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永远的长征》由军地党史军史知名专家和央视著名记者合作,充分挖掘新史料,并将档案资料与采访口述史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史学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历时五载,撰著而成。丛书共五册,分别为:《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东方神话:国际视野下的长征》。本丛书不仅从党史的视角,而且从军史、战史的视角写长征;不仅关注领袖人物,也关注普通官兵;不仅注重宏观把握,也注重微观描写,多从生动的细节入手,微言大义,写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
本册为《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由王胜杰、赵庆领、徐晖著。
目录
引子
一红二十五军成立与重建
1.源起鄂豫皖
2.白雀园“肃反”
3.吴焕先重建红二十五军
4.可敬的婆媳
5.五块银元的故事
6.共产国际报道的“儿童军”
7.军中虎将“徐老虎”
8.儿童军里的“小秘书”
9.沈泽民主持太平寨会议
10.出师不利
11.“青山大学”的毕业生
二突破敌军重重围困
1.派成仿吾找中央
2.走出三位共和国将军的陈先瑞班
3.用生命写就的报告
4.彻底改正我们的错误
5.仰天窝突围战
6.首提突围西征
7.遭敌重兵围困
8.打垮东北军一一五师“姚二愣”
9.奇袭太湖县
10.突破四道封锁线
11.朱家坳生死战
三决策长征
1.党中央派来了程子华
2.周恩来的嘱托
3.传奇的地下交通员
4.花山寨会议五项决定
5.留下高敬亭
6.红色火种又燎原
7.大别山精神
8.何家冲誓师长征
9.根据地老人忆出征
10.长征路上的“七仙女”
11.活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
12.一路征战一路歌
四血战独树镇
1.完成第一步战略目标
2.兵马未动,政策先行
3.千钧一发独树镇
4.刘华清眼中的独树镇之战
5.王诚汉救了吴焕先
6.终生难忘独树镇
五拼杀庾家河
1.突围入伏牛
2.做“见不着群众”的群众工作
3.红军布告
4.声东击西
5.什么是红军
6.庾家河阻敌
7.王诚汉忆庾家河存亡战
8.《红军青年战士之歌》
六创建鄂豫陕根据地
1.创建新苏区
2.活神兵
3.就地下种
4.龙驹寨肃军纪
5.曹植甫说服陈师长
6.站稳脚跟
7.红军参谋当长工
8.奇袭官坡局子
9.创办《战士报》
10.穷人解放万岁
七驰骋鄂豫陕
1.郧西二天门会议
2.南下入川之争
3.设伏石塔河
4.华阳游击队
5.错杀张汉民
6.神秘来客
7.攻占洛南县城
8.蒋介石对鄂豫陕边的第二次“围剿”
9.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长征路
10.诱敌深入,先疲后打
11.奇袭荆紫关
12.善于理财的“张喜财”
13.“万户蜂”领袖阮英臣
14.长征路上的文化人
八继续北上,主动策应主力红军
1.转向陕北
2.吉军到,红军笑
3.失而复回的张良庙银鹤
4.六月十三,红军出山
5.引驾回的喜讯
6.子午镇来了传奇的石先生
7.沣峪口会议定方向
8.吴焕先的总结报告
9.突入秦岭
10.梁家坟联席会议
11.特委书记郑位三的传奇
12.宁陕来红军
13.游击战中逞英豪
14.红七十四师大闹华山
15.张天云双石铺立大功
16.迎接主力红军北上
九狂风哀啸哭焕先
1.长征的“当头卒”
2.长征路上的珍贵照片
3.过回族区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
4.“神医”钱信忠
5.差点捉住马鸿宾
6.王母宫塬遇险
7.小号兵的三件宝
8.吴焕先牺牲
9.吴焕先功不可没
十胜利会师
1.板桥镇大血战
2.永坪会师
3.顾全大局的习仲勋
4.“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5.劳山、榆林桥战役
6.会师吴起镇
7.毛泽东找徐海东借钱
8.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9.陕北的奠基礼
10.斯诺笔下的徐海东
文摘
张国焘是四中全会后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的全权代表,在他到达苏区后,开始极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一整套路线,并在红军内部开展了残酷的“肃反”运动。
首先,他在军事上推行冒险主义,提出“动员最大的力量去向敌人进攻来巩固自己的力量”,主张红军采取不停顿地、坚决进攻的军事策略,鼓吹要与全国苏区与红军一致地大举进攻。
其次,他在政治上全盘否定包括红二十五军在内的红四方面军过去的斗争成绩,挥舞着“立三路线指导下的包含着极大危险”的帽子,党同伐异。
最后,他在组织上,对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的苏区领导进行排挤,开展“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杀害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能征善战的红军指战员。
徐向前元帅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张国焘的“左”倾做法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张国焘的动机完全不是从革命事业出发,而是在于“剪除异己,建立个人统治”,把个人私利置于革命事业之上。自张国焘到达鄂豫皖苏区后,一场遍及鄂豫皖苏区的大劫难开始了。
徐向前回忆说,张国焘等人“肃反”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一是从白军中过来的,不论是起义投诚还是被俘的,不论有无反革命活动,都要审查;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不论表现如何,都要审查;三是青年学生出身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最容易与改组派、第三党发生联系,必定要审查。
“肃反”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开展两条路线斗争中去寻找改组派的反革命线索,从那些思想意识不好的与非无产阶级观念的分子中去找改组派的反革命线索,从“他的阶级成分、社会关系、斗争历史、政治倾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中去找改组派的反革命线索”;二是实行以刑讯逼供的审讯方式对所谓的“犯人”施行各种残酷的肉刑,“许多的刑罚骇人听闻,完全从口供中得到改组派同党的名单,捕人和杀人也完全凭‘犯人’的口供,而不讲证据”;三是组织群众性的“斗争会”,形成审讯形式。
在张国焘眼中,群众是盲目的,轻信的,易于鼓动,易于受感性支配,他后来得意地说:“人们多数分辨不清什么是国民党改组派,什么是反革命,只要有人指证,这个人就会受到这股热浪的冲击。被审问者在群情愤慨之下,几乎无法为自己辩护。”
张国焘大造声势,营造“革命的红色恐怖气氛”,在鄂豫皖苏区中心的白雀园很多街道墙壁上,写满了石灰水标语:“打倒国民党改组派!”“坚决肃清改组派AB团!”在一系列错误方针的指导下,白雀园大“肃反”一开始就呈现出滥抓滥杀的恐怖状态。大批忠贞的红军指战员被污蔑为AB团分子,惨遭杀害。
被抓的人越来越多,白雀园街上的许多群众家里,都成了关押“改组派”人犯的临时牢房。更加荒唐和令人气愤的是,领导“肃反”的保卫局竟然用镜子来甄别干部——在红四军十师第二十八团,保卫局十几个干部站在全团的队列前面,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一面大镜子,保卫局的一名姓尤的排长讲话。
他说:“在我们的部队中,潜藏着许多改组派、第三党分子!现在我们用这面镜子来鉴定谁是红色战士,谁是改组派反革命,真正的改组派就会通过镜子现出原形来的!”
讲完话,保卫局的干部让全团每名红军战士看着镜子,从镜子前走过去,保卫局的干部从镜子里只要发现走过的战士稍有异样神情,马上手一指,就把这名战士捆绑起来带走。
这样,一个连队就有20多人被“照妖镜”照出是“改组派”而遭到逮捕。
受到诬陷被逮捕的红军名将许继慎曾痛心至极地对张国焘说:“国民党特务的阴谋诡计,你张主席居然深信不疑。作为一个从宣誓那天起,就立志效忠于党的共产党员,为着党的事业,我还是请求中央分局认真审查加在我头上的那些不实罪名,甄清是非!”
张国焘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变本加厉地在白雀园火神庙的公审大会上,亲自宣布了许继慎、周维炯两人的“罪状”:“一、两人系改组派头领;二、不服从命令,对抗中央分局的领导;三、组织反革命军事委员会,阴谋9月15日暴动。”
有这三条罪状加在许、周的头上,两人的悲惨命运是可想而知的。许继慎因为痛斥过张国焘,竟被张下令绑到马尾巴上活活拖死!
P4-5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永远的长征》由军地党史军史知名专家和央视著名记者合作,充分挖掘新史料,并将档案资料与采访口述史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史学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历时五载,撰著而成。丛书共五册,分别为:《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东方神话:国际视野下的长征》。本丛书不仅从党史的视角,而且从军史、战史的视角写长征;不仅关注领袖人物,也关注普通官兵;不仅注重宏观把握,也注重微观描写,多从生动的细节入手,微言大义,写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
本册为《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由王胜杰、赵庆领、徐晖著。
目录
引子
一红二十五军成立与重建
1.源起鄂豫皖
2.白雀园“肃反”
3.吴焕先重建红二十五军
4.可敬的婆媳
5.五块银元的故事
6.共产国际报道的“儿童军”
7.军中虎将“徐老虎”
8.儿童军里的“小秘书”
9.沈泽民主持太平寨会议
10.出师不利
11.“青山大学”的毕业生
二突破敌军重重围困
1.派成仿吾找中央
2.走出三位共和国将军的陈先瑞班
3.用生命写就的报告
4.彻底改正我们的错误
5.仰天窝突围战
6.首提突围西征
7.遭敌重兵围困
8.打垮东北军一一五师“姚二愣”
9.奇袭太湖县
10.突破四道封锁线
11.朱家坳生死战
三决策长征
1.党中央派来了程子华
2.周恩来的嘱托
3.传奇的地下交通员
4.花山寨会议五项决定
5.留下高敬亭
6.红色火种又燎原
7.大别山精神
8.何家冲誓师长征
9.根据地老人忆出征
10.长征路上的“七仙女”
11.活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
12.一路征战一路歌
四血战独树镇
1.完成第一步战略目标
2.兵马未动,政策先行
3.千钧一发独树镇
4.刘华清眼中的独树镇之战
5.王诚汉救了吴焕先
6.终生难忘独树镇
五拼杀庾家河
1.突围入伏牛
2.做“见不着群众”的群众工作
3.红军布告
4.声东击西
5.什么是红军
6.庾家河阻敌
7.王诚汉忆庾家河存亡战
8.《红军青年战士之歌》
六创建鄂豫陕根据地
1.创建新苏区
2.活神兵
3.就地下种
4.龙驹寨肃军纪
5.曹植甫说服陈师长
6.站稳脚跟
7.红军参谋当长工
8.奇袭官坡局子
9.创办《战士报》
10.穷人解放万岁
七驰骋鄂豫陕
1.郧西二天门会议
2.南下入川之争
3.设伏石塔河
4.华阳游击队
5.错杀张汉民
6.神秘来客
7.攻占洛南县城
8.蒋介石对鄂豫陕边的第二次“围剿”
9.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长征路
10.诱敌深入,先疲后打
11.奇袭荆紫关
12.善于理财的“张喜财”
13.“万户蜂”领袖阮英臣
14.长征路上的文化人
八继续北上,主动策应主力红军
1.转向陕北
2.吉军到,红军笑
3.失而复回的张良庙银鹤
4.六月十三,红军出山
5.引驾回的喜讯
6.子午镇来了传奇的石先生
7.沣峪口会议定方向
8.吴焕先的总结报告
9.突入秦岭
10.梁家坟联席会议
11.特委书记郑位三的传奇
12.宁陕来红军
13.游击战中逞英豪
14.红七十四师大闹华山
15.张天云双石铺立大功
16.迎接主力红军北上
九狂风哀啸哭焕先
1.长征的“当头卒”
2.长征路上的珍贵照片
3.过回族区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
4.“神医”钱信忠
5.差点捉住马鸿宾
6.王母宫塬遇险
7.小号兵的三件宝
8.吴焕先牺牲
9.吴焕先功不可没
十胜利会师
1.板桥镇大血战
2.永坪会师
3.顾全大局的习仲勋
4.“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5.劳山、榆林桥战役
6.会师吴起镇
7.毛泽东找徐海东借钱
8.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9.陕北的奠基礼
10.斯诺笔下的徐海东
文摘
张国焘是四中全会后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的全权代表,在他到达苏区后,开始极力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一整套路线,并在红军内部开展了残酷的“肃反”运动。
首先,他在军事上推行冒险主义,提出“动员最大的力量去向敌人进攻来巩固自己的力量”,主张红军采取不停顿地、坚决进攻的军事策略,鼓吹要与全国苏区与红军一致地大举进攻。
其次,他在政治上全盘否定包括红二十五军在内的红四方面军过去的斗争成绩,挥舞着“立三路线指导下的包含着极大危险”的帽子,党同伐异。
最后,他在组织上,对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的苏区领导进行排挤,开展“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杀害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能征善战的红军指战员。
徐向前元帅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张国焘的“左”倾做法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张国焘的动机完全不是从革命事业出发,而是在于“剪除异己,建立个人统治”,把个人私利置于革命事业之上。自张国焘到达鄂豫皖苏区后,一场遍及鄂豫皖苏区的大劫难开始了。
徐向前回忆说,张国焘等人“肃反”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一是从白军中过来的,不论是起义投诚还是被俘的,不论有无反革命活动,都要审查;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不论表现如何,都要审查;三是青年学生出身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最容易与改组派、第三党发生联系,必定要审查。
“肃反”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开展两条路线斗争中去寻找改组派的反革命线索,从那些思想意识不好的与非无产阶级观念的分子中去找改组派的反革命线索,从“他的阶级成分、社会关系、斗争历史、政治倾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中去找改组派的反革命线索”;二是实行以刑讯逼供的审讯方式对所谓的“犯人”施行各种残酷的肉刑,“许多的刑罚骇人听闻,完全从口供中得到改组派同党的名单,捕人和杀人也完全凭‘犯人’的口供,而不讲证据”;三是组织群众性的“斗争会”,形成审讯形式。
在张国焘眼中,群众是盲目的,轻信的,易于鼓动,易于受感性支配,他后来得意地说:“人们多数分辨不清什么是国民党改组派,什么是反革命,只要有人指证,这个人就会受到这股热浪的冲击。被审问者在群情愤慨之下,几乎无法为自己辩护。”
张国焘大造声势,营造“革命的红色恐怖气氛”,在鄂豫皖苏区中心的白雀园很多街道墙壁上,写满了石灰水标语:“打倒国民党改组派!”“坚决肃清改组派AB团!”在一系列错误方针的指导下,白雀园大“肃反”一开始就呈现出滥抓滥杀的恐怖状态。大批忠贞的红军指战员被污蔑为AB团分子,惨遭杀害。
被抓的人越来越多,白雀园街上的许多群众家里,都成了关押“改组派”人犯的临时牢房。更加荒唐和令人气愤的是,领导“肃反”的保卫局竟然用镜子来甄别干部——在红四军十师第二十八团,保卫局十几个干部站在全团的队列前面,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一面大镜子,保卫局的一名姓尤的排长讲话。
他说:“在我们的部队中,潜藏着许多改组派、第三党分子!现在我们用这面镜子来鉴定谁是红色战士,谁是改组派反革命,真正的改组派就会通过镜子现出原形来的!”
讲完话,保卫局的干部让全团每名红军战士看着镜子,从镜子前走过去,保卫局的干部从镜子里只要发现走过的战士稍有异样神情,马上手一指,就把这名战士捆绑起来带走。
这样,一个连队就有20多人被“照妖镜”照出是“改组派”而遭到逮捕。
受到诬陷被逮捕的红军名将许继慎曾痛心至极地对张国焘说:“国民党特务的阴谋诡计,你张主席居然深信不疑。作为一个从宣誓那天起,就立志效忠于党的共产党员,为着党的事业,我还是请求中央分局认真审查加在我头上的那些不实罪名,甄清是非!”
张国焘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变本加厉地在白雀园火神庙的公审大会上,亲自宣布了许继慎、周维炯两人的“罪状”:“一、两人系改组派头领;二、不服从命令,对抗中央分局的领导;三、组织反革命军事委员会,阴谋9月15日暴动。”
有这三条罪状加在许、周的头上,两人的悲惨命运是可想而知的。许继慎因为痛斥过张国焘,竟被张下令绑到马尾巴上活活拖死!
P4-5
ISBN | 9787541749766 |
---|---|
出版社 | 未来出版社 |
作者 | 王胜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