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规律研究》 李兴平 9787516198438,75161984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规律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兴平,法学博士,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区域治理、农村社会问题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在《甘肃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理论与改革》《理论探索》《兰州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荣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化——理解、认同和信仰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化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和观点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树立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接、磨合和检验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对接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合
第三节中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
第三章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化——应用、结合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发展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丰富化——继承、完善和超越
第一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才具有生命力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实践中的完善和超越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现实化——深化、开放和普及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型成果
第二节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需求
第三节对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秉承马克思主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置于全球视野中予以考察和科学定位,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同世界文明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科学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广泛采纳当代世界各种理论学说的合理因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许多崭新的思想命题和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决定了它必然以宽阔的胸襟融人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随着社会主义事业以及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纵向看,就是面向未来的特性。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的科学,“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和自身,并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创新,从而呈现出鲜明的面向未来的开放性。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是这种开放性的有力证明。
ISBN9787516198438,751619843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兴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