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经济学范式的演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民盟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经济思想史与比较、经济哲学、东方管理模式等。主要著述有《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传统的创新——东方管理学引论》以及《新编经济思想史》第一卷《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研究性论文百余篇。获有国家多项科研奖励,主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经济学范式与经济思想史
第一节科学哲学的范式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与学派论争
第三节经济学范式运动的形式与发展逻辑
第二章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形成
第一节“理性经济人”: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硬核”
第二节均衡分析与经济学数学模型化
第三节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得失
第三章主流范式的综合转换:从穆勒到萨缪尔森
第一节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第二节马歇尔对边际革命各派经济学的“兼收并蓄”
第三节萨缪尔森对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
第四章主流范式的修正:“凯恩斯革命”
第一节“凯恩斯革命”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从《论概率》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三节“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有效需求不足原理
第四节“凯恩斯革命”的理论成果:货币经济论
第五节国家干预与重商主义
第六节凯恩斯经济学体系的完善
第五章主流范式的回归:“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第一节弗里德曼与新货币数量说
第二节供给学派与“萨伊定律”的复活
第三节“理性预期革命”
第六章经济学范式的分流:从历史学派到制度学派
第一节历史学派的特点与韦伯的理论成就
第二节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加尔布雷思对凡勃伦制度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七章经济学范式的交汇:“科斯革命”
第一节吸取制度学派的制度研究传统
第二节吸取制度学派的交易理论对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拓展
第三节用制度学派的“文化人”
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
第八章经济学范式转换的新趋向:多元化趋势
第一节学科交叉:行为经济学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修正与拓展
第二节引入自然科学的方法: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旧范式的推陈出新:演化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第四节经济学范式转换新趋向的思考
第九章经济学范式的论战: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方法之争
第一节历史学派的范式论
第二节奥地利学派的范式论
第三节门格尔对施穆勒的挑战及两派论战的经过
第四节论战的核心问题与评论
第十章经济学科性质的论战:围绕《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
第一节争论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观点概要
第三节对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质疑与批评
第四节对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哲学基础的评析
第十一章经济学范式的政治基础:阶级与国家利益
第一节为商业资本海外贸易辩护的重商主义
第二节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为德国国家利益辩护的李斯特国家经济学
第十二章经济学范式的超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上的创新
第一节“社会人”超越“经济人”范式
第二节辩证法分析超越个体边际分析
第三节“逻辑—历史分析”超越均衡—静态分析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创新的理论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此后,“经济人”假说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就是完全依靠逻辑演绎来发挥作用。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分别发明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量化“经济人”的价值目标;希克斯解决了效用与货币收入之间的联系,并且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确定最优消费组合,避免了可能涉及道德的价值判断。“经济人”假说到了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了......,获得了纯粹工具主义的属性,彻底放弃了任何道德伦理观。这项工作是由芝加哥学派完成的。阿尔钦提出完全“自利性”作为一种工具主义假设,放弃任何利他考虑;弗里德曼认为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不必受到现实检验,但一定要有预测能力,如果理论的假设能够用来预测未来,那么从理论导出的各种命题就是对世界的正确描述。一切命题只要推导逻辑正确,都是现实世界一部分,只不过有的命题尚未从现实可能转变为现实。总的说来,“理性经济人”演变的结果是:财富极大化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理性可以看作一种数学计算,根据边际理论求极值;人类理性的方法和机制等同于数学模型的运算。
《经济学范式的演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民盟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经济思想史与比较、经济哲学、东方管理模式等。主要著述有《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传统的创新——东方管理学引论》以及《新编经济思想史》第一卷《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研究性论文百余篇。获有国家多项科研奖励,主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经济学范式与经济思想史
第一节科学哲学的范式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经济学的范式结构与学派论争
第三节经济学范式运动的形式与发展逻辑
第二章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形成
第一节“理性经济人”: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硬核”
第二节均衡分析与经济学数学模型化
第三节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得失
第三章主流范式的综合转换:从穆勒到萨缪尔森
第一节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第二节马歇尔对边际革命各派经济学的“兼收并蓄”
第三节萨缪尔森对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综合”
第四章主流范式的修正:“凯恩斯革命”
第一节“凯恩斯革命”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从《论概率》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三节“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有效需求不足原理
第四节“凯恩斯革命”的理论成果:货币经济论
第五节国家干预与重商主义
第六节凯恩斯经济学体系的完善
第五章主流范式的回归:“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第一节弗里德曼与新货币数量说
第二节供给学派与“萨伊定律”的复活
第三节“理性预期革命”
第六章经济学范式的分流:从历史学派到制度学派
第一节历史学派的特点与韦伯的理论成就
第二节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加尔布雷思对凡勃伦制度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七章经济学范式的交汇:“科斯革命”
第一节吸取制度学派的制度研究传统
第二节吸取制度学派的交易理论对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拓展
第三节用制度学派的“文化人”
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
第八章经济学范式转换的新趋向:多元化趋势
第一节学科交叉:行为经济学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修正与拓展
第二节引入自然科学的方法: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旧范式的推陈出新:演化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第四节经济学范式转换新趋向的思考
第九章经济学范式的论战: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方法之争
第一节历史学派的范式论
第二节奥地利学派的范式论
第三节门格尔对施穆勒的挑战及两派论战的经过
第四节论战的核心问题与评论
第十章经济学科性质的论战:围绕《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
第一节争论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观点概要
第三节对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质疑与批评
第四节对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哲学基础的评析
第十一章经济学范式的政治基础:阶级与国家利益
第一节为商业资本海外贸易辩护的重商主义
第二节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为德国国家利益辩护的李斯特国家经济学
第十二章经济学范式的超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上的创新
第一节“社会人”超越“经济人”范式
第二节辩证法分析超越个体边际分析
第三节“逻辑—历史分析”超越均衡—静态分析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创新的理论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此后,“经济人”假说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就是完全依靠逻辑演绎来发挥作用。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分别发明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量化“经济人”的价值目标;希克斯解决了效用与货币收入之间的联系,并且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确定最优消费组合,避免了可能涉及道德的价值判断。“经济人”假说到了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了......,获得了纯粹工具主义的属性,彻底放弃了任何道德伦理观。这项工作是由芝加哥学派完成的。阿尔钦提出完全“自利性”作为一种工具主义假设,放弃任何利他考虑;弗里德曼认为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不必受到现实检验,但一定要有预测能力,如果理论的假设能够用来预测未来,那么从理论导出的各种命题就是对世界的正确描述。一切命题只要推导逻辑正确,都是现实世界一部分,只不过有的命题尚未从现实可能转变为现实。总的说来,“理性经济人”演变的结果是:财富极大化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理性可以看作一种数学计算,根据边际理论求极值;人类理性的方法和机制等同于数学模型的运算。
| ISBN | 9787040474527 |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作者 | 马涛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