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修订增补版)》 谭伯牛 9787513914314,751391431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战天京》是当红历史学者谭伯牛的经典作品,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读的入门佳作。作者于“荔枝FM”开设《牛史》栏目,累计收听更是高达2500万人次。

此次的版本将是本书初版13年来真正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修订,并以更大众化的装帧风格推给读者。

《战天京》围绕晚清历史中的大事件——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战争、大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讲述的是这些大人物在动荡时代的选择与精进,他们面对事业时的煎熬与决断,面对人情世故时的纠结与选择,可以说对每一位读者都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不是严肃、枯燥的学术考据,它有史料、有逻辑,也有故事、有演绎,用一种别具一格的写法,鲜活生动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在每一个当下情境的抉择,这是谭伯牛这几年深受历史类读者追捧的重要原因。

同类作品中的经典标杆,罗辑思维、冯唐、张鸣、和菜头、黄集伟等大佬倾力推荐,豆瓣知乎读者高分好评。

名人推荐

前前后后两个月时间里,我一共读了全书七遍之多。……回想起开篇说到的湖湘文化,突然觉得作者是有些像辣椒,辣椒成熟从尖上开始。谭伯牛,椒尖红了。

——和菜头

谭伯牛的可贵是秉承司马迁的衣钵,站在了少林拳和葵花宝典之间,有才情又不失史识和史直地展现人和人之间种种出发点的不同和利益的平衡。……如果《史记》是一百分,《战天京》可以得七十分。

——冯唐

谭伯牛生有一张侃史的好嘴……娓娓道来,不枝不蔓,有根有据……只要翻开他的书,不由得不入他的彀中。

——张鸣

本书像一道以史料为锅底、以观念为涮肉、以识见为汤水、以传说野史为辅料的炖菜——其创造或刷新不在样式本身,而在观念与识见。

——黄集伟

媒体推荐

成大事者不纠结。

——自媒体视频脱口秀《逻辑思维》

《战天京》所述的晚清军政与湘军故事,对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政治生涯、情仇纠葛少了盖棺定论,多了一些真实的关注与理解。

——凤凰网

《战天京》的男主角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组成了晚清军政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三人行。全书紧紧围绕湘军与太平军的战争,徐徐拉开晚清历史的大幕。由战争入手,但落笔极遥远,无异于一部晚清军政档案。

——《深圳商报》

作者简介

谭伯牛,知名近代史学者,1973年生,长沙人。致力于研究清史,尤长于太平天国史、湘军史及曾国藩研究。先后出版《战天京》《天下残局》《湘军崛起》《盛世偏多文字狱》《毕竟战功谁第一》《近代史的明媚与深沉》等作品。2016年于“荔枝FM”开设音频讲史栏目《牛史》,钩沉近世史话,为读者所喜爱,累计收听超过2500万人次。

目录

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
三个湘乡人 003
团练之弊 005
新军 009
起隙/012
出长沙记 015
决裂 019
猪子出得湖 025
办与朕看 030
祺祥故事
文宗继位异闻 047
咱们旗人混蛋多 048
圆明园 051
清文宗不是汉武帝 056
“肃党”和“后党” 059
太后垂帘的阴谋论 064
祺祥政变 078
战天京
势围和力围 087
二李战一曾 090
曾九呆子 092
奏折速成培训教材 099
李泰国舰队事件 107
替补队员李鸿章 121
李鸿章告别青涩岁月 125
苏州杀降 131
曾九的禁脔 145
战天京 166
白云可杀不可留
夺枪 175
病退 177
入京 183
绑架 192
附录:陈国瑞与谭廷襄书
相期无负平生(上)
忘八蛋,滚出去 201
“著名劣幕” 203
有忍乃有济 207
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209
出幕 212
迂琐的郭巡抚 218
纯刚与至柔 226
查办亲家 231
向亲家诉冤 235
相期无负平生(下)
挽联 243
左宗棠论夺情 245
伪幼主是死是活? 250
文人李元度 260
烈女怕缠夫 267
道旁苦李的蒂儿 270
相期无负平生 278
曾九暴富传说
天京的圣库 287
曾国荃在富豪榜上的排位 291
算术可以破谣 293
传说的背后 297
引用及参考书目 303
大事年表 310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由此可知,湘军当日入城,未能发掘出巨大“窖藏”,是实在情形,曾国藩并非“工”于“作奏”,不过实话实说而已。当然,“圣库”之不足掠夺,只说明湘军作为接管南京的军事组织,在对公业务方面成效不彰,并不说明作为个体的湘军兵将都空手而归。曾氏兄弟进城之后发现“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失望之余不免生出几分恐惧。根据历史记载以及实战经验,敌国都城的金银宝藏只是多少问题,而非有无问题,孰料南京城竞出现了有无问题,明显于理不合,与史不符。然则,实话实说必难取信于人。旁人不信倒也罢了,人主、朝臣不信,则问题大了。所谓谤议丛生,所谓忧谗畏讥,就是这种背黑锅的尴尬境况的真实写照。故曾氏兄弟初则失望、继则恐惧,故曾国荃要建议“勒令各营按名缴出”三日弛禁期内掳夺的“贼赃”,“以抵欠饷”,多多少少凑个数,平息舆论。曾国藩则老谋深算,知道众将士固有愚智强弱之别,所得资财则有多寡不均之实,“按名勒缴”的话,所得甚少的“弱者”一定“刑求而不得”,而所得较多的“强者”必会“抗令而遁逃”。
ISBN9787513914314,7513914311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谭伯牛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