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的前世今生》 何重建 978753258177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面对市面上混乱的黄历市场,不一样的择吉结果,你是否无从选择?面对大师满地走,开光物件坑你没商量的现实,你是否害怕上当受骗?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自己来完成黄历择吉的。揭开神秘面纱,深度解析,让你明明白白看黄历,真正了解这来自中国传统哲学天文理念下的术数文化。

作者简介

何重建:字泉逸,号金水居士,又号澹然居士,广东新会人。经高僧悟道法师的高徒--周剑明先生指点启蒙。后,师从中国一代术数文化研究宗师梁湘润先生。以传承、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黄历的前世
第一节古代天学和术数
第二节孕育时期:“五帝”时代至春秋战国
第三节成长期:秦汉至唐宋
第四节成祖期:元至清
第五节挫折期:历史上的“历狱”
第二章黄历择吉和术数文化
第一节黄历择吉在术数文化中的位置
第二节《钦定协纪辨方书》和“正五行”择日
第三节黄历择吉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择日的元素和方法
第一节“正五行”择日的原则和步骤
第二节生辰参数和时空参数
第三节五行、天干与地支
第四节择吉宜、忌神煞
第五节从神煞倒推日课
第四章造葬择日
第一节造葬择日的基本元素
第二节“补龙”、“扶山”、“相主”
第五章黄历的今生
第一节当今黄历习俗在民间的状况
第二节思考和展望
参考书目及文献

序言

黄历,是中华民族传录了两千年左右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从古至今,中国人生活中凡遇有重大事项,如婚丧嫁娶、动土奠基、开张挂牌、乔迁新居、出门旅行等等,大多都会有查阅《黄历》,挑选一个良辰吉日,来进行相关活动的习惯。以前的老式挂历——《老黄历》上,往往会写满了各种择日信息,事无巨细,大到嫁娶动土,小到理发、剪指甲,令人眼花缭乱;民国时,黄历的功能由日历、月历、通胜等承担,虽然对需要择日的事项有所精简,但每天还是保持在四五项左右。一般老百姓都会根据黄历上标注的宜、忌、吉、凶来决定重要的事某天该做,或不该做。更有甚者,每天出门之前都会查看一下《黄历》,来决定一整天的日程安排。
那时,每到年底,充满年味的、各种除旧迎新的民俗活动中,别的事情或许可以不做,但千家万户必做的一件,就是更换《黄历》,还有很多人会去购买《X年通胜》:如今年丙申猴年,就是《猴年通胜》。于是,新年将至之际,全国各地的大小书摊上,各式各样的《黄历》五颜六色,随风摇曳。
这些《黄历》是一种纸质出版物,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一些由前人经验形成的宜、忌内容,提示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有所选择。而与之息息相关的择吉术则归类于占卜术,在中国传统术数领域独成一家,与命理学、风水学等术数平行并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择吉术在历史上的地位甚至高于其他术数,因为它的来头不可小觑——源自皇家,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关系密切。
狭义的《黄历》也叫《皇历》,是一种书籍,是古代帝王需要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他们在遇到重大事件需要决断时,都要卜测吉、凶,而《黄历》则是择吉的一个结论成果。《黄历》中还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等知识,以及指导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喜宜与禁忌的约束。这些也正是择吉术的具体内容。《黄历》最早由钦天监计算颁订,相当一段时间里,它是皇室家族才可以用的,所以本叫“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打倒了帝制,才把《皇历》改写成了《黄历》。汉族民间俗称《黄历》为“通书”。后因“通书”的“书”字与“输”字同音,为避忌,故又更名为“通胜”。又因为择吉术由《万年历》提供基本数据——天干、地支,故又名“黄历择吉”,《黄历》就与《万年历》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择吉术,传统术数界一般称之为“历忌学”,而且对《黄历》与《万年历》也有细分,前者称为“历忌”,后者则称为“历谱”。“历忌”和“历谱”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注明每日的“宜、忌、吉、凶”。
本书所探讨古代择吉术的概念和内容,包含有《万年历》的概念和内容,与古代术数学中有关“历书”与“历谱”的细分有所区别。因为从前的老百姓根据《历书》或《通胜》来择吉,而《历书》、《通胜》中有关每日的天干、地支的根据,就是来自“历谱”;至于传统术数人士的择吉行为,更是直接从“历谱”所提供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来“造课”,形成“日课”或“日科”。此点将在正文中做专门讨论。
有意思的是,传统术数界对黄历择吉的研究,远不如命理术、占卜术和风水术,研究人员寥寥。但他们对黄历择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的认识几乎一致,即认为:“天人感应”学说,是择吉术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是择吉术的理论基础;天干、地支是择吉术,也是所有中国传统术数文化中最基本的符号。
清代《协纪辨方书》将“择吉”行为解读为“敬天”:“举事无细大,必择其日辰”,“曰:敬天也”。东汉史学家荀悦在《申鉴》中言:“或问时群忌,曰:此天地之数也,非吉、凶所从生也。”说的就是:人们通过对由宇宙信息转录而成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解读,来寻求吉、凶与时空点的联系,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以顺应天道。正如清代术数家袁树珊先生所言:“夫知其为天地之数,则固修身者所当顺也。”
由上可见,择吉的思想,与中国古代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希望趋吉避凶的理念完全吻合。这一理念也贯穿于整个中国术数文化之中。如中医学就运用《黄帝内经》所述的“五运六气”原理,通过判断某年的天干、地支五行的旺衰,来判断该年的疾病倾向,并事先预防或进行治疗。如当代中医名师顾植山先生据此研制出中药煎剂“正阳散”,对“火重”的病人疗效显著。中华养生学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也是指导人们按子、丑、寅、卯等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来决定健康生活方式的。
本书之所以要对黄历择吉,这一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民俗做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黄历择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民俗文化与民间信仰。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民俗传统的国家。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历经千年形成了各类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民族认同感,还成为了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历择吉就是其中的一种。
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在北京召开了“首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当代处境与发展前瞻。与会专家指出,民间信仰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但却是我国最重要的宗教信仰系统之一。民间信仰的存在满足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信仰需要。欧美学界甚至开始把中国各地的民间信仰看成与儒、释、道三教享有共同基础,与三教相并列,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第四传统的部分。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科学怎样昌明,就目前来看,信仰作为人们的精神取向和使人安身立命的意义系统,在现代社会仍然拥有巨大的存在空间。
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只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当年味越来越淡,圣诞节日益昌盛;当七夕节的传统为情人节所取代。而黄历择吉却能“独善其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特的、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现象。
这除了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传统术数文化在社会中的传递方式及其影响之外,我们也有很好的机会把它变成一把开启了解古代民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门的锁钥。
第二,黄历择吉作为中国传统术数文化之一,其内涵涉及我国传统哲学理论。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诸葛亮《将苑》)择吉术原则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既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也符合老百姓趋吉避凶,追求成功、吉祥、平安、健康、富贵,害怕失败、凶祸、疾病、贫穷的天性和传统道德文化心态,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深厚社会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择吉术运用在历法中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不仅是因为其本身具有鲜明的民俗色彩,而且也因为其关于天文气象和时令季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古代农耕有所指导。
第三,历史上黄历择吉所依据的理论比较复杂玄奥,除了阴阳五行、干支系统外,还有禽星、占星、七政、奇门、丛辰、建除、禄命、堪舆等系统理论。尤其是“神煞”系统,名目之繁多令人目眩。于是造成“大师”遍地,鱼龙混杂,负面信息颇多。揭开黄历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择吉术之神秘面纱,普及中国传统五行文化知识,破除迷信,正面引导,是文化界值得去做的工作。

文摘

第二节生辰参数和时空参数
一、查循万年历
万年历为确定生辰参数和时空参数提供基本数据库。个人的生辰参数和日课的时空参数,均须通过它来获得。过去的人们可以就此轻松查出农历几年几月几日相应的年、月、日的天干、地支。这是他们完成自助择吉的第一步。
二、生辰参数与时空参数的属性与区别
“正五行”日课,即是通过黄历择吉所选择的某个适宜的日子,是由年、月、日、时组成的一个架构,与命理学的“四柱”架构相类似。但命理学的“四柱”架构,与择吉术的日课架构,两者仍存在不同之处,就在于:
“四柱”架构,是根据每个人的出生时间,即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各人不一,但终生不会改变,我们称之为生辰参数。而“正五行”日课,是由择吉者,根据需要择吉的事项,及实施该事项的时间段,按照传统的择吉标准来挑选的日子,虽然也由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组成,但是一种人为的选择,是可以改变的。此外,在造葬择吉中,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表示方位空间,故我们将这种包含方位空间,可以改变的架构称之为时空参数。
时空参数之所以可以变化,还因为“正五行”日课的选择原则:为方便进行吉、凶辨识对比,一般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个日课,经过吉、凶神煞的比较,放弃不合适的日子,而确定一个相对合适的日子。
同时,在过去人们择吉中,时空参数与生辰参数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表现在:这两者之间不能出现冲、克、刑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择日课时时空参数中的“日”的干支,与生辰参数中的“年”及胎元、命宫这三个干支,不能发生冲、克、刑。这点是当时黄历择吉原则中十分重要的一条。
三、传统生辰参数中的眙元与命宫
综上可见,在生辰参数中,除了要知道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外,还要知道胎元和命宫的干支。
古人认为,胎元,是人未出生,而刚刚受孕那一刻的时间;命宫,是人出生时在东方升起的星座,也被视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地。
“正五行”择日,重视胎元、命宫。认为所择之日的干支,不宜与生辰参数的年、胎元、命宫的干支发生冲突,这前文已有谈及,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古人的具体操作方法:
1、胎元干支的求法:以生辰参数的月干支为基点,天干进一位,地支进三位;
如某人于公历1980年4月19日中午11时30分出生,其生辰参数为:庚申、庚辰、壬戌、丙午;
那么,月干支是庚辰,天干庚进一位,就是辛;地支辰进一位,就是未,即可知他胎元的干支为辛未。
2、“命宫”则一般以地支论,古人会通过将出生的时辰地支和生月的地支相交查得。
仍以上述庚申、庚辰、壬戌、丙午为例,出生时地支为“午”,出生月地支为“辰”,根据《钦定协纪辨方书》即可查得“命宫”为“未”。
根据时空参数的“日”干支,不可有对年庚申,胎元辛未、命宫未发生刑冲的干支原则。所以天干不可以选择为丙(丙克庚)、丁(丁克辛);地支不可以选择为寅(寅申冲)、及丑(丑未冲)、戌(未戌刑)。
综上可知,在过去,人们为了判断冲克,“自助择日”,还必须知晓一些五行、天干、地支最基本的概念。
P76-79
ISBN978753258177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何重建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