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 孔德生, 东秀萍 978751580851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是马列主义常识公民读本之一。

目录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与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开辟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二)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历史新纪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二)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三)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二十年的探索在理论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五)二十年的探索在实践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开拓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推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
(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展开
(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蓝图和最终目标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
(二)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之路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科学发展
(五)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八)“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保证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发展进步、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第三世界国家闯出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世纪之交,面对这些新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根据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此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多次进行了阐述、总结、概括。
“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它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武器。
ISBN9787515808512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孔德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