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新力作!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动物小说佳作!
狼文化和羊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培育出来的英雄羊的传奇故事!
《吃狼奶的羊(沈石溪作品)》讲述一只小羊羔被一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狼收养了,母狼为小羊起名叫流火云。当流火云已经长成青年羊时受到狼群的攻击,母狼为了保护流火云而被它饥饿的同类当作一顿美餐,为流火云而牺牲。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已出版500多万字作品,所著动物小说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还获得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上篇一只母狼养育一只小羊
中篇血与泪的成长经历
下篇英雄羊的传奇故事
序言
呼唤英雄羊
沈石溪
儿时看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一群野山羊被一只狼追得疲于奔命的镜头时,我便有一种困惑:成年野山羊体重达六七十公斤,而最大的狼也不过二十多公斤,虽说狼有尖利的犬牙,可野山羊头顶也有坚硬的羊角,且野山羊数量众多,几十只雄壮的野山羊难道还对付不了一只体形相对瘦小的狼吗?我想,假如野山羊们团结起来,亮出头顶长长的犄角围攻这只狼的话,狼肯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我希望银幕上能出现羊打狼这样让人欢欣鼓舞的镜头,遗憾的是,这样精彩的镜头始终未能出现,结局与我期待的刚好相反.恶狼追上并扑倒了一只野山羊,接着传来羊被宰杀时凄凉、无助、绝望的咩叫声。
我问大人:“羊在体力和数量都占上风的情况下为啥不反抗?”
有的说:“狼天生就是吃羊的,羊天生就是被狼吃的,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有的说:“羊天生胆小,一看到狼的影子就浑身哆嗦,一闻到狼的气味就吓破了胆。”
有的说:“羊没有团结这个概念,在天敌面前永远是一盘散沙。”
有的说:“遭遇狼,每一只羊都这么想:只要我比别的羊逃得快,我就不会被狼吃掉,把最弱的留给敌人,我就可以幸免于难。所以,每一只羊都会不顾一切地撒腿奔逃。”
……
我不知道哪种答案更接近真理,可我从此就抱有一种幻想,要真有一只敢于与狼搏斗的羊就好了,让十恶不赦的狼也尝尝羊角的厉害,岂不快哉?儿时的这一幻想,竟然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伴随我步入老年。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特别渴望出现敢于扶危济困的“英雄羊”,跟我儿时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我自小身体赢弱,瘦得像根豆芽菜,时常遭到同伴的欺负,在那些淘气而强健的男孩面前,经常扮演挨打挨骂的可怜角色。最要命的是,我不仅身体差,性格也弱,遭到欺负后,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哭泣逃跑。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我是可怜的羊,他们是凶悍的狼。当然,我是只有思想的羊,我无数次想象着自己如何一掌把欺负我的小流氓劈翻在地,如何几拳过去把压迫我的小混混打得跪在地上求饶。如果说意念可以杀人,我少说也已经杀了几十个人了。遗憾的是,我的英雄行为都停留在想象阶段,一旦遇到挑衅,我又像只羊一样只恨自己逃不快。及至青春期,萌生了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的想法,便刻意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同伴遭到欺负,我第一个冲出去救援;路遇小偷行窃,我挺身而出去制止……结果却是悲剧性的:我去帮同伴打架,对方反而把打击重点转移到我身上,把我打得鼻青脸月中.制止行窃的小偷,也不知怎么搞的,失主不见了,小偷却扭住我反诬我是小偷,进了公安局连警察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我,我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只有暗自垂泪,流的是懦夫泪;只能白日做梦,做的是英雄梦。
我突发奇想,世界上要是有这样一只羊就好了:一半羊的基因,一半狼的基因,血管里流的是羊血,却又从小受狼文化的熏陶,精神世界中有狼的影子,既有羊的温婉品性,又有狼的强悍气质,似羊非羊,似狼非狼,半羊半狼,概而言之,就是英雄羊。
世界上有这样的羊吗?再换个思路想,怎么才能培育出新品种的英雄羊呢?我这个人其他本事没有,最大的特长就是胡思乱想。忽然就想到,假如有这么一只羊,从小喝狼奶长大,会不会就成为一只与众不同的英雄羊呢?民间有一种说法,吃谁的奶,长得就会像谁。这句话当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任何羊,即使喝一辈子狼奶,也不可能长成一只狼的。羊还是羊,外貌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一向以为,对哺乳动物而言,哺乳既是生命的交流,也是文化的浸润,奶不仅仅是维系生命的食粮,也是精神成长的营养,是血脉传承的一种方式,是品格的灌输,是品质的融入。虽然不可能吃谁的奶就长得像谁,但一只羊如果从小吃狼奶长大,一定在精神意志和行为方式上与普通羊迥然不同。
我相信,吃了狼奶,对这只特殊的羊来说,其实就是精神层面的基因移植。或许通过这样的基因移植,我们真的能塑造一只英雄羊。
我特别珍爱用羊文化和狼文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培育出来的英雄羊。如果是纯粹的羊,善良倒是善良了,却是恶狼宴席上的佳肴;如果是纯粹的狼,强悍倒是强悍了,却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英雄羊是最佳选择,纯洁善良,向往和平,不屈淫威,追求公平。当然,做英雄羊绝非易事,会遭到强敌的迫害,会受到同类的误解,会招来嫉恨,难免会潸然泪下,难免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正因为难以做到,所以才弥足珍贵。英雄羊的一生犹如生命中的一束礼花,划破宁静的黑夜,闪耀璀璨的光华,虽然稍纵即逝,只是短暂的辉煌,却也让生活有了亮色,让芸芸众生看到了新的希望。
这就是我写《吃狼奶的羊》的真实想法,坦诚地告诉亲爱的读者,以求得到指正。
是为序。
2015年2月8日写于上海梅陇书房
文摘
(一)
天空中耀起一道青蛇似的闪电,过了一会儿,响起震耳欲聋的雷声。四只小狼崽吓得吱吱乱叫,浑身发抖,乌云飞将四只小狼崽揽进怀抱,粗大的狼尾翻卷过来,像条柔软的棉被,盖在小狼崽身上,嘴里呢喃发出摇篮曲似的低吟:
“宝贝,别害怕,有妈妈在,谁也别想伤害你们!”
四只小狼崽渐渐安静下来,摸索着找到乌云飞的乳头,吱吱吮吸乳汁。
这是一只年轻漂亮的母狼,身上灰色的狼毛卷曲如飘动的乌云,所以名字叫乌云飞。它才做了五天妈妈,刚刚出生的小狼崽十分稚嫩,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小狼崽靠母狼的奶水喂大,一个半月左右,小家伙才会学吃肉糜。
哺乳期的母狼有着浓浓的母爱,狼崽越小,母爱越浓,分分秒秒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小宝贝。在母狼哺乳期间,由狼群中的公狼等其他家庭成员外出狩猎,将食物带回狼窝来喂养母狼。
又一串霹雳炸响,大地都震得微微颤抖,洞顶的土屑沙沙往下落。小狼崽又吓得吱吱尖嗥起来。乌云飞把小宝贝搂得更紧了,紧张地抬头观察洞顶。
这是一个狗獾遗留下来的土洞,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下方。狗獾是大自然的挖洞专家,习惯生活在隐秘的洞穴里。狼不擅长挖洞,成年狼也很少生活在洞穴里,风餐露宿,就在野外生存,只有当狼群中有母狼分娩时,狼群才会找一个洞穴给母狼当产房,把小狼崽产在洞穴里,隐蔽而安全。通常母狼会在洞穴中生活一个半月,等到小狼崽断奶了,会奔跑了,母狼才会带着狼崽离开洞穴,回到旷野中生活。
乌云飞看到,洞顶有雨水渗漏,似乎还裂开一条缝,泥沙窸窸窣窣往下掉。它挪动身体,换了个位置,躲避洞顶掉下来的泥沙。又观察了一会儿,泥沙似乎不往下掉了,乌云飞紧张的心这才安稳下来。
它做梦也没想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这个小小的土洞里酝酿。
大雨滂沱,从洞口望出去,天地白茫茫一片。大雨已一刻不停地连续下了三天,还没有要停的迹象。乌云飞竖起耳朵,谛听洞外的动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哗哗的声响,没有听到同类的嗥叫声,也没听到同类的脚步声。它叹了口气,把狼头埋进弯曲的前腿下,闭目养神,以尽量节省宝贵的体力。
乌云飞已整整三天没吃到东西了,饿得心里发慌,饿得肚皮贴到脊梁骨。狼当然不像人类那么娇嫩,人类必须一日三餐,少吃一顿也不行,几天不吃东西就会饿死,狼耐饿的本领比人类强多了,三五天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但乌云飞情况特殊,它正处在哺乳期,食物短缺,让它的奶水变得稀少寡淡,小家伙饿得哇哇叫,原本胖嘟嘟、圆滚滚、小猪似的狼崽,只只都瘦得像猴了。它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食物,渴望能饱餐一顿。
天气恶劣,觅食不易。风雨交加,会影响狼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猎物也都躲在旮旯里避雨,很难找到合适的捕猎对象,就算交了好运,发现羚羊、麋鹿或狍子,泥泞的路也容易让狼爪打滑,追撵猎物比晴天时费劲多了,所以,狼很少在下雨天外出狩猎。就在昨天,乌云飞的夫君,也就是头狼金卡黑,不忍心看着正在哺乳期的妻子挨饿,便率领狼群冒雨外出打猎,早晨踏着哗哗的雨声出去,晚上踩着訇訇的雷声归来,五只成年狼和几只半大狼在雨中整整奔波了一天,却一无所获,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只只狼淋得像落汤鸡,却连只老鼠也没能逮着,倒是有三只狼淋得感冒了,阿嚏阿嚏猛打喷嚏,你打完了我打,我打完了它打,就好像举办打喷嚏比赛,折腾了整整一夜。
但愿今天外出狩猎的狼群能时来运转,带回它急需的食物。
乌云飞焦急地等待着,默默地祈祷着。
突然,透过哗哗的雨声,乌云飞听到了同类嗥叫的声音。“呦欧——呦欧——”这是它熟悉的嗥叫声,是它夫君金卡黑在叫。叫声粗俗而响亮,有一种自鸣得意的感觉。声音也是一种形象,乌云飞立刻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嗖地蹿出土洞,也不顾大雨会淋湿身体,沿着洞口那条羊肠小道,向小树林飞奔而去。
乌云飞已经从头狼金卡黑的嗥叫声中得知,狼群狩猎成功,带回了它急需的食物。
在离洞口约五十来米的小树林里,乌云飞与狩猎归来的狼群会合了。果然如乌云飞所判断的那样,五只外出打猎的成年狼和几只半大的狼,只只肚皮胀鼓鼓的,塞满了肉块。
P3-7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新力作!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动物小说佳作!
狼文化和羊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培育出来的英雄羊的传奇故事!
《吃狼奶的羊(沈石溪作品)》讲述一只小羊羔被一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狼收养了,母狼为小羊起名叫流火云。当流火云已经长成青年羊时受到狼群的攻击,母狼为了保护流火云而被它饥饿的同类当作一顿美餐,为流火云而牺牲。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已出版500多万字作品,所著动物小说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还获得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上篇一只母狼养育一只小羊
中篇血与泪的成长经历
下篇英雄羊的传奇故事
序言
呼唤英雄羊
沈石溪
儿时看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一群野山羊被一只狼追得疲于奔命的镜头时,我便有一种困惑:成年野山羊体重达六七十公斤,而最大的狼也不过二十多公斤,虽说狼有尖利的犬牙,可野山羊头顶也有坚硬的羊角,且野山羊数量众多,几十只雄壮的野山羊难道还对付不了一只体形相对瘦小的狼吗?我想,假如野山羊们团结起来,亮出头顶长长的犄角围攻这只狼的话,狼肯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我希望银幕上能出现羊打狼这样让人欢欣鼓舞的镜头,遗憾的是,这样精彩的镜头始终未能出现,结局与我期待的刚好相反.恶狼追上并扑倒了一只野山羊,接着传来羊被宰杀时凄凉、无助、绝望的咩叫声。
我问大人:“羊在体力和数量都占上风的情况下为啥不反抗?”
有的说:“狼天生就是吃羊的,羊天生就是被狼吃的,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有的说:“羊天生胆小,一看到狼的影子就浑身哆嗦,一闻到狼的气味就吓破了胆。”
有的说:“羊没有团结这个概念,在天敌面前永远是一盘散沙。”
有的说:“遭遇狼,每一只羊都这么想:只要我比别的羊逃得快,我就不会被狼吃掉,把最弱的留给敌人,我就可以幸免于难。所以,每一只羊都会不顾一切地撒腿奔逃。”
……
我不知道哪种答案更接近真理,可我从此就抱有一种幻想,要真有一只敢于与狼搏斗的羊就好了,让十恶不赦的狼也尝尝羊角的厉害,岂不快哉?儿时的这一幻想,竟然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伴随我步入老年。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特别渴望出现敢于扶危济困的“英雄羊”,跟我儿时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我自小身体赢弱,瘦得像根豆芽菜,时常遭到同伴的欺负,在那些淘气而强健的男孩面前,经常扮演挨打挨骂的可怜角色。最要命的是,我不仅身体差,性格也弱,遭到欺负后,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哭泣逃跑。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我是可怜的羊,他们是凶悍的狼。当然,我是只有思想的羊,我无数次想象着自己如何一掌把欺负我的小流氓劈翻在地,如何几拳过去把压迫我的小混混打得跪在地上求饶。如果说意念可以杀人,我少说也已经杀了几十个人了。遗憾的是,我的英雄行为都停留在想象阶段,一旦遇到挑衅,我又像只羊一样只恨自己逃不快。及至青春期,萌生了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的想法,便刻意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同伴遭到欺负,我第一个冲出去救援;路遇小偷行窃,我挺身而出去制止……结果却是悲剧性的:我去帮同伴打架,对方反而把打击重点转移到我身上,把我打得鼻青脸月中.制止行窃的小偷,也不知怎么搞的,失主不见了,小偷却扭住我反诬我是小偷,进了公安局连警察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我,我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只有暗自垂泪,流的是懦夫泪;只能白日做梦,做的是英雄梦。
我突发奇想,世界上要是有这样一只羊就好了:一半羊的基因,一半狼的基因,血管里流的是羊血,却又从小受狼文化的熏陶,精神世界中有狼的影子,既有羊的温婉品性,又有狼的强悍气质,似羊非羊,似狼非狼,半羊半狼,概而言之,就是英雄羊。
世界上有这样的羊吗?再换个思路想,怎么才能培育出新品种的英雄羊呢?我这个人其他本事没有,最大的特长就是胡思乱想。忽然就想到,假如有这么一只羊,从小喝狼奶长大,会不会就成为一只与众不同的英雄羊呢?民间有一种说法,吃谁的奶,长得就会像谁。这句话当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任何羊,即使喝一辈子狼奶,也不可能长成一只狼的。羊还是羊,外貌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一向以为,对哺乳动物而言,哺乳既是生命的交流,也是文化的浸润,奶不仅仅是维系生命的食粮,也是精神成长的营养,是血脉传承的一种方式,是品格的灌输,是品质的融入。虽然不可能吃谁的奶就长得像谁,但一只羊如果从小吃狼奶长大,一定在精神意志和行为方式上与普通羊迥然不同。
我相信,吃了狼奶,对这只特殊的羊来说,其实就是精神层面的基因移植。或许通过这样的基因移植,我们真的能塑造一只英雄羊。
我特别珍爱用羊文化和狼文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培育出来的英雄羊。如果是纯粹的羊,善良倒是善良了,却是恶狼宴席上的佳肴;如果是纯粹的狼,强悍倒是强悍了,却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英雄羊是最佳选择,纯洁善良,向往和平,不屈淫威,追求公平。当然,做英雄羊绝非易事,会遭到强敌的迫害,会受到同类的误解,会招来嫉恨,难免会潸然泪下,难免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正因为难以做到,所以才弥足珍贵。英雄羊的一生犹如生命中的一束礼花,划破宁静的黑夜,闪耀璀璨的光华,虽然稍纵即逝,只是短暂的辉煌,却也让生活有了亮色,让芸芸众生看到了新的希望。
这就是我写《吃狼奶的羊》的真实想法,坦诚地告诉亲爱的读者,以求得到指正。
是为序。
2015年2月8日写于上海梅陇书房
文摘
(一)
天空中耀起一道青蛇似的闪电,过了一会儿,响起震耳欲聋的雷声。四只小狼崽吓得吱吱乱叫,浑身发抖,乌云飞将四只小狼崽揽进怀抱,粗大的狼尾翻卷过来,像条柔软的棉被,盖在小狼崽身上,嘴里呢喃发出摇篮曲似的低吟:
“宝贝,别害怕,有妈妈在,谁也别想伤害你们!”
四只小狼崽渐渐安静下来,摸索着找到乌云飞的乳头,吱吱吮吸乳汁。
这是一只年轻漂亮的母狼,身上灰色的狼毛卷曲如飘动的乌云,所以名字叫乌云飞。它才做了五天妈妈,刚刚出生的小狼崽十分稚嫩,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小狼崽靠母狼的奶水喂大,一个半月左右,小家伙才会学吃肉糜。
哺乳期的母狼有着浓浓的母爱,狼崽越小,母爱越浓,分分秒秒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小宝贝。在母狼哺乳期间,由狼群中的公狼等其他家庭成员外出狩猎,将食物带回狼窝来喂养母狼。
又一串霹雳炸响,大地都震得微微颤抖,洞顶的土屑沙沙往下落。小狼崽又吓得吱吱尖嗥起来。乌云飞把小宝贝搂得更紧了,紧张地抬头观察洞顶。
这是一个狗獾遗留下来的土洞,坐落在一座小山坡下方。狗獾是大自然的挖洞专家,习惯生活在隐秘的洞穴里。狼不擅长挖洞,成年狼也很少生活在洞穴里,风餐露宿,就在野外生存,只有当狼群中有母狼分娩时,狼群才会找一个洞穴给母狼当产房,把小狼崽产在洞穴里,隐蔽而安全。通常母狼会在洞穴中生活一个半月,等到小狼崽断奶了,会奔跑了,母狼才会带着狼崽离开洞穴,回到旷野中生活。
乌云飞看到,洞顶有雨水渗漏,似乎还裂开一条缝,泥沙窸窸窣窣往下掉。它挪动身体,换了个位置,躲避洞顶掉下来的泥沙。又观察了一会儿,泥沙似乎不往下掉了,乌云飞紧张的心这才安稳下来。
它做梦也没想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这个小小的土洞里酝酿。
大雨滂沱,从洞口望出去,天地白茫茫一片。大雨已一刻不停地连续下了三天,还没有要停的迹象。乌云飞竖起耳朵,谛听洞外的动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哗哗的声响,没有听到同类的嗥叫声,也没听到同类的脚步声。它叹了口气,把狼头埋进弯曲的前腿下,闭目养神,以尽量节省宝贵的体力。
乌云飞已整整三天没吃到东西了,饿得心里发慌,饿得肚皮贴到脊梁骨。狼当然不像人类那么娇嫩,人类必须一日三餐,少吃一顿也不行,几天不吃东西就会饿死,狼耐饿的本领比人类强多了,三五天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但乌云飞情况特殊,它正处在哺乳期,食物短缺,让它的奶水变得稀少寡淡,小家伙饿得哇哇叫,原本胖嘟嘟、圆滚滚、小猪似的狼崽,只只都瘦得像猴了。它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食物,渴望能饱餐一顿。
天气恶劣,觅食不易。风雨交加,会影响狼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猎物也都躲在旮旯里避雨,很难找到合适的捕猎对象,就算交了好运,发现羚羊、麋鹿或狍子,泥泞的路也容易让狼爪打滑,追撵猎物比晴天时费劲多了,所以,狼很少在下雨天外出狩猎。就在昨天,乌云飞的夫君,也就是头狼金卡黑,不忍心看着正在哺乳期的妻子挨饿,便率领狼群冒雨外出打猎,早晨踏着哗哗的雨声出去,晚上踩着訇訇的雷声归来,五只成年狼和几只半大狼在雨中整整奔波了一天,却一无所获,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只只狼淋得像落汤鸡,却连只老鼠也没能逮着,倒是有三只狼淋得感冒了,阿嚏阿嚏猛打喷嚏,你打完了我打,我打完了它打,就好像举办打喷嚏比赛,折腾了整整一夜。
但愿今天外出狩猎的狼群能时来运转,带回它急需的食物。
乌云飞焦急地等待着,默默地祈祷着。
突然,透过哗哗的雨声,乌云飞听到了同类嗥叫的声音。“呦欧——呦欧——”这是它熟悉的嗥叫声,是它夫君金卡黑在叫。叫声粗俗而响亮,有一种自鸣得意的感觉。声音也是一种形象,乌云飞立刻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嗖地蹿出土洞,也不顾大雨会淋湿身体,沿着洞口那条羊肠小道,向小树林飞奔而去。
乌云飞已经从头狼金卡黑的嗥叫声中得知,狼群狩猎成功,带回了它急需的食物。
在离洞口约五十来米的小树林里,乌云飞与狩猎归来的狼群会合了。果然如乌云飞所判断的那样,五只外出打猎的成年狼和几只半大的狼,只只肚皮胀鼓鼓的,塞满了肉块。
P3-7
ISBN | 9787533285081 |
---|---|
出版社 | 明天出版社 |
作者 | 沈石溪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