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哲学: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 宇都宫辉夫, 坂井昭宏, 藤井教公, PHP研究所, 周素 978711544515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要把先贤们的教诲作为常识储备起来
用漫画和图表形象生动地讲解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

体会古今东西方哲学家的深邃智慧
从观点、思想、行动上予以帮助

沿着哲学的脉络 邂逅智慧的语言和思想

哲学为什么晦涩难懂?
到底什么是哲学的看法和思考方法?
万物之源是水吗?
伊壁鸠鲁所说的“追求精神快乐”指什么?
为什么说“恶是善的欠缺”?
尼采所说的“永恒轮回”怎么理解?
什么是“生命哲学”?
怎样“发现自己的‘良知’”?

作者简介

宇都宫辉夫
生于1950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哲学系,并攻读了该大学文学部哲学系研究生,博士退学。现为北海道大学教授。
坂井昭宏
生于1943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哲学系,并攻读了该大学文学部哲学系研究生,博士退学。现为北海道大学教授。
藤井教公
生于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系,并攻读了该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印度哲学系研究生,取得博士学分后退学。现为北海道大学教授。

目录

前言/3
第1章何谓哲学/9
何谓哲学? 对原理的穷究钻研/10
哲学为什么难? 使用语言进行说明的学问/12
哲学诞生的背景 商业与交通催生了哲学/14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所有学问的基础/16
何谓哲学性的看法、思考方法? 何谓逻各斯/18
何谓哲学性的看法、思考方法? 演绎法、归纳法/20
专栏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差异与交集/22
第2章古代/23
西方哲学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24
孕育了哲学的地中海 哲学始于古希腊殖民城市/26
泰利斯 “万物之源是水”/28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 世界本源即“无限定”和“空气”/30
毕达哥拉斯 “世界由数字组成”/32
赫拉克利特 “万物流转无常”/34
巴门尼德/芝诺
“存在之物不会消失无形,不存在之物不会无中生有”/36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
四大元素努斯原子/38
针对人的普遍性进行的思考 在雅典开花的古代哲学/40
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 诡辩学派传播的辩论术/42
苏格拉底1 最早视哲学为学问的哲学家/44
苏格拉底2 苏格拉底因何接受死刑?/46
柏拉图1 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48
柏拉图2 “哲人治国”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50
亚里士多德1 理型到形式的转变/52
亚里士多德2 何谓形而上学/54
亚里士多德3 求知欲望与生俱来/56
斯多葛学派及其时代 生于乱世的哲学/58
伊壁鸠鲁 追求精神快乐的伊壁鸠鲁/60
专栏心醉于诗歌的优雅和数字的规则性吗?/62
第3章中世纪纪/63
中世纪纪哲学 基督教教义与哲学的融合/64
基督教的普及与时代背景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异/66
奥古斯丁1 恶是善的欠缺/68
奥古斯丁2 不犯罪的自由/70
托马斯阿奎纳 存在具有各种阶段/72
专栏风水是哲学?阴阳师是哲学家?/74
第4章近代/75
近代的哲学思潮 从“神”转向“人”/76
文艺复兴时期至近代 个人主义思潮的抬头/78
弗兰西斯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支配自然/80
勒奈笛卡尔1 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82
勒奈笛卡尔2 “物心二元论”:世界由身体与精神组成/84
巴鲁赫斯宾诺莎 “一元论”:精神与身体都是神的属性/86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兹 “多元论”:世界由无数单子组成/88
约翰洛克 “白纸”:通过经验认知/90
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 英国经验主义:通过经验认识世界/92
托马斯霍布斯 国家是活着的、人工的利维坦/94
让雅克卢梭 “社会契约论”/96
伊曼努尔康德1
“纯粹理性批判”:唯有通过认识,对象才会作为对象出现/98
伊曼努尔康德2
“实践理性批判”:人只有在遵循道德行动之时才是自由的/100
德意志观念论 唯有对自律存在的探索/102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
“绝对精神”:通过人类历史实现本质/104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2
“辩证法”:不仅要寻求答案,还要迈向更高阶段/106
专栏科学进步需要哲学/108
第5章近代/109
近代哲学 近代社会中的科学与哲学/110
卡尔马克思 主张变革现实的“马克思主义”/112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 虚无主义/114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2 永恒轮回与超人/11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无意识/118
索伦克尔凯郭尔 存在主义的先驱/120
亨利柏格森 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122
威廉狄尔泰/格奥尔格齐美尔 生命哲学/124
第6章现代/127
现代哲学与现代思想的差异 脱离了哲学范畴的现代思想/128
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 实用主义/130
埃德蒙德胡塞尔 现象学的创始人/132
马丁海德格尔1 “存在论”:人是已经存在着的/134
马丁海德格尔2 “实存论”:让有限存在活得更好/136
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人类受到了自由的惩罚/138
莫里斯梅洛庞蒂 身体论/140
伯特兰罗素 《数学原理》/142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 分析哲学/144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2 语言游戏/146
弗迪南德索绪尔 结构主义、符号论、差异/148
现代哲学中的结构主义 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登场的结构主义/150
列维斯特劳斯1 “结构主义”:支配人行为的是无意识的结构/152
列维斯特劳斯2 结构主义与人本主义从根本上水火不容/154
雅克拉康 三维世界构成人的现实/156
罗兰巴特 文本理论与符号论/158
路易阿尔图塞 用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160
米歇尔福柯1 探求时代的认识型/162
米歇尔福柯2 “人已死”的真义何在?/164
吉尔德勒兹 “各自不同才好”/166
雅克德里达 越过结构主义,到达后结构主义/168
继后结构主义之后,后现代的流行及当下 从怀疑一切开始……/170
专栏哲学与女性/172
第7章东方/173
东西方哲学的差异
对世界进行严密细分,还是静观其本来面目?/174
印度哲学 神话色彩浓厚的哲学要素/176
奥义哲学 如何解脱痛苦/178
《吠陀经》的实践方法及其分流 修行者思考出来的哲学/180
释迦牟尼1 原始佛教的形成/182
释迦牟尼2 为了普度众生/184
释迦牟尼3 解脱痛苦的方法当中有的哲学性/186
大乘佛教与南传上座部佛教 形而上还是实践/188
唯识 主张深层心理的存在/190
何谓中国哲学 扎根生活的实践哲学/192
孔子 儒学之祖的“仁与礼”/194
道家 老庄思想/196
孟子/荀子 性善说与性恶说/198
朱子学 儒教的新形态/200
阳明学 发现自己的“良知”/202
日本思想溯源1 古代人的包容/204
日本思想溯源2 佛教的传入/206
日本思想溯源3 “神道”与“佛教”/208
日本思想溯源4 镰仓新佛教的登场/210
日本思想溯源5 江户儒学的发展/212
日本思想溯源6 国学与洋学/214
日本思想溯源7 日本的近代化进程/216
译后记——思想挖掘地图/218
索引/220
主要参考文献/224

序言

想要学习、了解哲学吗?
你曾被那些古希腊哲学家的鼎鼎大名、现代思想家的冷峻思考与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以及东方的宏大哲学思想所吸引,并认为其中蕴藏着深邃的智慧吗?也许有人认为,哲学无须学习,因为它不能成为实际的生存智慧,无非是一种语言游戏罢了。那么你错了!实际上,哲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用着呢!
哲学对实际生活确实是有帮助的,特别是理解掌握西方哲学史的脉络,能够帮助我们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独自进行深入思考的确十分重要。不过,如果完全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者仅仅只会听取他人的意见,被他人所左右,就永远不可能产生出独特的、值得传递给他人的想法。
产生于欧洲的西方哲学经过多民族之间的各种交流、碰撞、锤炼,形成了公共性极高的语言,它是伟大的思想结晶。以东方的宗教、语言等为基础的东方人之所以还要接纳、学习西方哲学,就是因为它具有训练我们理性思考事物的好处。
同样的道理,通过了解东方哲学的历史,我们还可以发现,东方思想对国人看待事物的观点、感受事物的原理起着极大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每个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头脑里思考的并非只有哲学问题。不管他们身处哪个时代,生活在哪块区域,个人偏好是什么,哲学里都留下了他们必须思考且费尽苦心要让大众理解的思想成果。沿着哲学的脉络,我们肯定会邂逅一些语言和思想,它们也肯定会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带来诸多的帮助。

后记

思想挖掘地图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或者曾经是哲学家。一个哲学家的觉醒可以有诸多契因。比如说自我意识的突然觉醒;青春期的到来;一次恋爱的经历;或者是阅读了一本偶然人手的哲学入门书……
至于我们手中的这本哲学入门书,它从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开始谈起,一直谈到现代思想;接着再来谈东方哲学,从印度哲学到中国哲学,最后是日本哲学。每一页文字之后的图解更是这本入门书的特色与亮点。
窃以为作为一本入门书不在于书的内容有多么深奥重要的是它应该像一张思想地图,让读者能够看清方向和路线。在看懂了地图之后,如果读者还愿意继续探索,他就可以找出那些可以共鸣或者感兴趣的哲学家的作品,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比如说,如果他读了柏格森,能够与柏格森的哲学思考产生共鸣,也许就可以进一步尝试阅读“创造进化论",在这样的大部头里尽情沐浴一个哲学家充满文学美感的描述和天马行空的比喻。这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对于哲学的误解是多么严重,以致他武断地拒绝了诸多来自思考的乐趣。
这本书囊括的内容对于一本哲学入门书来说十分全面,也是十分理想的。
如果读者的目的并非是以入门书为契因进行深入的哲学阅读也可以从中获益良多。这门最为古老的学问曾经是一切学问的源头。它还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思想结晶”(引自本书日文版前言)。通过对这门古老学问的起源及发展的了解,对浪花一样涌现其中的思潮的理解和把握,不仅可以开阔读者的眼界,还可以训练读者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如何阅读这本哲学入门书,想要阅读到哪个层面,完全取决于读者的个体需求。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译者也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在翻译到德国齐美尔的哲学思考的那天下午,就让我想起了高中时读到的《时尚的哲学》。该书精准、客观、深意无限的描述风格曾经给我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这种风格对于一个受着严格传统教育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精神启迪尽管本书中关于齐美尔的介绍只有一块豆腐干大小的篇幅,它依然唤醒了一段青涩的阅读时光。
再如翻译到罗兰·巴特时,又让我回忆起了大学时代研讨学习会上和导师及同学们一起阅读、讨论过的《恋人絮语》(导师是此书的日文译者)。于是大学时光也回来了小半。
这些回忆都算是翻译本书的意外收获之一好像老友穿越过去的时光来访真有些不亦乐乎”了。
希望读者们在阅读此书时,能够品尝到思考的快乐、和伟大思想碰撞的惊喜或震撼与共鸣。
周素
2016年6月于北京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柏格森认为,我们周围的事物、事件都是流转无常、不能被固化的存在。因此,任何对此进行分析、构筑的研究都无非是对类似事物的研究,要想把握这个流动实存,唯独的方法是“直观”:
柏格森哲学并非“对绝对存在的假设”,也并非“将主(我)客体(我以外的事物)对立起来理解”的哲学,而是对“包含人在内的、万物变化的构造进行的探究”。
柏格森解释说,当我们尝试通过理性来理解对象之时,就不能进入其内部,而是转向了分析。这是科学的手法。然而通过直观与感觉去理解事物的话,则能够更加接近实存的内在,这是哲学(形而上学)的手法。
柏格森展开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认为精神是“纯粹的持续”这一流动时间当中的存在,物质既非物也非表象,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是能够被直接感知的“意象”。
意象这一概念
假设房间里有椅子。如果我们从远处眺望它的话,它不过是我们视野当中一个模糊的物体。只有靠近它,才能感受到它的材质、大小、形状;坐下去的话才可以感知到它的材质以及舒适与否。人就是这样,是从对象物那里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因此,即便是同一物体,每次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意象。人在这里所感知到的意象(部分)绝不是“像”,而只是物体本身的一部分。所以,柏格森主张意象并非人的心像,而是物质被缩减的部分。整个世界是无数意象的集合体,且意象之间又是相互作用、变化的。
ISBN9787115445155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宇都宫辉夫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