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高等院校"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影视作品分析》适用于影视编导、电影学、数字媒体、新媒体、影视动画专业院校师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对于榴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学习也具有实操性的指导意义。
目录
Chapter1影视艺术审美
1.1影视艺术审美的概念
1.2影视艺术审美的功能
1.3影视作品的审美特点
1.3.1综合性
1.3.2视觉性
1.3.3逼真性
1.4影视艺术审美受众角度分析
1.4.1审美距离
1.4.2审美体验
1.4.3审美接受
1.4.4审美心理
1.4.5审美品位
1.5影视艺术审美的评析
1.5.1影视艺术审美的评析方法
1.5.2影评案例分析
Chapter2影视与文学
2.1文学剧本
2.1.1概念
2.1.2基本构成
2.2主题
2.3结构
2.3.1概念
2.3.2叙事结构
2.3.3特钲
2.3.4影片《撞车》结构分析
2.4人物角色
2.4.1概念
2.4.2表现方式
2.5语言
2.5.1概念
2.5.2特点
2.6二度创作
2.7叙事视点
2.7.1叙事视角
2.7.2视点与悬念
2.7.3案例分析
Chapter3影视元素解构
3.1构图
3.1.1构图
3.1.2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3.2景别
3.3角度
3.3.1角度的概念
3.3.2水平拍摄角度
3.3.3垂直拍摄角度
3.4色彩
3.4.1色彩的含义
3.4.2颜色的分类
3.4.3色彩的作用
3.4.4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分析方法
3.4.5案例分析
3.5光线
3.5.1光线的方向
3.5.2影视造型中的光线及功能
3.6声音
3.6.1语言
3.6.2音乐
3.6.3音响
3.6.4同期声
3.6.5拟声效果
3.6.6案例赏析
3.7运动
3.7.1运动摄影的含义
3.7.2运动摄影的分类
3.8剪辑技法
3.8.1分剪
3.8.2镜头的拼剪
3.8.3变格剪辑
3.8.4跳剪
3.8.5碎片剪辑
3.9节奏
3.9.1影响影视节奏的因素
3.9.2把握影视作品的节奏
3.9.3节奏的运用表现形式
3.9.4节奏的分类
3.9.5案例分析
3.10视听语言——造型
3.10.1舞美造型
3.10.2空间造型
3.10.3人物造型
3.10.4案例分析
Chapter4影视心理学
4.1影视心理学的概述
4.1.1影视心理学的概念
4.1.2影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4.2影视心理学的功能
4.3影视心理学的要素分析
4.3.1心理补偿与心理认同
4.3.2剪辑点
4.3.3情景设置寓意
4.3.4蒙太奇
4.3.5记忆
4.4影视心理的元素解构
4.4.1光线与心理
4.4.2色彩与心理
4.4.3声音与心理
4.4.4影像与心理
4.5影视心理角度的写作方法
4.5.1人物形象心理分析与观众心理分析
4.5.2视听语言的心理分析
4.5.3人物角色心理学分析
4.5.4戏剧冲突的心理分析
Chapter5影视社会学
5.1影视社会学概念
5.2影视社会学涵盖的范畴
5.2.1影视社会形态
5.2.2影视社会存在
5.2.3影视社会意识
5.2.4影视社会要素
5.3影视社会学进行影视作品分析的方法
5.3.1影视社会学元素解构
5.3.2从影视社会学角度进行影视作品分析
Chapter6影视技术分析
6.1影视技术分类
6.1.1动作捕捉技术
6.1.2三维特效和合成特效
6.1.33D视觉
6.1.4变格
6.1.5VR技术
6.1.6CG技术
6.1.7键控技术
6.1.84K
6.1.9剪辑技术
6.2影视技术的应用
6.2.1影视技术分析方法
6.2.2短评案例分析
Chapter7传播学的研究分析
7.1影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7.2影视传播相关理论
7.2.1麦克声汉的有关理论
7.2.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7.2.3议程设置理论
7.2.4影视符号学理论
7.2.5语境理论
7.2.6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7.3影视传播相关理论
7.3.1人内传播
7.3.2人际传播
7.3.3群体传播
7.3.4组织传播
7.3.5大众传播
7.4传播学的受众分析
7.4.1受众的基本特点
7.4.2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7.4.3受众的分类
7.4.4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
7.4.5案例分析
7.5影视传播的写作方法
7.5.1影视传播写作理论
7.5.2案例分析
Chapter8影视批评
8.1影视批评的概念
8.2影视批评的作用
8.2.1引导消费和提升品位
8.2.2反哺创作和把握方向
8.2.3打造精品和拓展理论
8.3影视批评的写作方法
8.4影视批评模式
8.4.1社会批评
8.4.2叙事批评
8.4.3主题批评
8.4.4艺术批评
8.4.5制作批评
8.5批评实例
8.5.1电影——“西游”IP是过度消费还是莫负好时光
8.5.2大电影
Chapter9电影作品分析
9.1中国电影概述
9.1.1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
9.1.2台湾电影综述
9.1.3香港电影分析
9.2好莱坞电影分析
9.2.1好莱坞电影
9.2.2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划分
9.2.3新好莱坞电影
9.2.4好菜坞导演点评
9.3欧洲电影
9.3.1法国电影
9.3.2意大利电影
9.3.3英国电影
9.4日本电影分析
9.4.1日本电影简史
9.4.2暴力美学在日本武士电影中呈现
9.5韩国电影分析
9.6电影大师作品风格分析
9.6.1张艺谋
9.6.2陈凯歌
9.6.3冯小刚
9.6.4大卫·里恩
9.6.5希区柯克
9.6.6奥逊·威尔斯
9.6.7吕克·贝松
9.6.8罗伯托·贝尼尼
9.6.9小津安二郎
9.6.10黑泽明
9.6.11金基德
9.6.12奉俊昊
9.6.13李行
9.6.14侯孝贤
9.6.15杨德昌
9.6.16徐克
9.6.17吴宇森
9.6.18周星驰
9.6.19胡金铨
9.6.20张彻
……
Chapter10电视作品分析
Chapter11广告作品分析
Chapter12广告作品分析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影视艺术也称为视听艺术。首先是视觉形象艺术,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纯粹是视觉形象艺术。视觉形象是影视艺术形态和形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而听觉形象则是与视觉形象并存的,使银幕形象成为声画合一的视听形象艺术,是影视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剪辑的水准不好、素材的选择不恰当、剪辑的节奏拖沓等都会使观众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作品的形成。大众媒介中,“传播者”和“观众”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播者”是指使用各种手段进行传播的组织。而使用什么传播手段进行传播,是所有电影制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了解“观众”是怎样看电影的,同样也是电影制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就涉及剪辑与心理的关系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反映外部世界的器官是人脑,它提供了激发人的心理活动的可能性,依靠外界的刺激,就能把这种可能性变为实质的存在。将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从刺激开始)从而使人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称作心理过程。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便不可能产生心理活动。”影视作品来激发观众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调动视、听这两种感官,达到心理补偿和心理认同,这两点在电影中尤为重要,也是剪辑师在剪辑中运用最多的两点心理学知识。
《中国高等院校"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影视作品分析》适用于影视编导、电影学、数字媒体、新媒体、影视动画专业院校师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对于榴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学习也具有实操性的指导意义。
目录
Chapter1影视艺术审美
1.1影视艺术审美的概念
1.2影视艺术审美的功能
1.3影视作品的审美特点
1.3.1综合性
1.3.2视觉性
1.3.3逼真性
1.4影视艺术审美受众角度分析
1.4.1审美距离
1.4.2审美体验
1.4.3审美接受
1.4.4审美心理
1.4.5审美品位
1.5影视艺术审美的评析
1.5.1影视艺术审美的评析方法
1.5.2影评案例分析
Chapter2影视与文学
2.1文学剧本
2.1.1概念
2.1.2基本构成
2.2主题
2.3结构
2.3.1概念
2.3.2叙事结构
2.3.3特钲
2.3.4影片《撞车》结构分析
2.4人物角色
2.4.1概念
2.4.2表现方式
2.5语言
2.5.1概念
2.5.2特点
2.6二度创作
2.7叙事视点
2.7.1叙事视角
2.7.2视点与悬念
2.7.3案例分析
Chapter3影视元素解构
3.1构图
3.1.1构图
3.1.2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3.2景别
3.3角度
3.3.1角度的概念
3.3.2水平拍摄角度
3.3.3垂直拍摄角度
3.4色彩
3.4.1色彩的含义
3.4.2颜色的分类
3.4.3色彩的作用
3.4.4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分析方法
3.4.5案例分析
3.5光线
3.5.1光线的方向
3.5.2影视造型中的光线及功能
3.6声音
3.6.1语言
3.6.2音乐
3.6.3音响
3.6.4同期声
3.6.5拟声效果
3.6.6案例赏析
3.7运动
3.7.1运动摄影的含义
3.7.2运动摄影的分类
3.8剪辑技法
3.8.1分剪
3.8.2镜头的拼剪
3.8.3变格剪辑
3.8.4跳剪
3.8.5碎片剪辑
3.9节奏
3.9.1影响影视节奏的因素
3.9.2把握影视作品的节奏
3.9.3节奏的运用表现形式
3.9.4节奏的分类
3.9.5案例分析
3.10视听语言——造型
3.10.1舞美造型
3.10.2空间造型
3.10.3人物造型
3.10.4案例分析
Chapter4影视心理学
4.1影视心理学的概述
4.1.1影视心理学的概念
4.1.2影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4.2影视心理学的功能
4.3影视心理学的要素分析
4.3.1心理补偿与心理认同
4.3.2剪辑点
4.3.3情景设置寓意
4.3.4蒙太奇
4.3.5记忆
4.4影视心理的元素解构
4.4.1光线与心理
4.4.2色彩与心理
4.4.3声音与心理
4.4.4影像与心理
4.5影视心理角度的写作方法
4.5.1人物形象心理分析与观众心理分析
4.5.2视听语言的心理分析
4.5.3人物角色心理学分析
4.5.4戏剧冲突的心理分析
Chapter5影视社会学
5.1影视社会学概念
5.2影视社会学涵盖的范畴
5.2.1影视社会形态
5.2.2影视社会存在
5.2.3影视社会意识
5.2.4影视社会要素
5.3影视社会学进行影视作品分析的方法
5.3.1影视社会学元素解构
5.3.2从影视社会学角度进行影视作品分析
Chapter6影视技术分析
6.1影视技术分类
6.1.1动作捕捉技术
6.1.2三维特效和合成特效
6.1.33D视觉
6.1.4变格
6.1.5VR技术
6.1.6CG技术
6.1.7键控技术
6.1.84K
6.1.9剪辑技术
6.2影视技术的应用
6.2.1影视技术分析方法
6.2.2短评案例分析
Chapter7传播学的研究分析
7.1影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7.2影视传播相关理论
7.2.1麦克声汉的有关理论
7.2.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7.2.3议程设置理论
7.2.4影视符号学理论
7.2.5语境理论
7.2.6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7.3影视传播相关理论
7.3.1人内传播
7.3.2人际传播
7.3.3群体传播
7.3.4组织传播
7.3.5大众传播
7.4传播学的受众分析
7.4.1受众的基本特点
7.4.2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7.4.3受众的分类
7.4.4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
7.4.5案例分析
7.5影视传播的写作方法
7.5.1影视传播写作理论
7.5.2案例分析
Chapter8影视批评
8.1影视批评的概念
8.2影视批评的作用
8.2.1引导消费和提升品位
8.2.2反哺创作和把握方向
8.2.3打造精品和拓展理论
8.3影视批评的写作方法
8.4影视批评模式
8.4.1社会批评
8.4.2叙事批评
8.4.3主题批评
8.4.4艺术批评
8.4.5制作批评
8.5批评实例
8.5.1电影——“西游”IP是过度消费还是莫负好时光
8.5.2大电影
Chapter9电影作品分析
9.1中国电影概述
9.1.1中国导演的代际划分
9.1.2台湾电影综述
9.1.3香港电影分析
9.2好莱坞电影分析
9.2.1好莱坞电影
9.2.2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划分
9.2.3新好莱坞电影
9.2.4好菜坞导演点评
9.3欧洲电影
9.3.1法国电影
9.3.2意大利电影
9.3.3英国电影
9.4日本电影分析
9.4.1日本电影简史
9.4.2暴力美学在日本武士电影中呈现
9.5韩国电影分析
9.6电影大师作品风格分析
9.6.1张艺谋
9.6.2陈凯歌
9.6.3冯小刚
9.6.4大卫·里恩
9.6.5希区柯克
9.6.6奥逊·威尔斯
9.6.7吕克·贝松
9.6.8罗伯托·贝尼尼
9.6.9小津安二郎
9.6.10黑泽明
9.6.11金基德
9.6.12奉俊昊
9.6.13李行
9.6.14侯孝贤
9.6.15杨德昌
9.6.16徐克
9.6.17吴宇森
9.6.18周星驰
9.6.19胡金铨
9.6.20张彻
……
Chapter10电视作品分析
Chapter11广告作品分析
Chapter12广告作品分析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影视艺术也称为视听艺术。首先是视觉形象艺术,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纯粹是视觉形象艺术。视觉形象是影视艺术形态和形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直观性。而听觉形象则是与视觉形象并存的,使银幕形象成为声画合一的视听形象艺术,是影视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剪辑的水准不好、素材的选择不恰当、剪辑的节奏拖沓等都会使观众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作品的形成。大众媒介中,“传播者”和“观众”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播者”是指使用各种手段进行传播的组织。而使用什么传播手段进行传播,是所有电影制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了解“观众”是怎样看电影的,同样也是电影制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就涉及剪辑与心理的关系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反映外部世界的器官是人脑,它提供了激发人的心理活动的可能性,依靠外界的刺激,就能把这种可能性变为实质的存在。将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从刺激开始)从而使人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称作心理过程。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便不可能产生心理活动。”影视作品来激发观众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调动视、听这两种感官,达到心理补偿和心理认同,这两点在电影中尤为重要,也是剪辑师在剪辑中运用最多的两点心理学知识。
ISBN | 7515347392,9787515347394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 王同杰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