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理心理学(第二版)》 李新旺, 等 978703022062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41422 类别: 图书 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理心理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课教材和研究生参考书,亦可供生理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序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二、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二、脑损伤法
三、刺激法
四、电记录法
五、生物化学分析法
六、分子遗传学技术
七、脑成像技术
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的邻近学科
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一、古代人们对心理产生机制问题的认识
二、近代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三、冯特对生理心理学的贡献及其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一、警觉网络
二、定向网络
三、执行网络
第二节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一、注意产生的方式
二、注意的中枢过程
第三节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一、形状识别中选择性注意的神经解剖模型
二、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三、神经活动过程双重模型
四、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
第三章感觉过程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视觉过程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光感受器的感光换能过程
三、视锥系统与颜色视觉
四、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
五、视皮层功能构筑
第三节听觉过程
一、声音的传递(传音)
二、耳蜗对声音的感受(感音)
三、听觉中枢和听觉的传出控制
四、声音分析
五、声源定位与双耳听觉
第四节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
一、平衡觉与动觉
二、痛觉
三、化学觉
第四章知觉生理学
第一节视知觉恒常性
一、遗传对知觉恒常性的影响
二、刺激图形在视网膜成像的方位对知觉恒常性的影响
第二节形状、颜色、运动信息的平行处理机制
一、视知觉对象信息平行处理系统:初级知觉通路
二、大脑皮层的高级知觉通路
三、高级视皮层对较低级视皮层的下行调节作用
四、知觉对象信息加工
第三节知觉过程中的脑电变化
第四节视知觉理论
一、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
二、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
三、图像识别理论
第五章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第一节脑的学习记忆特性与学习记忆分类
一、脑的学习记忆特性
二、学习记忆的种类
第二节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一、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结构
二、脑内记忆系统
第三节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
一、学习记忆与突触结构的可塑性
二、学习记忆与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
三、学习记忆过程中突触结构可塑性与突触功能可塑性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调制
一、中枢胆碱能递质与学习记忆
二、儿茶酚胺类递质与学习记忆
三、氨基酸与学习记忆
四、神经肽与学习记忆
第五节记忆障碍
一、记忆增强
二、记忆减退
三、记忆错误
四、记忆虚构症
第六章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第一节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
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二、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
三、脑内语言系统
四、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心理模型
五、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
六、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第二节思维的生理机制
一、思维的解剖学基础
二、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功能与思维互补说
三、脑的神经回路与思维的大脑回路说
四、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第三节语言与思维障碍
一、运动性失语症
二、感觉性失语症
三、意义性失语症
四、命名性失语症
五、失算症
六、传导性失语症
七、失读症和失写症
八、混合性失语症
第七章情绪生理学
第一节愤怒、恐惧和快乐的机制
一、恐惧
二、愤怒和攻击
三、愉快和奖赏
第二节情绪生理反应
一、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
二、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项目
三、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四、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第三节变态情绪和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
一、变态情绪
二、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随意运动控制
第一节运动形成过程与随意运动的特点
一、肌肉和运动
二、肌肉感受器对肌肉运动的调控
三、运动单位
四、运动的形成过程
五、感觉信息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六、随意运动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
一、脊髓内部“下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的控制
二、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
三、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随意运动控制模型
第四节随意运动障碍
一、帕金森氏病
二、共济失调性震颤
……
第九章摄食与饮水
第十章性生理心理学
第十一章睡眠与觉醒
第十二章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第十三章精神药理学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苯异丙胺的神经化学作用是能促进儿茶酚胺特别是多巴胺的释放并阻止多巴胺的回收。注射氯丙嗪可以使苯异丙胺引起的精神病逆转,也可治疗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属于阻断或封闭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对精神分裂症有疗效,使得人们推测精神分裂症可能与脑内多巴胺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不正常有关:或者是多巴胺释放过多,或者是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过分敏感。精神分裂症病理原因的多巴胺假说最初就是这样产生的。
氯丙嗪虽然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带来副作用:长期服用,不仅能产生一种迟发性运动障碍——服药几月甚至几年后出现一阵阵的面肌、嘴肌和舌肌的不自主运动,如吸吮、咂嘴等,有些病人还会出现臂和腿的扭转或突然抽搐,停药后这些症状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它阻闭多巴胺受体而带来的补偿作用是多巴胺受体数目的增加,导致患者停药后对多巴胺过敏,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精神分裂症状。这样就必须服用更大剂量的氯丙嗪才会产生疗效。
ISBN978703022062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新旺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