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三十岁的恐慌(2017年第26期)》 李鸿谷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37807 类别: 图书 期刊杂志 社会万象
编辑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三十岁的恐慌(2017年第26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主编:李鸿谷

目录

封面故事
如何度过1/4人生危机 三十岁的恐慌
三十不立:推迟的成年
“最强大脑”王昱珩:洞悉世事地活在自己的世界
俞飞鸿的“无所谓”
缪钦:在对抗中保持年轻
立与不立皆辛苦
盛年当前
年轻潮和无龄感,被同步消费的时尚
社会
时事:科尔:巨人谢幕
热点:“隐形人”倒下的路口
热点:NBA总决赛:勇士王朝奠基礼
调查:三里屯“脏街”的命运
人物:从徐扬到赵永勇:18年回家路
访古寻城:奈良若只如初见
经济
市场分析:养老金回报下降
文化
话题:“深夜食堂”这味药
文化:24年后,终南山再寻隐士
专访:除了兵马俑,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
电影:于佩尔:行走在电影国
戏剧:《彼得·潘的冒险岛》和戏剧“游乐场”
艺术:舞蹈是对人性本身的庆祝
设计:超越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界限
时尚:文化挪用是一项“罪名”吗?
书与人:王德威:召唤虚构的力量
专栏
邢海洋:审美疲劳后的SUV
苗千:一本流行科学杂志的生存之道
张斌:22块奥运金牌下的“恐惧文化”
宋晓军:特朗普在中东玩的是“红白脸”?
朱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7)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序言

对于那些真正处在30岁关卡上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他们感受更多的不是“立”的自信,而是困惑:怎么就三十了呢?即使结了婚,生了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反应常常是一怔,“算是吧,也许不,还是在挣扎吧!”
心理学家怎么说呢?
有人说责任,为自己,为别人承担责任,就是成年人。
有人说,要自己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让别人为你思考,这才算是“成年人”。
还有人说,要获得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将对自己的爱转化为世界的爱,才算是一个“成年人”。
但我喜欢的一个答案是:“所谓儿童、青春期、成年,都是概念,而生存是自己的事情。”

后记

《三联生活周刊?三十岁的恐慌(2017年第26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

文摘

插图:

《三十不立:推迟的成年》
人类是“幼态持续”的动物。我们演化的方式之一就是直到成年都还保留了我们祖先原本的幼态特征,比如我们的脑生长得更慢,骨骼骨化得很晚,新生儿的未成熟状态更为彻底,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幼态持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我们巨大的脑至少部分是因为出生前的快速生长率延续到了后来的阶段。
哈里森教授认为,如果将“幼态持续”的概念用到精神层面,我们可以用它来指代一种童年心理在经过保存与修改之后,被延续到成年期。“如果人类的心理中没有保持了某种‘内在的孩子’,世界上大概就不会有各种父神、母神、各路神明。世界上就不会有宗教,不会有俄狄浦斯情结,也不会有艺术、诗歌、科学、哲学,因为所有这些人类的创造都源于在某种现象面前某种孩子气的惊奇感。而人类对生活的许多期待——我们的存在很重要,某人某物应该关心我们——本质上都是孩子气的。这些孩子气的欲望、梦想、失望,并没有随着成年而终结,而是延续我们的一生。”

《立与不立皆辛苦》
在别人眼中,我可能算是一个四十而立的代表,可这个“立”需要立多久以及能立多久呢?我不知道,没人知道。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美国硅谷做工程师,而立之年算是做得不错,在面对金融热潮时跃跃欲试,于是投入到了金融行业,不巧很快就遇上了金融危机,以往的成绩几乎归零,又要面临重“立”。但此时的他与当时的他所处境遇是完全不同的,此时的他需要养家,房子和孩子都是他要面对的,要知道美国人的生活大都是要贷款的,而贷款是需要工作担保的。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是想说,人的一生很不确定,很难在某一个阶段用某一个标准去评判。如果一定要去评判一个人的话,有时像评价爱情一样,只有到生命结束时才知道到底如何。

《“隐形人”倒下的路口》
但当马萍站在斑马线上时,那辆自东向西的出租车显然没有保持这份小心,而是车速不变地径直冲过了路口。站在路口的马萍被撞得从地面弹起,又被车辆带着往前了数米后,才从引擎盖右侧滑落在地,直直地躺在了马路正中间。肇事后的出租车经过轻微的路线摇摆后,绝尘而去。那个时候,正是这个繁忙路口晚高峰过去的尾声,还有三三两两的下班人群、接送孩子的家长提着大包小包过路。马萍当时还活着,甚至有力地欠起上半身朝前方望了一眼。
根据驻马店警方通报,马萍被撞倒后,有十几个人报警和拨打120,从微博公开的视频里,则能听到接警人员断断续续和人沟通的声音,称“有人报警……被撞了,躺在路边上,还在过车,特别危险”。但马萍躺的并不是路边上,而是车来车往的马路中间,以至于好几辆车发现马萍后,不得不轻微拐弯,绕路而行。路过的起码17个路人当中,一对本来准备过路的孩子和家长倒退了回去,其余人或者朝马萍看了几眼,或者没有,都步履如常地过了路,没有任何人上前查看或围观。

《“深夜食堂”这味药》
对于美食片,几乎全世界的观众都有一种“借食物比喻人生”的观看标准。9年前开播的日版《深夜食堂》更是美食片中的经典,其讲故事的方式也成为一种主流的情感观,一些观众甚至对剧中的菜品都了如指掌。因此,在中版《深夜食堂》上映后,激怒的首先是一群栖息在豆瓣上的观剧精英。
那么黄磊版的《深夜食堂》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影评的意见大多集中在三点:广告植入、抄袭和演技差。“茶泡饭三姐妹”变成“泡面三姐妹”恰不是因为国情,而是因为频繁的广告植入。根据中国消费网显示,泡面行业在中国的销售已经连续5年下跌,在美食剧成为一种热门,送餐变得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很多人已经远离了对泡面的热忱。当然,在剧中,让人抓狂的不只是三位女生对于泡面的高涨热情,而是老坛酸菜的反复植入,最终成为引爆骂战的导火索。
ISBN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作者李鸿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