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质地貌及其形成演化》 李江海, 闻丞, 刘持恒 978703052890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可可西里地质地貌及其形成演化》编辑推荐: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杳无人烟,素有“人类禁区”、“神秘国土”之称,它是地球上人类迄今知之甚少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生物、地学研究的重要地区。

作者简介

李江海,1965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1992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99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1994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工作,2001年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图集8部。专长于地质学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地构造学。闻丞,1981年出生于云南省个旧市,本科至博士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后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从事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保护优先区识别研究。现任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主任。2011年至今,先后参与环保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作用指标体系”项目.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项目.以及四川、青海、山西、河北等地的多个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规划项目。刘持恒,1989年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2008~2015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沉积地质研究院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阶段主要从事沉积学、含油气盆地构造和洋底构造的课题研究。

目录

前言
第1章青藏高原地质地貌概述
1.1青藏高原地貌、气候特征
1.2青藏高原区域地质概述
1.3小结
第2章可可西里地貌特征
2.1可可西里地貌概述及区划
2.2可可西里高原夷平面
2.3可可西里第四纪冰川与冰缘地貌
2.4可可西里高原水系
2.5小结
第3章可可西里区域地质特征
3.1可可西里大地构造单元及构造区划
3.2可可西里地层与化石组合特征
3.3可可西里构造样式与变形作用
3.4可可西里蛇绿混杂岩
3.5可可西里岩浆活动
3.6小结
第4章可可西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4.1可可西里区域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4.2可可西里构造—热事件
4.3小结
第5章可可西里新生代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5.1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回顾
5.2可可西里新生代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5.3小结
第6章可可西里地质地貌的突出普遍价值
6.1地质地貌突出普遍价值
6.2地质地貌的完整性
6.3小结
第7章可可西里地质地貌价值对比
7.1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类似或相同标准的自然遗产对比
7.2与列入预备清单的提名遗产地对比
7.3小结
第8章威胁因素及其保护管理
8.1自然灾害
8.2人为活动威胁
8.3管理与保护措施
8.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4)可可西里高原夷平面。可可西里地区山地顶部地形十分平坦,其宽度从百米至数千米,东西延伸最大可达数十千米(邓万明,2002)。根据山丘顶面恢复的古地面十分平缓,整个地面坡度一般为1°~2°,完全可与现代夷平面形态特征相对比(崔久之,1996;李炳元,2002)。可可西里地区广泛分布的山丘顶面是青藏高原夷平面的一部分(李炳元等,2002),它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扩张过程及新近纪隆升阶段。
(5)藏北地区活动构造及地震活动。可可西里地区由南至北分别发育布喀达坂峰—库赛湖—昆仑山口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活动断裂系、乌兰乌拉湖—岗齐曲全新世活动断裂、玛章错钦活动断裂和温泉活动断裂等6条新生代活动断裂,大部分活动断裂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控制着研究区内绝大部分的火山、地震活动与温泉。这记录了可可西里最新的构造活动,展现了藏北地区现今的构造环境。
(6)可可西里第四纪冰川遗迹。可可西里地区发育的现代冰川是青藏高原北部第四纪大陆性冰川的代表,记录了第四纪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7)可可西里现代冰川及冰缘地貌。可可西里是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重要的冻岛,在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背景下,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众多的第四纪大陆性现代冰川及冰缘地貌。区域内雪山冰川与冻土带形成独特的冰缘地貌景观,包括冻胀丘、冻胀草丘、石冰川、热融洼地、热融湖塘、冰缘黄土与砂丘、冻胀“石林”和融冻褶皱(冰卷泥)等。冰川作为气候的产物,其进退变化离不开气候波动的影响,其中冰川面积和冰碛垄的变化直接记录了气候变化过程。
ISBN978703052890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江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