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貌新论》 吴忱, 许清海, 刘劲松 978703052415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华北地貌新论》还摘述了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灾害地貌、主要地理典籍对华北地貌的记述与研究,以及地理研究百年发现的入围项目,精选了180幅地貌影像(照片、卫片、航片),对地貌类型作了直观、生动的表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地貌形成演化的动力因素与地质基础
第一节驱动力——构造运动
一、大地构造分区
二、大地构造发展史
三、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第二节地质基础——岩性与地质构造
一、地层与岩性
二、地质构造
第三节雕塑力——自然地理特征
一、气候变化
二、水动力变化
三、海平面变化
第二章地貌概况
第一节地貌特点及在全国地貌的位置
一、地貌特点
二、在全国地貌的位置
第二节高原地貌
一、基本特征
二、地貌分区及主要地貌类型
三、特色地貌
第三节山地地貌
一、基本特征
二、地貌分区及主要地貌类型
三、特色地貌
第四节平原地貌
一、末期盛冰期以来平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二、基本特征
三、地貌分区及主要地貌类型
四、特色地貌
第五节海岸地貌
一、渤海海盆及渤海的形成演化史
二、基本特征
三、地貌分区及主要地貌类型
四、特色地貌
第三章地貌演化
第一节地貌面
一、山地地貌面
二、盆地地貌面
第二节地文期
一、山地地文期
二、盆地地文期
三、华北地文期
第三节地貌演化
一、演化前的地貌基础——华北准平原
二、古近纪演化——甸子梁期侵蚀一孔店、沙河街期堆积
三、新近纪演化——唐县期侵蚀一馆陶、明化镇期堆积
四、第四纪演化
第四章地貌资源
第一节山地地貌资源
一、山岭地貌资源
二、冰缘地貌资源
三、岩石地貌资源
四、夷平面地貌资源
五、河流地貌资源
六、岩穴地貌资源
第二节平原地貌资源
一、洪积扇地貌资源
二、古河道地貌资源
三、湖泊—沼泽地貌资源
第三节海岸地貌资源
一、海蚀台地地貌资源
二、涡湖地貌资源
三、贝壳堤地貌资源
四、河口湾—牡蛎礁地貌资源
五、碣石山与碣石地貌资源
第四节地貌演化资源
一、地文期资源
二、地貌演化资源
第五章地貌年龄
第一节华北地貌年龄测定方法
一、相对地貌年龄测定方法
二、绝对地貌年龄测定方法
第二节华北两个控制性的地貌年龄
一、最老地貌年龄
二、起始地貌年龄
第三节地貌面与地貌斜坡年龄
一、地貌面年龄
二、地貌斜坡年龄
第四节地貌面与地貌斜坡上的地貌年龄
一、与地貌面、地貌斜坡同期形成的地貌年龄
二、地貌面、地貌斜坡形成后的地貌年龄
第五节华北主要造景地貌年龄分析
一、海岸地貌年龄
二、岩石地貌年龄
三、冰缘地貌年龄
四、土林地貌年龄
第六节华北平原地貌年龄
一、洪积扇形平原年龄
二、冲积扇一冲积泛滥平原年龄
三、泻湖—三角洲平原年龄
四、海积平原年龄
第六章自然保护区与地貌灾害
第一节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
一、国 家 级自然保护区
二、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第二节地貌灾害
一、自然地貌灾害
二、人为地貌灾害
第七章特殊地貌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具科学意义的自然地貌资源的保护
一、北台期夷平面的保护
二、嶂石岩、土林地貌的保护
第二节具有文化内涵的人为地貌资源的保护
一、万里长城的保护
二、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的保护
三、黄河古堤的保护
第三节兼具科学意义与文化内涵的地貌资源的保护
一、碣石山、联峰山与海蚀拱桥(柱)地貌的科学意义
二、碣石山、枕海石与碣石的文化内涵
三、碣石山、枕海石与碣石的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1主要地理典籍关于华北地貌的记述
附录2华北地貌研究在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入围项目
附录3华北地貌影像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近年来,由于黄河上游拦截,下游经常断流,入海泥沙量减小,海岸蚀退形势十分严重,如神仙沟入海口两侧岸线自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的12年间,平均蚀退约2.8km,蚀退速率达225m/a(杨玉珍等,2004);老黄河口地区,1976~2004年的28年间,0m水深线每年向陆地推进425m,目前已进入油田内部(陈宝玲,2005)。
2.滦河三角洲
滦河在渤海湾北岸的入海口处发育了现代三角洲,是滦河于1915年突破八爷庙大沙丘、超覆古溻湖后形成的,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其范围北起塔子沟,南至网子沟,宽达9km,面积达370km2,地面坡度较陡,约为3%(王颖,2013)。1985年测量,三角洲向海伸进9km左右,年伸进速度123~138m,属于弱潮汐堆积型三角洲。前端发育有岸外沙坝。三角洲地面平坦,有河床、汊道、潮沟等微地貌发育。河流汊道自顶点向前缘呈放射状,但左侧汊道多于右侧汊道。主汊道呈微弯曲型,发育有边滩、冲沟。潮沟在三角洲边缘地带呈并行状,均较短小,向内侧尖灭,仅少数潮沟可上伸至三角洲中部。
ISBN978703052415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吴忱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