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刻意学习》清华学霸,知名自媒体人,知识界新晋男神Scalers首部作品。学习和行动是成长双翼,分享“持续行动”的成长理念,教你用数理学科思维解决问题。《刻意学习》分享成长的理念,初期教你用暴力破解成长问题,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后期教你在行动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价值,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
名人推荐
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行动和学习。Scalers正是坚持行动和学习,才让自己收获了这份清晰可见的成长。Scalers的这份人生选择,也开始让他步入“牛人”的行列。
——李笑来,著名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终生学习者
如果只允许我用一个词解释个人成长领域,那就是“行动”,如果允许用两个词概括,那就是“持续行动”。Scalers君就是一位个人成长领域里最懂持续行动的人。
——古典,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得到APP《超级个体》专栏作者
Scalers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考者和非常干脆的行动者,正如Scalers所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竞争,你如果想知道他的那个系统是什么样的,就好好读一下本书吧。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直接地得到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学习安慰和麻木自己,这是Scalers可以告诉大家的。
——宗宁(万能的大熊),公关品牌专家,《格局逆袭》作者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内容创业时代来临,靠学习解决焦虑是不够的。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改进,Scalers用持续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学习者应该是持续行动者。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缺少行动。很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还是做不到,而Scalers做到了。本书,希望能够帮助很多人克服浮躁、获得真正成长。
——萧秋水,知识管理专家
S君用持续行动改变了自己,成为万千有志青年的榜样。现在,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书,内容非常给力,堪称业界良心,是一本绝佳的进步指南。
——剽悍一只猫,知名自媒体人
三年前认识Scalers,并见证了这1000多天的持续行动。很高兴能看到本书的出版,帮助并引导更多的人成为行动者,通过持续行动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成人生目标。
——warfalcon,效率专家,100天行动发起人,知名自媒体
Scalers的名字是攀登者的意思,你只要掌握攀登的方法,就能发现人生之美。看完本书,从此善于坚持、乐在学习。
——李海峰,DISC双证班联合创始人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写作是一个人最值得养成的好习惯,是促进学习、监督行动的好方法,Scalers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这一点。
——冯大辉,无码科技创始人,公众号“小道消息”创始人
媒体推荐
《刻意学习》这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行动和学习。Scalers 正是坚持行动和学习,才让自己收获了这份清晰可见的成长。Scalers的这份人生选择,也开始让他步入“牛人”的行列。
——著名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终生学习者 李笑来
如果只允许我用一个词解释个人成长领域,那就是“行动”,如果允许用两个词概括,那就是“持续行动”。Scalers君就是一位个人成长领域里懂持续行动的人。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得到APP《超级个体》专栏作者 古典
正如Scalers所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竞争,你如果想知道他的那个系统是什么样的,就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吧。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采铜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直接地得到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学习安慰和麻木自己,这是Scalers可以告诉大家的。
——公关品牌专家,《格局逆袭》作者 宗宁(万能的大熊)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内容创业时代来临,靠学习解决焦虑是不够的。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改进,Scalers用持续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学习者应该是持续行动者。
——秋叶PPT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 秋叶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缺少行动。很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还是做不到,而Scalers做到了。《刻意学习》这本书,希望能够帮助很多人克服浮躁、获得真正成长。
——知识管理专家 萧秋水
S君用持续行动改变了自己,成为万千有志青年的榜样。现在,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书,内容非常给力,堪称业界良心,是一本优秀的进步指南。
——知名自媒体人 剽悍一只猫
三年前认识 Scalers,并见证了这1000多天的持续行动。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帮助并引导更多的人成为行动者,通过持续行动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成人生目标。
——效率专家,100天行动发起人,知名自媒体 warfalcon
Scalers的名字是攀登者的意思,你只要掌握攀登的方法,就能发现人生之美。看完《刻意学习》,从此善于坚持、乐在学习。
——DISC双证班联合创始人 李海峰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写作是一个人值得养成的好习惯,是促进学习、监督行动的好方法,Scalers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这一点。——无码科技创始人,公众号"小道消息" 创始人 冯大辉
作者简介
Scalers,清华大学学霸,持续行动践行者,ScalersTalk成长会创始人,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作为理性的思考者和干脆的行动者,Scalers善于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灼见,例如“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N阶持续行动”,“学习的‘黑盒’与‘白盒’”等。在持续行动上,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了认知的升级,成为了领先的少数人。文章《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曾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目录
推荐序1李笑来:成长是永恒的刚需
推荐序2古典:持续行动的力量
推荐序3采铜:一个善行者的思维光谱
推荐序4万能的大熊:如何找到自我成长之路
自序
N阶持续行动者和1000天持续行动,让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PART1持续行动是精进最大的技巧
什么是持续行动?
我们为什么要持续行动?
持续行动是我最大的技巧
强即时反馈是一种毒品
成长总有“更优”的解法
别因为没有成就感,就不持续做事情
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不要用单变量模式思考问题
……
从过程型能力进化到结果型能力
PART2成长来自持续地行动和学习
从松散到紧凑,我从泥潭中将自己救出
从单点到体系,我将行动感悟形成体系
从个人到社群,共同构建成长进步团体
速度是成长的关键
成长意味着做出决定并落地执行
力和系统的关系:构建体系,支撑成长
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行动力是训练出来的
学习系统:如何才能每天进步?
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是成长的双翼
警惕自我摧毁的行为模式
PART3即刻行动,做高段位的行动者
要触发学到知识的感觉
看你写了那么久,最终我也拿起了笔
用暴力破解你的成长问题
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
在通往牛X的路上,将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零基础”,“感兴趣”又有什么用?
从强打鸡血到自我造血
你需要多久打一次鸡血
PART4刻意学习,学到真正的知识
把握成长进步的主旋律
学习的“黑盒”与“白盒”
度过从新手到大师的沉默期
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
碎片化学习是自欺欺人
自学无能者的困境
我一直在坚持,怎么一直没有进步?
不进步的背后必然有不到位的执行
学习是和自己的偏见做斗争
学习能力可以让你和世界连接
结果的差距终究是人的差距
PART5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成长
愿意付费的人,成长得更快
理念与信息是无价的
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
我在北京漂了四年,还会继续漂下去
你不必经历所有的事,你不必遇见所有的人
不必害怕付出后没有回报
独立出活儿的能力是职场进步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可能?
PART6投资自己,坐等风起
什么是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是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如何做好信息分层分级?
如何培养海量信息下的抗压能力
如何处理社群里的海量消息?
格局决定我们的眼界
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
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
计划完成不了怎么办?
一句话教你如何搞定拖延
不要说做什么斜杠青年,能做个T型人才就不错了
起得早,住得近,三年后我有什么感受
后记: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序言
李笑来:成长是永恒的刚需
成长,就是通过持续行动不断发展自己的直觉判断,最终使其接近真实情况的过程。想要成长,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事实上,每个人做选择的基础就是他的价值观。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我提到了选择的判断标准: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能力?这个标准背后的思考方式是: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后,它能帮我完善哪个已有能力,或者能让我获得什么新能力?
选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有时候是痛苦的。最大的痛苦源自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清晰认识,以及对目标遥远的真切感受。
想要如愿获得成长,并把别人比下去,可以用“多维竞争”达到目标。这也是我不停鼓励周围的人学习新知识的原因。
提到学习,我的观点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过我所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所以我的意思是:先学会“学习”这件事儿,然后再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是进步。真的不是“学啊学啊”的意思,更不是所谓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学习使人进步,这里的“学习”是名词,而进步的前提是你敢于迈出第一步,而不是总在担心,自己这一步迈得漂不漂亮。关于进步,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不要期待“即时反馈”。
Scalers的成长,一直被大家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一块听听”刚刚上线的时候,便邀请了他。后来,3月28日以“知识付费”为核心的线下小聚,Scalers也应邀做了分享,主要是关于社群设计和运营的经验。
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行动和学习。Scalers正是坚持行动和学习,才让自己收获了这份清晰可见的成长。1000天持续行动,已经改变了Scalers的生活。
Scalers的这份人生选择,也开始让他步入“牛人”的行列。
那么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了: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Scalers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其实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拿起笔,用文字记录生活。
只要真写,就能真思考。无疑,在Scalers的文字里,透露了他思考的部分。而写作这个行动,也促使他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Scalers曾提到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其实,我想告诉这本书的读者,倘若你阅读这本书而不践行,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几乎没有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后记
我的公众号有一个特点,就是名字很难记。我相信初次见到“ScalersTalk”的人。十有八九会记不住,英语好的人可能知道Scalers是一个单词的复数。而更广泛的群体,大概也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名字但是想不起来具体的东西(不过好在我加了个中文,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也许会好一些)。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新增的关注,其实来自文章的转发,或者朋友的推荐。在新读者的关注下,有一部分反馈是,我觉得你的文章和其他账号的不一样。
先不评论这是不是褒奖,如果这个描述的是一种情况,那你有没有想过,是哪里不一样?
先把话说回去。我做我的公众号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让我自己先爽起来,剩下的都是在这个原则下开展的行动。所以如果你感受到了“一样”或者“不一样”的文风,你可以当成是一种自然呈现。也就是说,不是我故意弄出来的,也不是设计出来的。当然我也许可以装一时半会儿,但是我无法装1000天,所以我的稳定态,大抵是这个样子。而且我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去运营一个特设的形象,那其实是幻象……我毕竟是在用业余时间做这事,你还能想怎么样呢?
但是有一些读者提到,能感觉到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来自哪里?今天和大家做个戳脑洞的分析。
纵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媒体思路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门户是不赚钱的。那个时候有一个最主要的思路,就是把纸质媒体上的内容搬到网络上,这算是路径依赖了。所以你看到搜狐、新浪的起家,其实走的就是媒体思路。
但是在传统媒体的赚钱模式中,广告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广告收入的多少,则来自媒体的订阅量。订阅量意味着在统计上有多少人可能会看你的文字,这决定了你可往其他人分配的这点注意力中注入多少商业内容,影响人的认知和思考,最后转化到商业成交上。于是。从广告费用的投入到最后成交,形成了一个价值的闭环。
但是在互联网一开始的时候,这样做是不赚钱的。所以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公司都快要倒闭了,因为没有收益,而且行业也认为,没有广告价值。但是那个时候其实是中国移动的SP业务救了这群企业。这是另外一段历史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传承下来的思路,而且是很管用的思路,就是做量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转化,“流量×转化率”。这一招很朴素,但是也是商业里很基本的一条规律了。
包括到目前所谓做“自媒体”,其实在很多时候,主要也是在做基于阅读量驱动的运营。这样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的确有很多公众号做到了百万甚至千万级的订阅,然后一举拿到投资,成为一段佳话。
因为内容的确算是一个刚需的东西,哪怕是同样的内容反复炒作,也是有其价值所在的。你就看看你自己,在无聊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看信息资讯?好玩的、有趣的、刺激的、少儿不宜的……在对待刚需的路上,商业从来不会手软的。
但是这里会有一些走偏的地方,要么就是为了阅读量,无所不用其极:要么就是没有安全感,害怕没人看。于是你看到许多做自媒体的人会走入一种臆想的幻觉,拿着阅读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阅读量为单方面的优化指标。
当你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你的格局和维度,最好要比这个目标高一些,这样你才比较自如。而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这种自如从容,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不去管其他人做什么,我比较不看重阅读量,虽然我每天偶尔会看一下,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人阅读,但是这个问题从来不会困扰我。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我把自己认为要写的写了,把自己要做的做了,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我没有办法讨好你,因为如果我们要谈成长,那成长就是你自己要处理的事情。
而既然是你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我即便把每一步告诉你了,你不去做,也是没有用的。
当然,在给予你幻觉方面,在给你心理安慰方面,也许有用。但是这也是给你一针镇静剂而已,问题不解决,把头埋在沙子里,沙子好吃吗?
所以我以前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人对我每天写文章一直表示不屑,说不就是每天搞点鸡汤吗?后面他自己开始每天写了,就“跪”在那儿说,哇,你好厉害。每次遇到这样的案例,我内心就在想,闭嘴真是美德啊!
说实话,我每天在这儿打字,不是为了你的打赏,也不是为了一点阅读量,这些我无法掌握,我也管不了。我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对我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管不了太多,我能做的,就是管好我自己的行动,并向你展示我自己的变化。而这也是ScalersTalk成长会能持续做的原因,许多人是从2014年看我写,写了三年,最后终于掏钱进来。当然你付费与否,进来与否,其实我也并不在意,反正是我自己要持续行动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我没有按营销的思路做社群,我希望做一些更实质性的东西。三十年前的广告现在有谁记得?但是三十年前的科学理论和体系却仍然可以产生影响力。所以我希望在文章上、社群上,多做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可沉淀的内容,就像你现在去回看我的第一个100篇文章,许多仍然有硬价值。因为这是我持续以来的品性。如果我们要用吹牛的方式来做事,那牛早就被吹爆了,但是有些事情,很多人没有眼力看明白,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呢?!
我的文字来自我的行动。同样地,我也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为自己多做点事情,否则这些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那是青春肆意的年华,你和我是大学同窗,在这大四毕业的时节,我们同时收到了支付宝的Offer。
这是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对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而言,这应该算是最好的工作了,拿到的是系里最高的工资,只是记得你要比我多一千块钱。但是我很服气,因为你的技术比我牛。你说我是你在大学中最佩服的人,其实我也一直觉得你牛气冲天。
除了薪水不错,这还是一份看上去充满希望的工作。在那个时候,支付宝员工不足千人,摩托罗拉看上去还是如日中天,以至于你有过犹豫,是否要去那里。但是时间告诉我们,没有去摩托罗拉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这是系里仅有的两个支付宝Offer。它们同时到来,算是我们一个。
夏天夜以继日的学习与训练的回报。那时两个微不足道的本科生,在研究生实验室里混得两席工位,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刚通过英语高级口译考试,一面学习技术,训练编程,研习Java,一面练习口译,训练听写,模仿新闻,背新概念四;那时你刚刚做完一个机器人参加比赛,还做了一个人机对话的模型,也在钻研相关技术,同时也顺带用口译的方法,做新概念英语训练。
暑假快结束时,你说这是你最充实、最规律生活的一段时光。的确如此。在九月快开学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到一种宁静,就像暴雨前的那种窒息感,像大变革前的悄然无声。
随后,我的一个偶然想法,演化成了一系列密集行动,随后换来了一封清华园研究生免试录取通知书。这就是传说中的保研了,这份无法抵御的诱惑,带走了我的全部思念。于是我去了北京,你去了上海。上海曾经是我的向往之地,但清华园也是……
就这样,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
但是几乎每年我都会去上海,看看你的生活,看看另一所和我也有事的知名大学。我们的生活常常会被偶然事件所影响,所以我也常常想,若来到上海,我在那儿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按估值算,过了今晚,你也是奔向千万级的百万土豪,这算是在键盘的“演奏”下,多年积累,高度达成,开启新篇章。
其实写这个文章倒不是在抱土豪大腿,而是纪念一个时代。因为我们彼此都在书写自己的篇章。
我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工作上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业余时间也在点滴积累,口译继续训练,文章坚持写。我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已有260余天,2014年已经写作25万余字……而你对于工作的投入,对于技术的热爱,对于人文精神的探索,对于文艺与自由精神的追求,财务上的回报是理所应当。
《刻意学习》清华学霸,知名自媒体人,知识界新晋男神Scalers首部作品。学习和行动是成长双翼,分享“持续行动”的成长理念,教你用数理学科思维解决问题。《刻意学习》分享成长的理念,初期教你用暴力破解成长问题,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后期教你在行动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价值,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
名人推荐
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行动和学习。Scalers正是坚持行动和学习,才让自己收获了这份清晰可见的成长。Scalers的这份人生选择,也开始让他步入“牛人”的行列。
——李笑来,著名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终生学习者
如果只允许我用一个词解释个人成长领域,那就是“行动”,如果允许用两个词概括,那就是“持续行动”。Scalers君就是一位个人成长领域里最懂持续行动的人。
——古典,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得到APP《超级个体》专栏作者
Scalers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考者和非常干脆的行动者,正如Scalers所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竞争,你如果想知道他的那个系统是什么样的,就好好读一下本书吧。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直接地得到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学习安慰和麻木自己,这是Scalers可以告诉大家的。
——宗宁(万能的大熊),公关品牌专家,《格局逆袭》作者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内容创业时代来临,靠学习解决焦虑是不够的。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改进,Scalers用持续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学习者应该是持续行动者。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缺少行动。很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还是做不到,而Scalers做到了。本书,希望能够帮助很多人克服浮躁、获得真正成长。
——萧秋水,知识管理专家
S君用持续行动改变了自己,成为万千有志青年的榜样。现在,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书,内容非常给力,堪称业界良心,是一本绝佳的进步指南。
——剽悍一只猫,知名自媒体人
三年前认识Scalers,并见证了这1000多天的持续行动。很高兴能看到本书的出版,帮助并引导更多的人成为行动者,通过持续行动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成人生目标。
——warfalcon,效率专家,100天行动发起人,知名自媒体
Scalers的名字是攀登者的意思,你只要掌握攀登的方法,就能发现人生之美。看完本书,从此善于坚持、乐在学习。
——李海峰,DISC双证班联合创始人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写作是一个人最值得养成的好习惯,是促进学习、监督行动的好方法,Scalers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这一点。
——冯大辉,无码科技创始人,公众号“小道消息”创始人
媒体推荐
《刻意学习》这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行动和学习。Scalers 正是坚持行动和学习,才让自己收获了这份清晰可见的成长。Scalers的这份人生选择,也开始让他步入“牛人”的行列。
——著名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终生学习者 李笑来
如果只允许我用一个词解释个人成长领域,那就是“行动”,如果允许用两个词概括,那就是“持续行动”。Scalers君就是一位个人成长领域里懂持续行动的人。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得到APP《超级个体》专栏作者 古典
正如Scalers所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竞争,你如果想知道他的那个系统是什么样的,就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吧。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采铜
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更直接地得到学习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学习安慰和麻木自己,这是Scalers可以告诉大家的。
——公关品牌专家,《格局逆袭》作者 宗宁(万能的大熊)
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内容创业时代来临,靠学习解决焦虑是不够的。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改进,Scalers用持续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学习者应该是持续行动者。
——秋叶PPT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 秋叶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缺少行动。很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还是做不到,而Scalers做到了。《刻意学习》这本书,希望能够帮助很多人克服浮躁、获得真正成长。
——知识管理专家 萧秋水
S君用持续行动改变了自己,成为万千有志青年的榜样。现在,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书,内容非常给力,堪称业界良心,是一本优秀的进步指南。
——知名自媒体人 剽悍一只猫
三年前认识 Scalers,并见证了这1000多天的持续行动。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帮助并引导更多的人成为行动者,通过持续行动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达成人生目标。
——效率专家,100天行动发起人,知名自媒体 warfalcon
Scalers的名字是攀登者的意思,你只要掌握攀登的方法,就能发现人生之美。看完《刻意学习》,从此善于坚持、乐在学习。
——DISC双证班联合创始人 李海峰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写作是一个人值得养成的好习惯,是促进学习、监督行动的好方法,Scalers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这一点。——无码科技创始人,公众号"小道消息" 创始人 冯大辉
作者简介
Scalers,清华大学学霸,持续行动践行者,ScalersTalk成长会创始人,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作为理性的思考者和干脆的行动者,Scalers善于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灼见,例如“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N阶持续行动”,“学习的‘黑盒’与‘白盒’”等。在持续行动上,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了认知的升级,成为了领先的少数人。文章《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曾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目录
推荐序1李笑来:成长是永恒的刚需
推荐序2古典:持续行动的力量
推荐序3采铜:一个善行者的思维光谱
推荐序4万能的大熊:如何找到自我成长之路
自序
N阶持续行动者和1000天持续行动,让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PART1持续行动是精进最大的技巧
什么是持续行动?
我们为什么要持续行动?
持续行动是我最大的技巧
强即时反馈是一种毒品
成长总有“更优”的解法
别因为没有成就感,就不持续做事情
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不要用单变量模式思考问题
……
从过程型能力进化到结果型能力
PART2成长来自持续地行动和学习
从松散到紧凑,我从泥潭中将自己救出
从单点到体系,我将行动感悟形成体系
从个人到社群,共同构建成长进步团体
速度是成长的关键
成长意味着做出决定并落地执行
力和系统的关系:构建体系,支撑成长
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行动力是训练出来的
学习系统:如何才能每天进步?
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是成长的双翼
警惕自我摧毁的行为模式
PART3即刻行动,做高段位的行动者
要触发学到知识的感觉
看你写了那么久,最终我也拿起了笔
用暴力破解你的成长问题
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
在通往牛X的路上,将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零基础”,“感兴趣”又有什么用?
从强打鸡血到自我造血
你需要多久打一次鸡血
PART4刻意学习,学到真正的知识
把握成长进步的主旋律
学习的“黑盒”与“白盒”
度过从新手到大师的沉默期
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
碎片化学习是自欺欺人
自学无能者的困境
我一直在坚持,怎么一直没有进步?
不进步的背后必然有不到位的执行
学习是和自己的偏见做斗争
学习能力可以让你和世界连接
结果的差距终究是人的差距
PART5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对待成长
愿意付费的人,成长得更快
理念与信息是无价的
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
我在北京漂了四年,还会继续漂下去
你不必经历所有的事,你不必遇见所有的人
不必害怕付出后没有回报
独立出活儿的能力是职场进步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可能?
PART6投资自己,坐等风起
什么是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是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如何做好信息分层分级?
如何培养海量信息下的抗压能力
如何处理社群里的海量消息?
格局决定我们的眼界
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
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
计划完成不了怎么办?
一句话教你如何搞定拖延
不要说做什么斜杠青年,能做个T型人才就不错了
起得早,住得近,三年后我有什么感受
后记: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序言
李笑来:成长是永恒的刚需
成长,就是通过持续行动不断发展自己的直觉判断,最终使其接近真实情况的过程。想要成长,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事实上,每个人做选择的基础就是他的价值观。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我提到了选择的判断标准: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能力?这个标准背后的思考方式是: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后,它能帮我完善哪个已有能力,或者能让我获得什么新能力?
选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有时候是痛苦的。最大的痛苦源自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清晰认识,以及对目标遥远的真切感受。
想要如愿获得成长,并把别人比下去,可以用“多维竞争”达到目标。这也是我不停鼓励周围的人学习新知识的原因。
提到学习,我的观点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过我所说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所以我的意思是:先学会“学习”这件事儿,然后再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是进步。真的不是“学啊学啊”的意思,更不是所谓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学习使人进步,这里的“学习”是名词,而进步的前提是你敢于迈出第一步,而不是总在担心,自己这一步迈得漂不漂亮。关于进步,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不要期待“即时反馈”。
Scalers的成长,一直被大家看在眼里,这也是为什么“一块听听”刚刚上线的时候,便邀请了他。后来,3月28日以“知识付费”为核心的线下小聚,Scalers也应邀做了分享,主要是关于社群设计和运营的经验。
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行动和学习。Scalers正是坚持行动和学习,才让自己收获了这份清晰可见的成长。1000天持续行动,已经改变了Scalers的生活。
Scalers的这份人生选择,也开始让他步入“牛人”的行列。
那么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了: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Scalers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其实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拿起笔,用文字记录生活。
只要真写,就能真思考。无疑,在Scalers的文字里,透露了他思考的部分。而写作这个行动,也促使他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Scalers曾提到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其实,我想告诉这本书的读者,倘若你阅读这本书而不践行,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几乎没有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后记
我的公众号有一个特点,就是名字很难记。我相信初次见到“ScalersTalk”的人。十有八九会记不住,英语好的人可能知道Scalers是一个单词的复数。而更广泛的群体,大概也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名字但是想不起来具体的东西(不过好在我加了个中文,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也许会好一些)。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新增的关注,其实来自文章的转发,或者朋友的推荐。在新读者的关注下,有一部分反馈是,我觉得你的文章和其他账号的不一样。
先不评论这是不是褒奖,如果这个描述的是一种情况,那你有没有想过,是哪里不一样?
先把话说回去。我做我的公众号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让我自己先爽起来,剩下的都是在这个原则下开展的行动。所以如果你感受到了“一样”或者“不一样”的文风,你可以当成是一种自然呈现。也就是说,不是我故意弄出来的,也不是设计出来的。当然我也许可以装一时半会儿,但是我无法装1000天,所以我的稳定态,大抵是这个样子。而且我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去运营一个特设的形象,那其实是幻象……我毕竟是在用业余时间做这事,你还能想怎么样呢?
但是有一些读者提到,能感觉到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来自哪里?今天和大家做个戳脑洞的分析。
纵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媒体思路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门户是不赚钱的。那个时候有一个最主要的思路,就是把纸质媒体上的内容搬到网络上,这算是路径依赖了。所以你看到搜狐、新浪的起家,其实走的就是媒体思路。
但是在传统媒体的赚钱模式中,广告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广告收入的多少,则来自媒体的订阅量。订阅量意味着在统计上有多少人可能会看你的文字,这决定了你可往其他人分配的这点注意力中注入多少商业内容,影响人的认知和思考,最后转化到商业成交上。于是。从广告费用的投入到最后成交,形成了一个价值的闭环。
但是在互联网一开始的时候,这样做是不赚钱的。所以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公司都快要倒闭了,因为没有收益,而且行业也认为,没有广告价值。但是那个时候其实是中国移动的SP业务救了这群企业。这是另外一段历史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传承下来的思路,而且是很管用的思路,就是做量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转化,“流量×转化率”。这一招很朴素,但是也是商业里很基本的一条规律了。
包括到目前所谓做“自媒体”,其实在很多时候,主要也是在做基于阅读量驱动的运营。这样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的确有很多公众号做到了百万甚至千万级的订阅,然后一举拿到投资,成为一段佳话。
因为内容的确算是一个刚需的东西,哪怕是同样的内容反复炒作,也是有其价值所在的。你就看看你自己,在无聊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想看信息资讯?好玩的、有趣的、刺激的、少儿不宜的……在对待刚需的路上,商业从来不会手软的。
但是这里会有一些走偏的地方,要么就是为了阅读量,无所不用其极:要么就是没有安全感,害怕没人看。于是你看到许多做自媒体的人会走入一种臆想的幻觉,拿着阅读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阅读量为单方面的优化指标。
当你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你的格局和维度,最好要比这个目标高一些,这样你才比较自如。而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这种自如从容,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不去管其他人做什么,我比较不看重阅读量,虽然我每天偶尔会看一下,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人阅读,但是这个问题从来不会困扰我。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我把自己认为要写的写了,把自己要做的做了,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我没有办法讨好你,因为如果我们要谈成长,那成长就是你自己要处理的事情。
而既然是你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我即便把每一步告诉你了,你不去做,也是没有用的。
当然,在给予你幻觉方面,在给你心理安慰方面,也许有用。但是这也是给你一针镇静剂而已,问题不解决,把头埋在沙子里,沙子好吃吗?
所以我以前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人对我每天写文章一直表示不屑,说不就是每天搞点鸡汤吗?后面他自己开始每天写了,就“跪”在那儿说,哇,你好厉害。每次遇到这样的案例,我内心就在想,闭嘴真是美德啊!
说实话,我每天在这儿打字,不是为了你的打赏,也不是为了一点阅读量,这些我无法掌握,我也管不了。我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对我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管不了太多,我能做的,就是管好我自己的行动,并向你展示我自己的变化。而这也是ScalersTalk成长会能持续做的原因,许多人是从2014年看我写,写了三年,最后终于掏钱进来。当然你付费与否,进来与否,其实我也并不在意,反正是我自己要持续行动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我没有按营销的思路做社群,我希望做一些更实质性的东西。三十年前的广告现在有谁记得?但是三十年前的科学理论和体系却仍然可以产生影响力。所以我希望在文章上、社群上,多做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可沉淀的内容,就像你现在去回看我的第一个100篇文章,许多仍然有硬价值。因为这是我持续以来的品性。如果我们要用吹牛的方式来做事,那牛早就被吹爆了,但是有些事情,很多人没有眼力看明白,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呢?!
我的文字来自我的行动。同样地,我也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为自己多做点事情,否则这些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那是青春肆意的年华,你和我是大学同窗,在这大四毕业的时节,我们同时收到了支付宝的Offer。
这是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对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而言,这应该算是最好的工作了,拿到的是系里最高的工资,只是记得你要比我多一千块钱。但是我很服气,因为你的技术比我牛。你说我是你在大学中最佩服的人,其实我也一直觉得你牛气冲天。
除了薪水不错,这还是一份看上去充满希望的工作。在那个时候,支付宝员工不足千人,摩托罗拉看上去还是如日中天,以至于你有过犹豫,是否要去那里。但是时间告诉我们,没有去摩托罗拉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这是系里仅有的两个支付宝Offer。它们同时到来,算是我们一个。
夏天夜以继日的学习与训练的回报。那时两个微不足道的本科生,在研究生实验室里混得两席工位,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刚通过英语高级口译考试,一面学习技术,训练编程,研习Java,一面练习口译,训练听写,模仿新闻,背新概念四;那时你刚刚做完一个机器人参加比赛,还做了一个人机对话的模型,也在钻研相关技术,同时也顺带用口译的方法,做新概念英语训练。
暑假快结束时,你说这是你最充实、最规律生活的一段时光。的确如此。在九月快开学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到一种宁静,就像暴雨前的那种窒息感,像大变革前的悄然无声。
随后,我的一个偶然想法,演化成了一系列密集行动,随后换来了一封清华园研究生免试录取通知书。这就是传说中的保研了,这份无法抵御的诱惑,带走了我的全部思念。于是我去了北京,你去了上海。上海曾经是我的向往之地,但清华园也是……
就这样,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
但是几乎每年我都会去上海,看看你的生活,看看另一所和我也有事的知名大学。我们的生活常常会被偶然事件所影响,所以我也常常想,若来到上海,我在那儿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按估值算,过了今晚,你也是奔向千万级的百万土豪,这算是在键盘的“演奏”下,多年积累,高度达成,开启新篇章。
其实写这个文章倒不是在抱土豪大腿,而是纪念一个时代。因为我们彼此都在书写自己的篇章。
我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工作上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业余时间也在点滴积累,口译继续训练,文章坚持写。我的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已有260余天,2014年已经写作25万余字……而你对于工作的投入,对于技术的热爱,对于人文精神的探索,对于文艺与自由精神的追求,财务上的回报是理所应当。
ISBN | 9787559604255,7559604250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 Scalers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