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儿童与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研究》由傅维利、刘磊、李德显、王丹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诚信观构成的理论分析及对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国内对诚信问题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
三、国内外诚信测量研究述评
四、对诚信观构成的理论分析
五、对诚信教育的启示
中篇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现状研究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二、中国儿童、青少年对诚信内容及价值的认识
三、中国儿童、青少年对己、对他诚信标准观的比较
四、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标准观的性别差异
五、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的儿童、青少年诚信观的比较
六、儿童、青少年认知性诚信观与意向性诚信观的相关性分析
七、结论与建议
下篇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特点研究
一、调查取样与样本分布状况
二、中国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对“诚信”含义理解状况的调查分析
三、中国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对“诚信”价值的认识
四、中国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诚信行为评定标准的发展特征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对象研究访谈提纲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李胜男的《10—16岁儿童诚信价值观现状的心理学研究》,对10—16岁不同性别的儿童在诚信的认知判断、内心体验和行为倾向方面的特点给予了描述。其研究结论是:在诚信价值观的各项指征上,10—14岁儿童已基本具有了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内心体验和行为重复的价值观指征;10—16岁儿童却都不具有情感分享的价值观指征;16岁儿童基本具有了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和行为重复的价值观指征,他们在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和内心体验上却均比10—14岁儿童低,但行为重复倾向上较10—14岁儿童高。
冉乃彦使用相同的调查问卷,于1987年和2004年两次对小学生诚实品质进行调查,并在诚实的“认识、形象储存、行为、动机、环境和评价水平”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研究表明,小学生关于诚实的道德认识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但随着社会文化走向多元化,小学生对诚实的判断趋于复杂。关于小学生道德典型形象和事例的储存,两次调查有显著差异,1987年调查的形象主要来自于典型事迹,2004年调查则来自于现实生活。在道德动机方面,小学生出现不诚实主要属于自我保护性说谎(40.6%),其次是获得好处性说谎(38.5%)。两次调查都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所认识人的诚实比例的判断出现下降的趋势。两次调查相比,小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认知特征没有显著变化,但对概念的理解在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上发生了变化,体现了社会进步的影响。
《中国儿童与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研究》由傅维利、刘磊、李德显、王丹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诚信观构成的理论分析及对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国内对诚信问题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
三、国内外诚信测量研究述评
四、对诚信观构成的理论分析
五、对诚信教育的启示
中篇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现状研究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二、中国儿童、青少年对诚信内容及价值的认识
三、中国儿童、青少年对己、对他诚信标准观的比较
四、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标准观的性别差异
五、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的儿童、青少年诚信观的比较
六、儿童、青少年认知性诚信观与意向性诚信观的相关性分析
七、结论与建议
下篇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特点研究
一、调查取样与样本分布状况
二、中国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对“诚信”含义理解状况的调查分析
三、中国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对“诚信”价值的认识
四、中国不同年级儿童、青少年诚信行为评定标准的发展特征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中国儿童、青少年诚信对象研究访谈提纲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李胜男的《10—16岁儿童诚信价值观现状的心理学研究》,对10—16岁不同性别的儿童在诚信的认知判断、内心体验和行为倾向方面的特点给予了描述。其研究结论是:在诚信价值观的各项指征上,10—14岁儿童已基本具有了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内心体验和行为重复的价值观指征;10—16岁儿童却都不具有情感分享的价值观指征;16岁儿童基本具有了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和行为重复的价值观指征,他们在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和内心体验上却均比10—14岁儿童低,但行为重复倾向上较10—14岁儿童高。
冉乃彦使用相同的调查问卷,于1987年和2004年两次对小学生诚实品质进行调查,并在诚实的“认识、形象储存、行为、动机、环境和评价水平”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研究表明,小学生关于诚实的道德认识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但随着社会文化走向多元化,小学生对诚实的判断趋于复杂。关于小学生道德典型形象和事例的储存,两次调查有显著差异,1987年调查的形象主要来自于典型事迹,2004年调查则来自于现实生活。在道德动机方面,小学生出现不诚实主要属于自我保护性说谎(40.6%),其次是获得好处性说谎(38.5%)。两次调查都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所认识人的诚实比例的判断出现下降的趋势。两次调查相比,小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认知特征没有显著变化,但对概念的理解在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上发生了变化,体现了社会进步的影响。
ISBN | 9787303214815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傅维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