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理性批判--价值观念生成的先验程序和先验结构研究》 孙志海 978751173327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孙志海著的《价值理性批判--价值观念生成的先验程序和先验结构研究》破除了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对价值哲学、价值认识论的侵凌,在使价值认识论、价值理性获得独立形式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哲学,尤其是认识论哲学的核心批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也穿越了科学、哲学和宗教之间的界限,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壕沟,为系统全面地理解人类的认知方式、知识体系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孙志海,男,1967年3月生,河南固始县人,哲学博士,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出版专著《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方法和模型》《静观的艺术》;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价值议程:一个当代视野》;参编《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导言
一、先验
二、理性
三、本书的写作方式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上篇价值哲学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反思和重构
第一章“价值判断”的内涵与外延的冲突
第一节价值哲学研究对象的错位
第二节价值哲学研究对象错位的原因
一、价值哲学研究对象错位原因
二、价值哲学研究对象错位的危害及深层原因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一、现实生活对理论的优先原则
二、逻辑对理论的优先原则
三、现实生活的逻辑分析必须与语言概念的逻辑分析相结合
第四节推进研究的突破点
一、价值研究要从原子价值命题出发
二、复合性价值判断的形成及其研究方法
三、区分为原子性价值判断和复合性价值判断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价值判断与伦理规范、道德判断的关系
第一节价值判断与伦理规范的关系
一、伦理规范不属于价值判断
二、伦理规范的形成条件和本质
第二节伦理规范与道德判断的关系
一、伦理规范不是道德判断
二、“道德规范”是一个多余的概念
三、伦理判断和道德判断社会功能的异同
第三节道德问题的本质
一、道德问题的由来
二、德性的本质
三、德性的价值
四、道德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应该是德性
第四节价值学和价值哲学的问题体系和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章价值判断的语法形式与价值判断词
第一节价值哲学的第一个经典教条的谬误
第二节价值判断、伦理判断和道德判断的语法形式
一、价值判断的语法形式
二、伦理规范和伦理判断的语法形式
三、道德判断的语法形式
第三节价值判断词、伦理判断词和道德判断词
一、价值判断词
二、伦理判断词
三、道德判断词
第四章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
第一节价值哲学的第二个经典教条的谬误
第二节阐释“事实”的两条思维路径
下篇价值观念形成的先验程序和先验结构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ISBN9787511733276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孙志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