四辑:一路向西——有一种美丽叫苍凉
兰州:金城,金城,金戈铁马铸就而成
敦煌:大戈壁中的无限温柔
酒泉:黄沙漫漫,这里的风景曾赛江南
玉门关:当我们以为被世界冷落
阳关: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第五辑:大西域——异域风情谁能拒绝
火焰山:你是天堂,你是地狱
交河城:看!世间最完美的废墟
天山:无边西域你最神秘
天池:西王母,你真的住在这里吗
楼兰:丝绸之路上最神奇的传说
第六辑:江南烟雨——多情总被风吹雨打
南京:金陵,金陵,你的风采不减当年
苏州:千里吴越,此处风光最温柔
杭州:最精彩的,不是只有雷峰塔
扬州:烟花三月,忘不掉那惊鸿一瞥
钱塘江:万里而来,只为听一曲“涛声依旧”
第七辑:吴越山水——梦里寻它千百度
太湖:一个“天外来客”引发的奇石传说
嵊州:东南山水越为最
天姥山:千年名山里的“蒙娜丽莎”
天台山:嗨!这里是“济公活佛”的故乡
会稽山:被遗忘的唐诗之路
第八辑:江南名山——千山万水总是情
庐山:千般变化尽在我心中
九华山:你好,地藏王菩萨
黄山:我的代言人是徐霞客
敬亭山:诗仙送我“千古绝唱”
北固山:此情已逝成追忆,原来初识是偶然
第九辑:大江东去——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
天门山:这里不是一座山
洞庭湖:湖光山色天下赞,神仙也来住我家
君山:我不只是一个小小岛
岳阳楼:这里留下的不是艺术,是寂寞
第十辑:天府蜀郡——诗人梦中的理想国
夔州:高猿长啸间的水墨神韵
白帝城:四面环水的人间乐土
成都:哪怕沧海桑田,不变的依旧是你
青城山:黄帝加封“丈人”名
峨眉:东方世界的蓝色仙境
……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序言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序言:宝贝,这里是大唐
嗨,宝贝,这里是大唐。大唐所在的时代,又被称为唐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最著名,也是最令人向往的朝代。今天,尽管大唐早已消失了1100多年,但因为当年的强大,它的威名甚至跨越了地域、种族、时空的障碍,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与其相关的名讳——唐人街、唐装、唐字……
唐诗,是大唐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它就像一艘在时光隧道中远航的大船,承载着属于大唐的奇迹与梦想,将它们带到了身处千年之后的我们身边。每一首唐诗,都向我们娓娓倾诉了一个属于大唐的故事。
大唐的每一位诗人,都是最资深的旅行家,最优秀的旅行记者,他们每一次记录行程,都能妙笔生花,重现千年前的那场旅行盛宴,吸引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时空,在大唐的疆域上任意奔跑。
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还有那顶天立地的三山五岳,甚至是千年迷城楼兰胜境,每一处,都能在唐诗中寻觅到其身影,每一首描绘它们的唐诗,都是一幅用汉字绣成的山河画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我们旅行的时候带上一本唐诗,大唐的诗人们就能成为我们最优秀的导游,孩子们在他们的引领下,就能更加直观地领略到景点的内涵,而现实中的景点,也能促使孩子们牢牢记住有关的唐诗。
对于孩子们来说,出门旅行,有关景点的有趣传说和故事,也许比景点本身更加有吸引力。这就好比,每一个最优秀的导游的基本功,就是能够为游客介绍每一处景点的来龙去脉,介绍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典故,还有一个又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传说。
没有故事的景点,就好比一桌没有放盐的大餐,空有其表,却食之无味。所以,这本《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游》并非是一本单纯的旅行手册,因为我们不但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著名的旅行唐诗,还记录了有关景点的精彩故事和美丽传说。
看完本书,家长应告诉孩子们,真正的旅行绝对不是一次“上车睡觉,停车尿尿,下车拍照”的过程,而是一次用双脚丈量世界,并且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释放的休闲活动。本书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系统设计了一些需要动脑动手的旅行思考题,增加旅行的小乐趣。因思考题有一定难度,家长不一定非要逼着孩子们去完成,但无论完成与否,都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整理,以及做事必须持之以恒等生活必需能力。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序 言
亲爱的,欢迎来到宋词的写意世界亲爱的,你知道吗?千百年来,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它们都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豪迈,一蹴而就,
就像一幅挥毫而成的书法作品;宋词温婉,精雕细琢,每一篇都好似一卷细细织就的精致绣品。
读诗能使孩子放开心胸,开阔眼界;品词则能让他们体悟人生,于词中读到历史,读到做人的哲理。
当我们带着孩子,拿本宋词,行走于这大千世界之时,会陡然发现,词与诗不同,词中不仅有景,更有历史,有心情,有人生。一本《全宋词》,收录的不仅是宋朝的文字,更是整个大宋的历史,大宋的热点新闻,大宋的名人实录,甚至整个大宋由兴到亡的过程。
当孩子远眺江水,轻轻吟出“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这样的词句时,他们所吟诵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句子,而是词人千百年前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黯然神伤的背影,还有那于千百年后,依然可以被感受到的,孤独落寞的神情。
带着一本宋词去旅行,让孩子跟随宋词的轨迹,行走在那千百年前的繁华美景中,孩子们所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词中绝美精练的语言,还有这语言背后的人生百态。从宋词之中,孩子们会很直观地对比出,宋代和今天究竟有何不同。
在行走中不带任何负担,尽情探索这个世界,跟随自己的好奇心,倾听每一处景点的历史、传说,这大概是孩子在旅程中能够得到的最大收获。对于平日里埋头苦学的孩子来说,所谓旅行,就是这样,释放自己的身心,充实自己的灵魂,如果还能在旅程之中,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背诵两篇瑰丽的词句,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文摘

《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
大明宫里的父与子
春天到了,蜀国的樱桃也同长安一样,结下了鲜红美丽的果实。村里的人们将这些鲜红欲滴的果子,装了满满一篮给杜甫送了过来。杜甫几次将这些樱桃从篮中移到盘内,生怕碰破了它们。看着这些樱桃,他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那一年,他还是大唐的左拾遗,在大明宫内当今圣上将一盘红红的樱桃赐给了他。那盘樱桃,正如今天乡邻们所赠的一模一样。
在杜甫的《野人送朱樱》里,字字句句都饱含了他对大明宫的日夜思念。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大明宫几乎是所有文人的梦中圣殿。他们对它膜拜、景仰,并绞尽脑汁为它歌颂、咏唱,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接近宫中的那个权力中心,都只为了能将他们的才华,将他们的满心抱负传递给宫殿上高高端坐的那个人——大唐皇帝。
当我们带着孩子来到大明宫的遗址前,他们在此能学到的,却并不仅仅只有文人们表现自我的诗歌,大明宫这个伟大建筑的历史,更加值得孩子去了解,去学习。
大明宫,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政治中心,这个当年世界上最气派华丽的宫殿,它除了承载了大唐帝国精英们最终极的梦想和愿望之外,还饱含了唐王李世民,对父亲李渊深深的愧疚和爱。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到大明宫时,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述一个关于“父与子”的故事。
长安,这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第一次在这里建都起,便有数以百计的帝王以它为都城。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耸立过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这座宫殿的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
公元663年6月5日,这是大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此时,大明宫尚未完全竣工,但大唐皇室却开始迫不及待地准备搬迁。宫女和太监到处奔走,为搬家而忙碌。皇家卫队已经戒严。这一次宫室的搬迁,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是整个大唐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而皇室造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其原因,有关一个父与子的故事。
玄武门政变之后,开国皇帝李渊退位,儿子李世民登上帝位。退位之后的李渊成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但李渊的退位,并非心甘情愿,他觉得儿子李世民太过六亲不认,从此对他十分冷漠。公元632年的夏天,当李世民出长安城避暑的时候,父亲李渊誓死不愿意同行。
李世民看着父亲整日精神不振,又对自己如此漠视,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知道,父亲在责怪他,怨恨他,怨恨他的眼中只有权力和天下,怨恨他对自己兄弟的心狠和绝情。但事已至此,时光也无法回到从前,当务之急是让父亲的心情早点好起来,这又该怎么办呢?正当李世民为了父子关系一筹莫展时,一个叫马周的官员此时提议,应该在长安城内再为太上皇营建一所避暑行宫。
有关马周提出的这个建议,有一番典故,这个典故与《周易》有关。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隋帝国以《周易》的乾卦理论为指导,建造了长安城。古代中国人观察天象发现,紫微星位于北天中央,被众星环抱,尊贵的天帝就居住在那里。紫微星其实就是北极星。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对应,皇帝居住的太极宫也因此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然而,过于理想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正处在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长安的夏天经常下雨,温度又很高,太极宫因此潮湿而燥热。如能再另行选址建造一座避暑行宫,则对太上皇李渊的身体极为有好处。
李世民一听这个建议,非常高兴,便立即同意了。他想,这样一来,父亲每年夏日就不用兴师动众出城避暑,这座新的行宫或许能让他老人家的身体和心情都好转起来。
于是,公元635年的春天,大批工匠会集于长安城的东北方向,开始大兴土木。但事与愿违,还未等宫殿完工,李渊便与世长辞了。但大明宫却并没有随着他的逝去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地理位置和风水条件都非常优秀,这座当年世界上最宏伟、辉煌的宫殿,成为了李唐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心。
“父与子”的故事讲完了,其中饱含的深意,只能由孩子慢慢体会。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真正了解,这个故事,究竟诉说的是什么。我们再让思绪回到历史,回到大明宫那“惊涛骇浪的一生”中来。
曾有诗人这样解释“大明宫”三个字的含义: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初建的时代,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上的时代,它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更宛如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照耀着大唐的天空。
可惜的是,历史不会让美景永存。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南下,唐玄宗逃离长安。在仅仅出逃四天之后,叛军便长驱直入,占领了大唐的都城。宫殿被毁,皇家的财富被抢劫一空,大明宫一片狼藉,血雨腥风霎时笼罩了曾经繁华的长安城。诗人杜甫曾亲自目睹了长安城的陷落,在一首名为“春望”的诗中,他充满悲愤地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长安城一片凋零,大明宫亦不能独善其身。大明宫的败落,意味着一个空前的盛世结束了,曾经的繁华再也不会复返。但大唐盛世虽已远去,大明宫的盛名却依然流传在世间。这要归功于那些盛赞它的唐诗,还有一生对它坚定不移,向往它的诗人们。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史上那些年
说到汴水,就不得不提到开封。开封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古时也曾叫作大梁、汴京、东京、汴梁,而其名正是源自汴水。看见今天的开封,我们的孩子也许无法想象,在北宋时期,它曾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城市建设最为繁华的都城,也是现如今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轴线从未变动过的都城。
要追溯“开封”这个名字,还得从春秋时期说起。那时,郑庄公在此选择了一块地方,修筑粮仓,建造城池,并将它取名“启封”,意思是“启拓封疆”。但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这个地方被正式更名为“开封”。
可能大部分的孩子第一次听闻“开封”的大名,是在各种演绎“包青天”的电视里,但“开封城”闻名于世,却不仅仅只是始于宋朝。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都曾定都于此。甚至连夏朝也曾在开封一带建立都城,史称老丘。
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并将黄河水引入圃田泽,又开凿鸿沟,将圃田水引入淮河。水利的兴盛,使得魏国逐渐强大,而首都大梁的繁盛也逐渐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最发达的都城之一。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城北的陈桥驿发动了兵变,北宋建立,开封城开始逐渐取代洛阳,成为有着“东京梦华”之称的世界级中心城市。
那个时候的开封,人口超过百万,经济繁荣,富甲天下,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来描述当时的景象。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清晰地描绘了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
如果没有《清明上河图》,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如此直观地了解,开封竟然有这般辉煌的过往。在张择端的笔下,汴梁的集市之貌,随着长卷的慢慢展开,一一出现在我们眼前。
清明上河,是当时北宋的一种民间风俗,人们在这个日子里纷纷出来赶集,参加各种商贸活动。而《清明上河图》就像一张巨型的宽幅照片,真实记录了这一场景。图中,路上的马帮,河中的舢板,朱漆未落的小桥,农家小院树上的鸦雀窝,人流攒动的集市,都彰显着当时世界最大都市的大气与包容。
开封的大都市气息,不仅被画家记录在案,更是被当时的词人们精心“描绘”了下来。北宋的周邦彦,就用他的词,记录了汴梁城的灯箫盛景。他的《解语花?上元》如是写道:
“风销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千年之前的开封,仿佛就这样被画家和词人们定格在了时间的缝隙中,向我们讲述着大宋的繁盛,开封的辉煌。那时的开封,就如今天的纽约一样,或许有一千个人会说出它的瑕疵之处,却仍然有无数人将它作为梦想之地、希望之地。
ISBN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任乐乐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