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女士唱起布鲁斯(50周年纪念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比莉·哈乐戴 (美国)威廉·达夫蒂(William F.Dufty) 译者:张玮
比莉·哈乐戴,原名埃莉诺拉·费根,1915年4月7日出生,1959年7月17日离世,年仅44岁。合著者威廉达·夫蒂(1916—2002),是一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纽约邮报》自由撰稿人,好菜坞女星格洛丽亚·斯旺森的最后一任丈夫。
张玮,1977年出生于河北廊坊,自由译者,爵士和布鲁斯骨灰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另一个春天
第二章昨日幽灵
第三章把城市涂红
第四章如果我的心会说话
第五章在生活中找点乐子
第六章一切都会变好
第七章早上好,心痛
第八章轻装上阵
第九章街的向阳面
第十章头顶的月亮在笑我
第十一章无法开始
第十二章妈妈的女婿
第十三章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第十四章渡过难关
第十五章不变的故事
第十六章不想开口
第十七章不知该何去何从
第十八章独自旅行
第十九章我挺了过来
第二十章坏男人
第二十一章太阳在哪里?
第二十二章我必须得到这个男人
第二十三章我梦想的生活
第二十四章上帝保佑孩子
比莉,哈乐戴聆听指南:来自一个歌迷的推荐
序言
戴维·里茨
我喜欢这本书。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只有十三岁,当时正为爵士乐着迷,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现在我六十二岁了,还喜欢着这本书,上个月我又读了一遍,这可能是第五十次读它了。我非常庆幸有这本书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它字里行间的酸楚之美和朴素直率的跃动诗意,而且因为它让我如此靠近比莉(Billie)。除了她的音乐和她的照片,我从没见过比莉本人。而这本书的出现却改变了我的人生。
比莉的音乐是父亲推荐给我的。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对父亲说,比莉好像就坐在厨房的桌子旁,面对面地给我讲她的故事。但让我迷惑不解的是封面上的一句话:威廉·达夫蒂(William Dufty)据记述整理。
“威廉·达夫蒂是谁?”我问父亲。
“写这本书的人。”父亲解释说。
“不对,是比莉写了这本书。”我说。“她是书中那个对你说话的人。”
“我不敢肯定比莉是否具备写作这本书需要的文学技巧。是达夫蒂采访了她,然后用她的口气写了这本书。”
“他去了她家吗?”
“我认为他去了。这是他的工作。”
“哇,这正是我想要的工作。”
五十年后,我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三十年前,当我开始从事影子写手这份倍受误解和低估的工作时,把两本书当作我模仿的典范,一本是《女士唱起布鲁斯》(Lady Sings the Blues),另一本是(《马尔科姆·艾克斯》(Malcolm X)。如果不是因为看了这两本书,如果不是因为威廉·达夫蒂和亚历克斯·黑利(Alex Haley)在书中巧妙而神奇地传达出比莉和马尔科姆的真实声音,我将不会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使我书中的那些艺术家变得鲜活真实。
这本书迎来了五十周年纪念,值得庆祝,因为本书中保留了比莉真实的声音。尽管这本书曾经遭受严厉的审视、怀疑和批评,而它依然长盛不衰,因为它拥有最值得人钟爱的品质:情感力量,这正是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就像比莉的音乐,这本书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现在的我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一名学者,而是作为一个歌迷为这本书献上我的赞美。作为一个歌迷,我希望所有现在爱着这个神秘而又才华横溢的女人,还有肯定会爱上她的歌迷们,都能读到这本书。
比莉有幸被一群勤奋的学生和学者们围绕着,他们致力于研究她的生平,书写她的故事。每个人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试图去解释她盘根错节的艺术和生活。每个人都是从听到她的音乐和看到这本书开始的。尽管这本书被指责为失实扭曲,但却仍将是——而且永远是任何人研究比莉的起点。不管你是否喜欢,这就是比莉看待自己的方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这本书的相关背景:
1947年,比莉遇到了梅莉·巴塞洛缪(Maely Bartholomew),她是演员弗雷迪.巴塞洛缪(Freddie Bartholomew)的妻子。梅莉不但和比莉成了好友,有一段时期还帮助她管理事务、安排演出。五十年代,梅莉再婚,她的第二任丈夫威廉·达夫蒂是《纽约邮报》的记者和编辑。威廉也成了比莉的密友。事实上,比莉还是梅莉和威廉的儿子贝文的教母。1954年,比莉开始和威廉合作撰写自传。1955年,书的大纲和第一章送到双日出版社的编辑比尔·巴克(Bill Barker)手中,比尔立刻买下了版权。1956年,这本书正式出版,每本售价3.75美元。威廉和比莉一开始将书命名为《苦果》,但比尔认为太过消极。经过一番协商,书名最终改为《女士唱起布鲁斯》。在出版的第一年,这本书就惊人地销售了一万两千册。同年,比莉的经纪人诺曼·格兰茨(Norman Granz)在他的神韵唱片上路时,山上还到处都是北印第安人。1937年我就已经跟着十六个白人老猫去了西部,里面有阿蒂·肖和他的那辆劳斯莱斯,当时山上还到处都是白人乡巴佬。”
在提到纽约音乐人的处境时,她这样写道:
“你穿着白绸裙,头上别着栀子花,和一帮伙计赶无数公里的路,却连点甜头都尝不到。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待在种植园里干活。”
对于自己留给世人的那幅简单有力的自画像,她是这么描述的:
“在战争余下的日子里,我主要在52号大街的俱乐部演出,有时也会去其他街上的俱乐部。我从那个时候开始穿白色的裙子配白色的鞋子。每天晚上,歌迷都会送来白色的栀子花。”
我喜欢《女士唱起布鲁斯》的语言,也喜欢她描写二十年代在巴尔的摩的生活,纽约和洛杉矶的回忆,二战前后发生在爵士界的故事。还有她笔下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爵士人物:埃塞尔‘沃特斯(Ethel Waters)、萨拉·沃恩(Sarah Vaughan)、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莱斯特·扬(Lester Young)、鲍勃·霍普(Bob Hope)。当然还有她的母亲——“公爵夫人”,整本书都能看到她的影响。我喜欢比莉的幽默,理解她的愤怒,也被她的坦白所鼓舞。“比莉女士是一个勇敢的女人。”非常了解比莉的歌手卡门·麦克雷(Carmen McRae)有一次对我说。《女士唱起布鲁斯》就是一部勇敢之书。
1959年,《女士唱起布鲁斯》出版三年后,四十四岁的比莉去世了。关于她吸毒成瘾的传闻没有得到证实。威廉·达夫蒂后来又与格洛丽亚.斯旺森(译者注:Gloria Swanson,电影《日落大道》的女主角)结婚,并撰写了一部反对过度食用糖的专著《忧郁的糖》(Sugar Blues)。威廉·达夫蒂在2002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虽然比莉和威廉都已过世,但是他们的合作并没有随之消亡。在《女士唱起布鲁斯》出版五十周年之际,我对这本杰作的两名作者表达深深的敬意。我感谢他们用音乐般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用音乐战胜痛苦人生的故事。比莉用这本书和她的唱片继续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她是我们的折翼天使,她的声音永远不会消逝。
戴维·里茨(David Ritz):著名传记作家、影子写手,曾与多名音乐家合作撰写自传。包括雷·查尔斯(Ray Charles)的《兄弟雷》(Brother Ray),B·B·金(B.B.King)的《我的世界,我的布鲁斯》(Blues All Around Me),埃塔·詹姆斯(Etta James)的《愤世人生》(Rage to Survive),巴迪·盖伊(Buddy Guy)的《布鲁斯往事》(When I Left Home:My Story)等。
译者注:本序言为2006年《女士唱起布鲁斯》五十周年版序言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经过一系列智力测验、能力测试之后,他们给了我第二份工作,让我在猪圈里伺候一大群他妈的乱叫的脏猪。在此之前,我他妈的一头猪也没见过,你知道我的智商还没有那么糟。可能有人知道我多少是个名人,所以他们必须对我更加严格,以防有人说我受到特殊照顾。
这里的伙食差极了。感恩节和圣诞节还能吃到点火鸡和一些别的东西,除此之外你整年都吃不到什么好东西。
有一天,我听够了那些脏猪的嗷嗷乱叫声,就一个人爬到房顶去睡觉。我大概睡了有一整天。突然,我被警报声吵醒。起来后,我回到屋子里。我刚一出现,每个人都跑过来抓住我,问我究竟去了哪里,还说他们找遍了所有地方,都找不到我。大概一个星期以前,有两个女孩刚刚逃狱了。
“你们以为我他妈的能去哪?”我说,“我在屋顶上睡觉。现在我要回我的房间去了。”“噢,你别想回房间去。”他们说,“你惹上麻烦了。”还真给他们说中了。
《女士唱起布鲁斯(50周年纪念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比莉·哈乐戴 (美国)威廉·达夫蒂(William F.Dufty) 译者:张玮
比莉·哈乐戴,原名埃莉诺拉·费根,1915年4月7日出生,1959年7月17日离世,年仅44岁。合著者威廉达·夫蒂(1916—2002),是一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纽约邮报》自由撰稿人,好菜坞女星格洛丽亚·斯旺森的最后一任丈夫。
张玮,1977年出生于河北廊坊,自由译者,爵士和布鲁斯骨灰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另一个春天
第二章昨日幽灵
第三章把城市涂红
第四章如果我的心会说话
第五章在生活中找点乐子
第六章一切都会变好
第七章早上好,心痛
第八章轻装上阵
第九章街的向阳面
第十章头顶的月亮在笑我
第十一章无法开始
第十二章妈妈的女婿
第十三章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第十四章渡过难关
第十五章不变的故事
第十六章不想开口
第十七章不知该何去何从
第十八章独自旅行
第十九章我挺了过来
第二十章坏男人
第二十一章太阳在哪里?
第二十二章我必须得到这个男人
第二十三章我梦想的生活
第二十四章上帝保佑孩子
比莉,哈乐戴聆听指南:来自一个歌迷的推荐
序言
戴维·里茨
我喜欢这本书。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只有十三岁,当时正为爵士乐着迷,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现在我六十二岁了,还喜欢着这本书,上个月我又读了一遍,这可能是第五十次读它了。我非常庆幸有这本书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它字里行间的酸楚之美和朴素直率的跃动诗意,而且因为它让我如此靠近比莉(Billie)。除了她的音乐和她的照片,我从没见过比莉本人。而这本书的出现却改变了我的人生。
比莉的音乐是父亲推荐给我的。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对父亲说,比莉好像就坐在厨房的桌子旁,面对面地给我讲她的故事。但让我迷惑不解的是封面上的一句话:威廉·达夫蒂(William Dufty)据记述整理。
“威廉·达夫蒂是谁?”我问父亲。
“写这本书的人。”父亲解释说。
“不对,是比莉写了这本书。”我说。“她是书中那个对你说话的人。”
“我不敢肯定比莉是否具备写作这本书需要的文学技巧。是达夫蒂采访了她,然后用她的口气写了这本书。”
“他去了她家吗?”
“我认为他去了。这是他的工作。”
“哇,这正是我想要的工作。”
五十年后,我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三十年前,当我开始从事影子写手这份倍受误解和低估的工作时,把两本书当作我模仿的典范,一本是《女士唱起布鲁斯》(Lady Sings the Blues),另一本是(《马尔科姆·艾克斯》(Malcolm X)。如果不是因为看了这两本书,如果不是因为威廉·达夫蒂和亚历克斯·黑利(Alex Haley)在书中巧妙而神奇地传达出比莉和马尔科姆的真实声音,我将不会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也不可能使我书中的那些艺术家变得鲜活真实。
这本书迎来了五十周年纪念,值得庆祝,因为本书中保留了比莉真实的声音。尽管这本书曾经遭受严厉的审视、怀疑和批评,而它依然长盛不衰,因为它拥有最值得人钟爱的品质:情感力量,这正是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就像比莉的音乐,这本书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现在的我不是一个作家,也不是一名学者,而是作为一个歌迷为这本书献上我的赞美。作为一个歌迷,我希望所有现在爱着这个神秘而又才华横溢的女人,还有肯定会爱上她的歌迷们,都能读到这本书。
比莉有幸被一群勤奋的学生和学者们围绕着,他们致力于研究她的生平,书写她的故事。每个人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试图去解释她盘根错节的艺术和生活。每个人都是从听到她的音乐和看到这本书开始的。尽管这本书被指责为失实扭曲,但却仍将是——而且永远是任何人研究比莉的起点。不管你是否喜欢,这就是比莉看待自己的方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这本书的相关背景:
1947年,比莉遇到了梅莉·巴塞洛缪(Maely Bartholomew),她是演员弗雷迪.巴塞洛缪(Freddie Bartholomew)的妻子。梅莉不但和比莉成了好友,有一段时期还帮助她管理事务、安排演出。五十年代,梅莉再婚,她的第二任丈夫威廉·达夫蒂是《纽约邮报》的记者和编辑。威廉也成了比莉的密友。事实上,比莉还是梅莉和威廉的儿子贝文的教母。1954年,比莉开始和威廉合作撰写自传。1955年,书的大纲和第一章送到双日出版社的编辑比尔·巴克(Bill Barker)手中,比尔立刻买下了版权。1956年,这本书正式出版,每本售价3.75美元。威廉和比莉一开始将书命名为《苦果》,但比尔认为太过消极。经过一番协商,书名最终改为《女士唱起布鲁斯》。在出版的第一年,这本书就惊人地销售了一万两千册。同年,比莉的经纪人诺曼·格兰茨(Norman Granz)在他的神韵唱片上路时,山上还到处都是北印第安人。1937年我就已经跟着十六个白人老猫去了西部,里面有阿蒂·肖和他的那辆劳斯莱斯,当时山上还到处都是白人乡巴佬。”
在提到纽约音乐人的处境时,她这样写道:
“你穿着白绸裙,头上别着栀子花,和一帮伙计赶无数公里的路,却连点甜头都尝不到。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待在种植园里干活。”
对于自己留给世人的那幅简单有力的自画像,她是这么描述的:
“在战争余下的日子里,我主要在52号大街的俱乐部演出,有时也会去其他街上的俱乐部。我从那个时候开始穿白色的裙子配白色的鞋子。每天晚上,歌迷都会送来白色的栀子花。”
我喜欢《女士唱起布鲁斯》的语言,也喜欢她描写二十年代在巴尔的摩的生活,纽约和洛杉矶的回忆,二战前后发生在爵士界的故事。还有她笔下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爵士人物:埃塞尔‘沃特斯(Ethel Waters)、萨拉·沃恩(Sarah Vaughan)、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莱斯特·扬(Lester Young)、鲍勃·霍普(Bob Hope)。当然还有她的母亲——“公爵夫人”,整本书都能看到她的影响。我喜欢比莉的幽默,理解她的愤怒,也被她的坦白所鼓舞。“比莉女士是一个勇敢的女人。”非常了解比莉的歌手卡门·麦克雷(Carmen McRae)有一次对我说。《女士唱起布鲁斯》就是一部勇敢之书。
1959年,《女士唱起布鲁斯》出版三年后,四十四岁的比莉去世了。关于她吸毒成瘾的传闻没有得到证实。威廉·达夫蒂后来又与格洛丽亚.斯旺森(译者注:Gloria Swanson,电影《日落大道》的女主角)结婚,并撰写了一部反对过度食用糖的专著《忧郁的糖》(Sugar Blues)。威廉·达夫蒂在2002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虽然比莉和威廉都已过世,但是他们的合作并没有随之消亡。在《女士唱起布鲁斯》出版五十周年之际,我对这本杰作的两名作者表达深深的敬意。我感谢他们用音乐般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用音乐战胜痛苦人生的故事。比莉用这本书和她的唱片继续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她是我们的折翼天使,她的声音永远不会消逝。
戴维·里茨(David Ritz):著名传记作家、影子写手,曾与多名音乐家合作撰写自传。包括雷·查尔斯(Ray Charles)的《兄弟雷》(Brother Ray),B·B·金(B.B.King)的《我的世界,我的布鲁斯》(Blues All Around Me),埃塔·詹姆斯(Etta James)的《愤世人生》(Rage to Survive),巴迪·盖伊(Buddy Guy)的《布鲁斯往事》(When I Left Home:My Story)等。
译者注:本序言为2006年《女士唱起布鲁斯》五十周年版序言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经过一系列智力测验、能力测试之后,他们给了我第二份工作,让我在猪圈里伺候一大群他妈的乱叫的脏猪。在此之前,我他妈的一头猪也没见过,你知道我的智商还没有那么糟。可能有人知道我多少是个名人,所以他们必须对我更加严格,以防有人说我受到特殊照顾。
这里的伙食差极了。感恩节和圣诞节还能吃到点火鸡和一些别的东西,除此之外你整年都吃不到什么好东西。
有一天,我听够了那些脏猪的嗷嗷乱叫声,就一个人爬到房顶去睡觉。我大概睡了有一整天。突然,我被警报声吵醒。起来后,我回到屋子里。我刚一出现,每个人都跑过来抓住我,问我究竟去了哪里,还说他们找遍了所有地方,都找不到我。大概一个星期以前,有两个女孩刚刚逃狱了。
“你们以为我他妈的能去哪?”我说,“我在屋顶上睡觉。现在我要回我的房间去了。”“噢,你别想回房间去。”他们说,“你惹上麻烦了。”还真给他们说中了。
ISBN | 9787564927295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比莉?哈乐戴 ;威廉?达夫蒂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