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像你》 绿亦歌 7540481250,978754048125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43562 类别: 图书 青春动漫 青春小说
编辑推荐

《没有人像你》,学霸美女作家绿亦歌写作十二年首本短篇合集,收录作者在爱格杂志写作十年超高人气短篇《致安德烈》、《梨花落晚风》等以及《岁月忽已暮》江海番外。
封面文艺精美,简约大气,随书赠绿亦歌在爱格A版的超人气专栏合集《见字如晤》,收藏价值极高。

作者简介

绿亦歌,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曾留学美国。

行走人间,卖字为生。

相信天地有大美,文字有静美。

已出版:《岁月忽已暮》。

目录

第一幕朝辞
梨花落晚风
江湖夜雨十年灯
致安德烈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今生共你梦一场
伦敦旧梦
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
第二幕暮别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此地空余黄鹤楼
流光似你
长街怎敌千堆雪
意迟迟
笑春风
《岁月忽已暮》江海番外:路过你的心上之河
后记

后记

从2010年到2017年,我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本《没有人像你》。
最艰难的部分,却是为每一个故事写下后记。
我不得不让自己去回忆曾经的自己,整整8年,我在一座座不同的城市,在清晨、在傍晚、在深夜,在晴天、在阴天、在雨天写下这些故事。
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写下了这些故事呢?而那时候的我,对于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憧憬?
平生仿佛一场大梦,我在梦里见到了许多人生,许多爱情,和不会褪色的青春年少。
那些过往的剪影,只有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有些时候也会忍不住想,永远实在是太远了。
2010年,我上的是一所寄宿制的高中,每天部有写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习题册,看着黑板上的倒数计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偏偏那也是我看书最多的时候,无论再忙,还是要拼命挤出时间去阅读。
因为自知心底的贫瘠,唯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弥补。那时候我有个习惯,每天睡觉前背一首诗,直到现在,每一个灵光乍现的瞬间,它们仍是我巨大的财富。
我曾经认真地想过,如果时光倒流,能回到过去,要对那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
我会告诉她,不必总是烦恼青春痘和体重,不必因为别人的话语而感到自卑,不必害怕孤独,想哭的时候就放声大哭,想笑的时候就开怀大笑,喜欢一个人就大声说出来,生命给了我们享受这一切的权利。
只有一件事,有一件事,请你要记住。
请把时间浪费在你喜爱的事物上,请珍惜你所拥有的时间。
因为只有时光是不会重来的。
只有时光是一定会失去的。
现在的我比那时候更爱自己了,更加温柔,更加拥有力量,但是我仍然怀念当时的自己。
怀念她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渴望,怀念她的天真和热忱。
所以我多么感激她,没有白白蹉跎那些年。
年少时听过的歌、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了我的一生。
这8年里,我走了很远的路,去过一些地方,有幸窥见这个辽阔世界的冰山一角。
我所能抵达的最远的地方,对于这个世界本身来说,其实也只是一瞬一粒。
但它们已经足够让我深深震撼,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生活的伟大,所以总是不停在心底许愿,下一次,一定还要再来一次。
所以不停地和别人约定,总有一天,要一起到那里去。
可是在心底又无比清醒地知道,不会再去了。我们的一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所以那时一刹那的心动,也再不会有了。
但是,我们认真而诚恳地活着,不就是为了继续制造回忆,遇见下一个落泪的瞬间吗?所以应该感激,还好有新的感动、新的人生在前方等着我们。
那片冰川在我心底渐渐融化,流入大海,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是足以铭记一生的美丽。
这样就足够了。
自然有大美,文字有静美。
这一本书收集了十四个故事,十四种遗憾,或许会让人觉得残忍,但是爱情本身就是这样,像梦一样美好,像梦一样短暂,像梦一样让人沉迷,也像梦一样容易破碎。
生命中哪里来那么多郑重其事的再见,多的只是无疾而终。
我不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坚持过最久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我现在所拥有的爱意和生活,都是写作带给我的。
写一个故事,织一个梦,捕一阵风,试图留住一个季节,停住一个瞬间。
坚持不懈地写作让我心存感激,用来弥补自己才华的不足。
谢谢这些故事,是它们让我抵达了此时此刻。
这篇后记写到现在,我已不如落笔时感伤。我仿佛独自站在落着大雪的街边,轻轻呼出一团热气,看见它在昏黄的光中渐渐消失。
我再一次想起许多许多关于青春的画面,那些人来人往,许下的诺言和没有说出口的再见。
想了很久,只能无能为力地说一句谢谢和珍重。
也谢谢读过这本书的你们,谢谢你们8年来的陪伴。
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文摘

方仁一直很清楚地记得那场手术的细节,他记忆力好,经他手的每一台手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病人乙肝晚期,需要做手术,在1966年的中国,这还是一种人们避之不及的传染病。其实不只是传染病,整个国家医疗设备的落后和医疗知识的匮乏导致了无数悲剧。
偶尔谈到这些现状,方仁都忧心忡忡,他会将手搭在温笛和陈嘉祜的头上,对他们说:“也许十年还不够,但是二十年、三十年……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会站立起来。”
“到时候,”他微笑着说,“就要靠你们来撑起它了。”
做完那场手术后,方仁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喝了一杯粗叶茶。那天他下班早,在路上遇到卖桂花糕的店铺还没关门,他还排队买了一提,他不喜欢这种小零食,但是温笛和陈嘉祜喜欢。
这天,温笛功课又拿了第一,陈嘉祜语文不及格,正挠着头在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看到方仁,他们笑着丢开手中的课本向他跑来。
半年之后,方仁时常感觉到身体乏力,肝区开始隐约疼痛。一开始他没有放在心上,等到情况严重时一检查,已经是肝硬化的晚期。检查报告出来的那天,方仁坐在他平时坐的木椅上,想了很久,最后才想到那场手术,不完善的医疗保护措施和一个不起眼的伤口,葬送了他的一生。
他站起身来,开始收拾他的东西。这天,他沿着北京城走了好久,连回去的路都忘了。那时街上的路灯要隔很远才有一盏,正是盛夏时节,飞蛾接二连三地拍打着翅膀撞击在路灯上。
等到方仁神色恍惚地回到家,看到温笛和陈嘉祜坐在他的屋子门口,他们看到他便松了一口气:“方仁哥哥,你终于回家了!”
那一刻,方仁喉咙胀痛,两眼发红,他只得别过头,才能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
这座寂寞的古都,从建城到如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多年啊,方仁在心底想,那得有多少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呢。可是他自己,却正是在这样一座沧桑的城市里,有了一个家。
可是一切来得太迟了。
他已经没有时间,看着眼前的两个小家伙长大成为一个正直的、有追求的人了。不能在他们困惑迷茫的时候,在他们失落悲伤的时候,在他们成功幸福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了。
他们的余生还很长,可是他的一生已经走到尽头了。
抱歉。方仁难过而又绝望地想着,滚烫的泪水跌入他的手心。
这是1966年的秋天,开始有人家迁出巷子,北京的天空阴霾不见日光。
方仁决定放弃传统治疗,同医院签署协议,自愿接受新型药物和方案,写下治疗过程中的一切症状,这大概是他能够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如果可能的话,他想,或许还能再挽救几条生命。
第二年的春天,方仁屋外的第一枝梨花开了。人们都说这是好兆头,陈嘉祜和温笛兴高采烈地推开方仁的屋门,隔着老远就开始扯着嗓子喊:“方仁哥哥,快出来呀,春神来罗——”
而方仁的小屋里,寂静无声。
方仁死后,留下遗书将包括他的住所在内的所有财产留给温笛和陈嘉祜,供应他们日后学习的一切开销。他将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窗户没有关上,清风吹得油纸窗哗哗作响,窗前的书桌上,依旧是两支毛笔、两支钢笔,墨水被放在了左上方。保护书桌的玻璃下压着几张黑白照片,一张上穿着黑色大衣的方仁一左一右地抱着两个孩子,再后面几张,少年和少女的眉目渐渐长开了,照片中央的方仁,脸上也渐渐有了风霜。和照片一同被压着的,还有几张白色便笺纸,上面列着他想让他们读完的书单。
书桌的中央搁着方仁的笔记本,翻开来,扉页上是他苍劲有力的字迹,写着: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他将他的一生献给了医疗事业,在北京生活的七年里,他主刀做过上百台手术,拯救过不计其数的生命。
他最爱的檀木椅子上还搭着他的外衣,他多次在雨中出诊,落下风湿的病根,后来便养成了坐下时在膝盖上搭上外套的习惯。
柜子上的薄荷枝才刚刚发芽,露出一点新绿,他的搪瓷大口茶缸还摆在一旁,褪了一点颜色,还是能看到上面印着的“吉祥如意”。
一切都是方仁还在世时的模样。
十五岁的温笛和陈嘉祜,哭着跪倒在他的床边,空荡荡的单人床上,枕头和被子整齐地叠放在一起。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P10-13
ISBN7540481250,9787540481254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绿亦歌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