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钱游戏:关于投资的22个真实故事》 春晓, 马赛客 9787111567936,711156793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金融纪实新媒体“交易门”联合创始人春晓、马赛客著的这本《快钱游戏(关于投资的22个真实故事)》是你纵横市场驾驭快钱不可不读的投资心经。本书告诉你:无论股票还是期货交易,成功和失败就在一念间;资本市场输赢不定,Hold住金钱、欲望掩盖下的人性搏斗,才能笑傲股市期市。
本书由FT中文网总编辑王丰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春晓,金融纪实新媒体“交易门”联合创始人,驻香港独立撰稿人。春晓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及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曾供职路透社北京分社、香港《南华早报》、纽约《世界日报》,还曾担任《财经》杂志和《FT睿》北美撰稿人,获得过纽约独立媒体社(IPA)颁发的最佳移民报道奖。马赛克,金融纪实新媒体“交易门”联合创始人。马赛客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同年涉足媒体工作,近年来专注于叙事性非虚构写作。

目录

目录

前言
满仓狂徒/ 1
80万到6200万!一波牛市,徐宁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财务状况。股灾来临,不到一个月他就被“腰斩”,资金回撤过半。他是坚定的多头派,一度股票(只能)做多,股指期货也做多。2015年下半年对资本市场的投机客来说可谓风雨交加,市场行情不好,政策变幻频仍。徐宁刚站稳阵脚,2016年的熔断又让他回撤超过20%。
徐宁不喜欢大谈“投资”“资产管理”,他用“赌博”来定位自己的行为。他说:“我们这些人,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
市场给我一切/ 12
关工目前管理的资金超过两亿,他1998年年初赚到80万,那一年重庆市城市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一万出头。但是在几个月时间里这笔钱就亏完了,之后他一直境遇不佳,一度靠给报纸写股评补贴女儿的奶粉钱。“那段时间真的是太艰难了,现在想起来两眼泪汪汪。如果2005年那波行情晚来一个月,我们这些人都得死。
20多年的市场经验,关工把“资金、技术、策略、心态”总结为投资四要素,其中“心态”是最微妙的。“心态就是人性,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可能上趟厕所回来主意就改变了。”关工说,“万事都在变,人性永不变。
这个“赌徒”不太冷/ 25
YY先从金融机构辞职,去澳门做了一名职业德州扑克牌手,后全职做股票投资。
德州扑克带给他的收获是人要对自己百分之百的诚实。“我必须要客观、诚实,任何欺骗和掩饰都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输赢的数字无比残酷和真实。”另外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当然,“你知道一个道理和你可以做到,这之间的距离有这—么—大”。讲到这里,YY张开双臂,比画出五个大西瓜的距离。
“香港(股市)就是我的提款机”/ 33
查尔斯1993年年初到香港,做电子零件的进口贸易赚到第一桶金。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在恒生指数8000多点入市对抗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炒家,稳定香港金融市场。查尔斯在6000多点时入市投资港股:“我那时运气好,正好有钱。
查尔斯是忠实的巴菲特信徒,在2015年的采访中,他提到自1997年以来,自己在港股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巴菲特的28%。他说:“有时候香港(股市)就是我的提款机,我知道它能给我疯狂的投资回报。
争分夺微秒的游戏/ 45
高频交易员李奥曾供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迅雷、穆迪(Moody)、香港富达基金、摩根士丹利(香港)等,始终没有感受到跟自己价值相匹配的成就感。交易市场的反馈机制比机构来得及时,犯错就接受惩罚,正确就得到奖励。“刚开始一天赚的钱是(以前)一个月赚的钱,后来有一天赚的钱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收入。
李奥有非常重的“码农”情结,财务自由后他组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招的基本上都是程序员。他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帮助这些程序员也实现财务自由。
爆仓洗礼/ 53
收市那一刻,王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股灾后扛了两个多月,他的资金和精神都崩溃了。他那天在办公室抽了两包烟。“看着办公室的装饰、茶具,亏那么多钱,欠一屁股债,感觉很恍惚,不相信这是真的。”王轩说。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大牛市起来,没有资质,没有公开业绩,甚至没有从业经验的王轩通过信托公司发出产品。股灾来临,没扛过第二波暴跌他就爆仓了。他卖掉房子来填平亏损,组建团队谋求东山再起。
弃业律师/ 63
41岁的李云专注美股多年,他2008年卖掉了自己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三居室住房,还一度注销律师执业证。有两年,“他吃饭的时候会思考这个事情,说话的时候会思考这个事情”。在家吃饭时,他甚至每次都只吃离自己最近的菜。他的太太说:“这个人好像就不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的感觉,完全像一个外星人一样,整天就是思考、思考、思考。
到今天,李云依然坚信,“坚信”自己的策略能够取得成功。“冥冥之中我就觉得这条路可以走出去,没有理由。
“杀人”现货/ 78
墨有鱼在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现货交易平台做分析师。这是个灰色行业,充满了对赌、误导、暗箱操作。客户把钱转入账户,想着怎么战胜市场谋取暴利;平台往往步步为营,吞噬客户的本金。多次采访后,墨有鱼谈道,2015年公司决定关闭,他留到最后做扫尾工作,“客户就是以怎么弄死为原则”。这个行业有句黑话:“把客户拖出来杀一遍,放点血。”他们可能换了公司名称,换了交易品种,但商业逻辑不会变。
婷姐的高频人生/ 92
婷姐坦言自己去美国这种成熟的资本市场,可能也是传说中的“韭菜”。但在国内就不一样,在国内他是割韭菜那批人。
“国内流动性太好了,全世界找不到散户参与人数远远超过机构的状况,这也是大家选这个市场的原因—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有这么多钱。”婷姐说。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很多教科书上面的策略拿过来用,系统比较稳定,风险控制好一点,就可以轻松赚钱。
挑战私人银行/ 102
曹晋波拥有傲人的海归背景和一份看上去无可挑剔的履历。在投行的销售岗位,曹晋波的年业务量曾达到数十亿美元,他帮客户买过飞机,看过移民项目,还帮客户买过足球世界杯的球票。但私人银行为了赚取佣金,很多时候会推销一些“非常烂”的产品给客户,这让他内心不安。他辞掉投行的工作,做起自己的财富管理办公室,想要挑战私人银行的财产管理模式。


序言

序每个故事都是一面镜子过去两年,每次读到“交易门”的最新文章,我都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春晓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声音。
春晓是我的同门师妹,也是我近20年新闻职业生涯中最为尊敬、信任的同事和朋友之一。现在,春晓和她的搭档马赛客将近两年采写的金融交易圈人物特写结集出版,这是他们在新媒体时代不倦探索的阶段性成就,也给了我和广大读者一窥金融交易圈众生百态的绝佳机会。
我和春晓都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我痴长她三年。毕业后,我们都选择了新闻媒体作为长期从事的职业,又差不多同时考入美国知名的新闻学院就读。尽管我们的背景和经历貌似高度重合,但在与春晓共事的多年中,我又常常感慨:她的职业发展远比我丰富多彩,涉猎诸多与媒体相关的领域;她从来不吝承担风险,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这些年来在聚会时,她常常带来关于自己最新成就的惊人消息,让我这个循规蹈矩的大师兄既高兴又羡慕。
我所认识的春晓,是个外表娇小、腼腆的川妹子,又是个思维独立、见识过人、仗义执言的优秀记者。十几年来,我们曾在《财经》杂志、路透社和香港《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机构共事。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偶尔会有意见不一的时候,但她从来不会因为我是她的直接领导而随声附和。她坚持的观点和建议也常常让我深思,促我进步。
春晓在自媒体领域一直勇于尝试,我们也经常讨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长短得失。但是,我看到她最终走上专注采访金融业一线交易员、操盘手和散户投资者,以深度专访和个人故事为主要形式的路线时,仍旧吃惊不小。春晓和马赛客都是经验丰富的记者,但我仍旧一度怀疑:他们关注的这个群体、精心制作的这种内容,是否过于小众,能否激发足够的读者兴趣,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在诸多内容创业者以层出不穷、或精彩或花哨的内容争抢移动端读者有限注意力的市场中,他们能否找到自己的空间,甚至开发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但是,随着他们采访到的人物越来越鲜活有趣,写作风格愈加自然活泼,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媒体圈和金融圈朋友成为他们的粉丝。虽然他们没能像很多“爆款”自媒体那样迅速积累超高人气,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忠粉群”(cult following)。
在新闻学院就读时,我们都对这样一个概念耳熟能详—“slice of life”。它大致可以翻译成“(真实)生活的片段”,本是一个直译于法语的戏剧专业词汇。法国剧作家Jean Jullien在19世纪末最早使用它来描述自己所崇尚的自然主义表现形式,即对普通人物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活动的描述。后来,这个概念又逐渐被文学和新闻所借用,指的是从角色生活中随机选取真实场景—有可能只是某人生活中的一天、一个事件,并客观描述在这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事情,不预设情节、冲突或结局,而是采取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slice of life”,这就是我对这组故事的体裁和风格的最佳描述。在传统新闻媒体或财经媒体中,这种体裁和风格的故事并不常见,而他们的成功证明了这种故事的吸引力。
他们关注的对象是一个相对集中的群体,受访者们既有诸多共通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真实故事。精明、睿智、从容、淡薄、贪婪、冲动……通过春晓和马赛客的采访,我们在这里读到了人性的各个层面、各种特质。而本书最大的吸引力也许就是开放而不预设价值的叙事体系。它不是贩卖成功学鸡汤和投资秘诀的“实用宝典”,而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通过受访者的得失悲喜,来检验自己面对生活和财富的态度。
王丰FT中文网总编辑

文摘

徐宁开始研究程序化交易之后,C把家里的钱都给了他,前后凑了80万。“反正输光了也没事儿,不会影响生活。”C说。
2013年春节之后,徐宁的程序化交易表现趋于稳定。当时他在一家手机游戏公司管理20多人的团队,年薪近30万。徐宁自公司初创阶段就加入,他的工号是005,当时公司已经发展到200多人。但他喜欢自由的生活,也不喜欢做管理,股票开始挣钱之后,就再也没有心思上班了。
他辞去手机游戏公司的工作,开始全职交易。他修正了策略,戒掉手动干预的毛病,并开始以1:1的比例通过券商融资,增加杠杆。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日沪指从2000点左右一路攀升越过了5000点。其间以2014年5月底为界,前半段沪指起起落落,后半段一飞冲天。最高峰时,他把自己的80万做到了6200万。算上朋友的资金和融资,他的账户资金一度高达1.36亿。
账户数字的不断蹿升让徐宁和太太C都颇为兴奋。他们原本住着13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但挣到大概1000万时,他们开始在上海到处看房。账户资金涨一点,看房的标准就高一点。他们先看了售价1000多万的房子,随后两三千万,还跑去看了几套超过5000万的。“还是最贵的最漂亮。”徐宁说。
2015年6月初,徐宁和太太在浦东新区选定一套2000万出头的房子,并付了定金。徐宁在上海的郊区长大,喜欢带院子的大房子,喜欢养狗。要是靠上班挣工资,这个梦想不太容易实现。新房有100平方米的花园,刚敲定他就决定领养一只金毛。
最终徐宁决定买房,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股市偏高,想拿点钱出来。订完房子,徐宁把买房需要的钱提出来,给朋友分红。账户上的自有资金在2015年6月15日的高峰期为6600万,他七成,朋友三成。这里谈论的账户盈亏,都是指这个账户。
7月初,这个账户就打了5折,“腰斩”正式完成。亏损最多的一天,徐宁手上大概有160只股票,本来计划准备通通割掉,收盘后发现139只跌停,没卖掉,停牌6只。单日亏损的峰值是近700万元。
恐怖的市场情绪让c很焦虑,她要求徐宁减仓,并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应该重新找一份工作。
相比之下,徐宁要淡定得多。遭遇股灾,资金“腰斩”,徐宁承认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会控制自己的杠杆不超过1:1,但没有想过停下来。因为停下来,就意味着他可能错过上涨。
徐宁不曾想过止盈,他对所谓止损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对一只股票做卖出决定时,依据应该是继续持有这只股票的获益概率不利,而不是这笔交易当前是否亏损。“止损应该是一个总体控制,再亏会影响你的生活,那就应该止损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万全的策略,永远都只挣钱不亏钱。徐宁告诉太太,他的策略有时候是会亏钱的。股票不能做空,动不动就来个千股跌停,再牛的选股策略都难免掉进坑里。
“反正都是赚来的钱。”徐宁说。c要是着急了,他就逗她:“还不都是你(辞职)造成的?”
徐宁喜欢用赌博来描述自己在股市的操作。“自从赌博以来”,几乎成了他谈论自己炒股的高频用语。徐宁的“赌友”w说:“很多人在市场里待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比如明明是干投机分子干的事,却自己骗自己,说是价值投资者。他(徐宁)对自己有很明确的定位,一个真正的、不折不扣的赌徒。对于大盘的下跌,虽然输钱肯定不舒服,但我相信他在回测中应该已经经历过。”
股灾以来,除了股指期货贴水严重期间做多过一阵股指期货,其他时间徐宁都是满仓股票。他从不相信有几个人能真正看见大趋势,预测股灾。“真能判断明天股灾,为什么都只是在那里口头说说,不加杠杆去做空股指?”
2015年7月、8月,徐宁两次触底,超过60%的浮亏,账面资金缩水到2000多万。但大盘稍微回暖,他又开始缓过劲来了。到年底,账面还在3000万以上。
P5-7
ISBN9787111567936,7111567935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春晓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