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现代中国语研究(2017版)》包含著名汉语言学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张树铮、小野秀树、曹越香、尹美莲等人的新近11篇论文,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学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目录
近代汉语白话语料中语言成分的异质性
论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回答方式
定语位置上指示词与人称代词共现语序的类型学考察
试论基于(+reality)特征的现代汉语语法框架
“V起来A”“V着A”的语义分析及其使用区别
构式“X+个屁”及其产生机制
话语标记形成机制的再审视
黄孝方言的三身代词和指代词
关于高本汉怀庆方言记音的思考
中古入声字在河北官话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地理分布及其意义
《清文指要》与《语言自迩集》里的“要”和“若”
词法和句法之间的互动及其接口
焦点的不同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试论汉语被动语态的成立问题
编后(日文原版)
编后(中国版)
稿约
文摘
版权页:
例①、②中“起来”和“着”都可以使用,但二者可以相互替换的时候其语义是否也相同有待考证。本文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点来考察分析“V起来A”和“V着A”的语义和使用区别:①分析动相形式“起来”和“着”的关系。②分析产生评价义的语义关系;③考察表示评价义时的“起来”和“着”可以互换和不可互换的情况,分析其制约因素。
2动相形式“起来”和“着”的关系
“起来”作为动词使用时表示由躺而坐,由坐到站的动作。另外,其作为趋向补语使用时也有表示人或物移动的方向的基本义和由动词的用法衍生出来的与动词或形容词共现时表示“开始”“结果”等的派生语义。在汉语动相的范畴里,“起来”作为起动相形式表示动作、作用的开始。另一方面,助词“着”作为进行相、残存相、持续相的动相形式,分别表示动作、作用的进行,动作、作用结束后的残存,动作、作用的持续。由此看来,因为“起来”和“着”分别作为补语和助词使用,所以无法从词的类型本身进行纯粹的比较。但是如果把二者作为动相形式,从在同一个时间轴上的不同阶段的动作描写为出发点进行考察的话,会发现二者在语法意义上有相近的一面,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换,因此有比较的可能。
《现代中国语研究(2017版)》包含著名汉语言学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张树铮、小野秀树、曹越香、尹美莲等人的新近11篇论文,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学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目录
近代汉语白话语料中语言成分的异质性
论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回答方式
定语位置上指示词与人称代词共现语序的类型学考察
试论基于(+reality)特征的现代汉语语法框架
“V起来A”“V着A”的语义分析及其使用区别
构式“X+个屁”及其产生机制
话语标记形成机制的再审视
黄孝方言的三身代词和指代词
关于高本汉怀庆方言记音的思考
中古入声字在河北官话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地理分布及其意义
《清文指要》与《语言自迩集》里的“要”和“若”
词法和句法之间的互动及其接口
焦点的不同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试论汉语被动语态的成立问题
编后(日文原版)
编后(中国版)
稿约
文摘
版权页:
例①、②中“起来”和“着”都可以使用,但二者可以相互替换的时候其语义是否也相同有待考证。本文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点来考察分析“V起来A”和“V着A”的语义和使用区别:①分析动相形式“起来”和“着”的关系。②分析产生评价义的语义关系;③考察表示评价义时的“起来”和“着”可以互换和不可互换的情况,分析其制约因素。
2动相形式“起来”和“着”的关系
“起来”作为动词使用时表示由躺而坐,由坐到站的动作。另外,其作为趋向补语使用时也有表示人或物移动的方向的基本义和由动词的用法衍生出来的与动词或形容词共现时表示“开始”“结果”等的派生语义。在汉语动相的范畴里,“起来”作为起动相形式表示动作、作用的开始。另一方面,助词“着”作为进行相、残存相、持续相的动相形式,分别表示动作、作用的进行,动作、作用结束后的残存,动作、作用的持续。由此看来,因为“起来”和“着”分别作为补语和助词使用,所以无法从词的类型本身进行纯粹的比较。但是如果把二者作为动相形式,从在同一个时间轴上的不同阶段的动作描写为出发点进行考察的话,会发现二者在语法意义上有相近的一面,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换,因此有比较的可能。
ISBN | 9787513813488,7513813485 |
---|---|
出版社 | 华语教学出版社 |
作者 | 《现代中国语研究》编辑委员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