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 余日昌, 宋林飞, 王庆五 978721413634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鉴真》的编纂出版,从一个侧面系统整理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展现了江苏悠久、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明成就。这有益于了解与弘扬江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省情,有利于提升江苏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境界。介绍、宣传江苏历代名人,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和传统的厘清,更有展示江苏文化大省的形象,提升江苏在全国的地位、影响以及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意义。

目录


鉴真年表
第一章 行义双馨 律师成名
第一回 富扬州江南楚翘 信佛陀风水生起
第二回 游京城拜师读经 承南山法脉正厘
第三回 弘律法身体力行 遍江淮化主独为
第四回 究三宗律学生机 崇天台戒体唯心
第二章 审时度势 应备东渡
第五回 衣带水佛源流继 敬三宝圣德佛兴
第六回 学问僧迎请策行 同行徒各有机敏
第七回 宰相书仓曹造舟 备选物长远策计
第八回 高丽僧密告阻行 采访使截遣蕃僧
第三章 迫走东南 慈悲喜舍
第九回 漂明州巡礼佛迹 授众戒福泽越湖
第十回 三塔山海中蜃险 泊海南修造伽蓝
第十一回 绕西南泣别随从 重情义黯失眼明
第十二回 奏唐主道崇佛抑 搭使船东渡成行
第四章 法施东瀛 领衔僧纲
第十三回 东大寺皇室受新 敕僧都殊荣独领
第十四回 立戒坛佛法东流 创仪轨律密渐齐
第十五回 旧教团力排唐律 招提寺光韬晦隐
第十六回 众弟子研律创宗 大和尚西去犹生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这第一回,便是走进鉴真传戒弘律生涯的入口。
鉴真的故乡是扬州。
鉴真一生事业发展辉煌鲜亮,命运却曲折多乖,深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一是当时其故乡扬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为鉴真最终能够成功东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二是唐代前、中期扬州佛教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成就了鉴真能在传授戒律方面成为影响江南的一代大师,另一方面也成为他始终坚定东渡的强烈内在动力。
话说魏晋南北朝之后风风雨雨近四百年,中华民族终于重新统一于隋朝、建都于北方长安。隋朝第二任皇帝炀帝杨广,首创中国科举制度,运行休养生息之政,一时间举国上下学风蔚然、文化昌明、经济繁荣,留给中华民族许多珍贵遗产。这些遗产之中,就有客观上成全鉴真早年能够北上学佛的古运河。
如今贯通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并非开凿于隋代,而是起始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打算利用长江三角洲天然河湖港汊作为争霸中原的地利条件,于是,他疏通了由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再连通扬州(旧称广陵郡)的“古故水道”,然后开凿一条自扬州到江水、再向东北通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接入淮河的“邗沟”。后经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各代朝廷都继续施工延伸河道。隋代开皇七年(587),隋文帝杨坚为了兴兵伐陈,从今天的淮安到扬州再次开凿了“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不再绕道射阳湖。至此,苏州以北的古运河基本成型。
大业初年(605),隋炀帝杨广即位,隋朝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又名汴渠)。此工程西段自今天的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和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河,以此形成了以后历代漕运的主要干道。公元608年又在北段开凿了“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通入今天的卫河至天津,然后溯流于永定河而通往今天的北京。
隋炀帝杨广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他于开皇元年(581)被立为晋王,开皇六年(586)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开皇十年(590)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此后,杨广一直醉心于江南山水文化,学习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大业元年(605),杨广登基即位,便大兴文化之旅。
六年后,即610年,杨广下令继续向南开凿江南运河,在扬州向北接入通济渠。因此,举全国之力人工挖掘,由京口(今天的镇江)引长江水流经无锡、苏州、嘉兴乃至余杭(今天的杭州),通达钱塘江。至此,全长2700余公里,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扬州、苏州、杭州北通北京的大运河终于修建成型。从此,扬州便成为了古运河与长江唯yi的交汇之处,隋唐时期最重要的水运枢纽。
ISBN9787214136343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余日昌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