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理论与实践》 闫大鹏, 蔡明, 郭鹏程, 等 978755091585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城市水系、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给排水、水文化、水经济等领域的研究、规划、设计、管理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闫大鹏,1976年9月生,2002年7月获得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荣获公司第六届青年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并被推荐为黄委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河南省财政厅及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库项目评审专家,拥有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4个执业资格。作为公司城市生态水利规划学科带头人,主持了20多项大中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荣获河南省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出版科技专著2部,公开发表和交流论文24篇,撰写重要技术报告40多份;参与完成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参与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治黄重大科研项目8项,主持公司科研项目6项;先后带领和指导研究生10余人,作为项目评审专家参加项目审查会40次。主持完成了开封市、登封市等多个城市的水系规划,在河南省城市水系规划方面具有良好的声誉和较强的影响力。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理论体系研究
第1章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1.2国内研究进展
1.3当前我国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4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的发展趋势
1.5新形势对城市发展及水系规划的要求
第2章城市生态水系规划技术体系
2.1城市生态水系的概念
2.2编制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2.3规划工作的基础理论
2.4规划工作的阶段划分及深度要求
2.5规划工作的内容
2.6规划工作的成果形式
2.7规划工作的经费估算
第3章城市水系现状评价
3.1水系现状调查和评价的要求
3.2各类水体的调查内容
3.3现状水系的评价重点
3.4计算机技术在水系评价中的应用
3.5全球数字河网系统
第4章规划的边界条件
4.1城市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4.2规划范围和对象
4.3规划水平年
4.4规划依据
4.5规划理念
4.6规划目标
第5章水系网络总体布局
5.1水系规划整体布局的要求
5.2水系规划整体布局的目标
5.3水系规划整体布局的原则
5.4水系规划整体布局的思路
5.5水面规划
5.6水系连通规划
5.7水系改造规划
5.8水系网络总体布局
5.9水系运行方式
第6章水系综合利用规划
6.1水功能确定
6.2岸线分配和利用
6.3滨水区控制
6.4水系形态保护
6.5水系形态设计
6.6城市蓝线规划
第7章水系防洪排涝规划
7.1洪涝灾害及城市洪涝灾害风险
7.2城市防洪排涝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3城市防洪排涝流量分析
7.4防洪排涝标准
7.5防洪排涝工程总体布局
7.6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
第8章水系供水水源规划
8.1城市水资源规划
8.2城市供水水源规划
8.3水系供水水源规划
第9章水环境保护规划
9.1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9.2污染源调查与污染负荷分析
9.3水环境容量分析
9.4水环境保护措施规划
9.5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9.6水环境保护规划工程实施案例
第10章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10.1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进展情况
10.2区域生态环境概况
10.3水系生态系统现状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10.4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建立
10.5水系生态保护区规划
10.6滨水绿地规划
10.7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10.8生态监测规划
10.9水系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10.10实例研究——无锡市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
第11章滨水景观建设规划
11.1城市景观
11.2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11.3滨水区景观专项规划
11.4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
11.5城市湖泊滨水景观规划
11.6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规划
11.7滨水区景观详细规划
第12章水文化建设规划
12.1水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12.2城市水文化建设的要求
12.3历史水文化建设
12.4现代水文化建设策略
12.5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第13章水经济建设规划
13.1水经济的概念
13.2现代水经济的主要特点
13.3城市水经济开发方法
13.4城市水经济经营的保障措施
13.5城市水经济建设案例
第14章基础工程建设规划
14.1水源工程
14.2河道生态治理工程
14.3湖泊和蓄滞洪区工程
14.4湿地工程
14.5水运及游览航道工程
14.6控制建筑物工程
14.7生态护岸工程
14.8景观桥梁工程
14.9绿化工程
14.10水系工程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第15章支撑保障体系规划
15.1水系管理规划
15.2水系运行调度管理
15.3保障机制
第16章投资匡算及分期建设规划
16.1投资匡算
16.2分期建设规划
16.3分期投资
16.4资金筹措
第17章规划的经济、环境及效果评价
17.1经济评价
17.2环境影响评价
17.3实施效果评价
……
下篇实践案例介绍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水利规划作为水利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随近代水利技术的发展,于19世纪末逐步形成。先是开展有关基本资料的观测、勘察和调查。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编制较大范围的水利规划和较大规模的工程规划,并逐步把水文学的理论、方法用于工程水文分析,把水利计算的理论、方法和水力学、水工结构学、农田水利学、河工学等的专门技术用于研究治理开发措施及其效应和影响,把水利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用于进行规划方案的评价与比较。大体至40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调查方法、设计技术、规划方案论证与评价准则等较完整的近代水利规划的理论体系。在这期间,中国修建的陕西泾惠渠等灌溉工程和编制的一些规划报告,如《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永定河治本计划》《导淮工程计划》等,在科学性、完整性上都有很大提高。50年代后,随着各国的实践,规划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在吸取一些国家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编制黄河、长江等各大江河流域规划和一些其他水利规划,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规划途径和方法。50年代至60年代末,世界各国水利规划的研究内容,大多侧重于探讨水土资源的综合平衡与工程本身的综合利用;在方法上,则侧重于计算技术的改进。水文、水利计算、工程经济、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完善了某些计算理论、计算方法,使方案研究有更加可靠的基础,并能从更大范围进行优选。70年代后,研究内容转为侧重于规划目标与评价准则方面。针对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新情况的出现,许多国家对水利规划的目标要求大都由以往单一的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逐步转移到更广泛的社会需求方面,从而提出了包括社会、环境在内的多目标水利规划。多目标问题的提出,涉及更多的新领域,进一步促使水利规划发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ISBN9787550915855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闫大鹏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