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 刘耀彬 97870303781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人士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 区域经济学学科属性与内容框架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本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特征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 经济区位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模式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
第六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七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八节 区域规划与改革
第二篇 区域经济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三章 经济区位及区位选择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经济区位选择问题
第二节 经济区位选择模型
案例一 江西省城市中心性测度及其中心城市选取分析
案例二 FDI在华区位选择与区位演变趋势分析
第四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问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型
案例一 湖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案例二 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资源配置实证分析
第五章 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模式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模式问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案例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案例二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模型
案例一 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城市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析
案例二 1985~2002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问题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模型
案例一 以中部地区煤炭城市产业结构为例
案例二 以东台市主工业产业的选择为例
第八章 区域经济联系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联系问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联系模型
案例一 江西省城市经济空间联系强度与结构分析
案例二 以苏锡常地区与上海经济联系为例
第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型
案例一 武汉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案例二 以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分析
第十章 区域规划及改革模型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改革问题
第二节 区域规划模型
案例一 以江西省城市群规划为例
案例二 以天津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规划为例
第三篇 区域经济模型发展与展望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模型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区域经济模型应用问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模型的发展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科学、客观、有效地评估区域尤其是城市群的实效性必须针对该项规划背景设计的指标体系,以使其中的各项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该项规划的实施效果。为了简单明了和简便易行,需要精选最能说明的指标构成评估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在充分考虑其规划属性的同时,被分成总体指标层、系统指标层、状态指标层和要素指标层,即树级指标体系。通过AHP方法进行多级运算和评价,得到评判结果。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法。AHP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实用性高等特点。将AHP引入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进步。它最适宜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进行分析的决策问题。城市群规划实效性评价内容广泛,难以做到完全量化。因此,可以利用AHP方法来对城市群规划实效性进行评价。用AHP来评价城市群规划实效问题大体要经历以下5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对城市群进行实效性评价,首先要将城市群规划的实效型评价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按照最高层、若干有关的中间层和最低层的形式排列起来,并且标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用结构模型图表示。
ISBN978703037811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耀彬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