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 谢小庆 978730246945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审辩式思维的力量:
是创造的源泉,
是持续钻研的动力,
是面对未来挑战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力!
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审辩式思维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

作者简介

作者:谢小庆

谢小庆,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广泛应用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曾受国家语委委托主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的命题工作,并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及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共同主持的“汉语能力测试”(HNC)的开发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开办了微信公众号“审辩式思维”,翻译了斯蒂芬?图尔敏所著《论证的使用》一书。

目录

第1章新一轮学习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1
新一轮学习革命的五个关键词2
关键词之一:自主学习3
关键词之二:个性化学习4
关键词之三:认知诊断5
关键词之四:审辩式思维6
关键词之五:教育增值6
没有“死角”的课堂7
“互联网+教育”的三个境界11
作为“助学”,我与学生互相导读15
第2章21世纪核心职业能力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
英国的研究18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研究19
美国公立大学联盟的研究20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的研究20
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的《国家课程调查》21
瓦格纳:21世纪的7项生存技能24
我的看法26
多数人借助母语获得成功26
拳头与舌头28
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能力29
职业院校的任务只是培养“一技之长”吗31
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32
朝闻道,夕死可矣!33
“状元”和“双博士”留给我们的思考36
创业还是就业37
第3章审辩式思维的内涵40
Criticalthinking的汉译41
什么是审辩式思维41
教育就是要教思维44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强调批判性思维教育45
新加坡中学借助网络发展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45
刘葳:审辩式思维既是权利和义务,也是美德46
关于审辩式思维的两封美国来信50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框架中的审辩式思维52
第4章德育和人格的培养55
感谢生活给予我信念56
“初心”不需要论证58
感谢生活给予我快乐60
人之初,性本善吗63
田松:幸福究竟是什么65
对“正义”的审辩67
品德教育中的说教和感召69
第5章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71
钱学森之问72
不能再像马戏团训练小狗那样办学校72
林爻: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74
什么是“童子伤”76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一77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二78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三79
快乐的学习更有成效吗80
所有的孩子都爱学习吗83
不要把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85
法官做出了他认为普乐好的判决87
为“双创”提供基本保障87
第6章逻辑推理与审辩式思维91
怎样提高分析性推理能力92
知不知不知93
“万万不能”与“并非万能”97
审辩式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推理101
反思不是虚无103
第7章审辩式思维的培养106
告别寻找标准答案的教育107
可以鼓励孩子“接下茬”108
不要轻易批评孩子“爱出风头儿”109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吗111
看什么电影有助于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一)113
看什么电影有助于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二)115
打倒包括“六爷”在内的一切流氓吗120
教科书至少要有两本——看《我不是潘金莲》所想到122
子期之外,伯牙真的不可能再遇知音吗123
巴蜀鲁能中学蒋嘉盛老师的一堂语文课126
真探索,真质疑,真思考——一堂“创课”127
仅仅转变教育观念是不够的130
发展儿童的审辩式思维,从这里开始(一)131
发展儿童的审辩式思维,从这里开始(二)133
发展审辩式思维——从告别“中国方式”开始134
发展孩子审辩式思维的四个关键136
怎样选择专业和职业?138
第8章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149
问题不在起跑线上的输赢150
瓦格纳:雇主在寻找什么样的雇员151
孩子在学校被打怎么办154
如何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157
第9章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什么161
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162
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考虑取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164
为清华的自主招生新政点赞166
石皇冠:离开教科书怎样教小学低年级语文168
刘葳:语文课真的需要一本教科书吗169
需要为中小学生编一本“好课本”吗171
农村教育应否撤点并校174
对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基本判断175
学校教育为何成了痛苦的回忆176
何等清晰的教育改革思路178
挽救教育的“传道”功能183
第10章思维品质评估193
人的能力有高低吗194
英国小学的成绩单195
牛津、剑桥招生中的审辩式思维测试196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2015年推出的最新审辩
式思维测试205
审辩式思维可以测量吗208
思维品质的评估和测试210
附录A小学生思维品质测试样卷216
附录B初中生思维品质测试样卷227
附录C成人思维品质测试样卷241
附录D谈语言能力测验开发的路线图257

文摘

钱学森之问
为了对“钱学森之问”做出回答,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所谓“钱学森之问”,是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人才。为什么呢?主要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中国学校中广泛流行的是形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学习方式,是深受苏联影响的学习方式,是非审辩式的思维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摧残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孩子们从小就受了“童子伤”。
今天,我们必须对“钱学森之问”做出回答。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也是我国教育的“短板”。我们将致力于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发展青少年的审辩式思维,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将致力于改变非审辩的学习方式,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特定的结论,而应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者的好奇心,鼓励学习者的怀疑精神,倡导研究性的学习,倡导审辩式论证,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复制的过程。

什么是“童子伤”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问我:“什么是童子伤”?
我回答说,对于这个问题,“新东方”的俞敏洪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在2013 年11 月7 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中,俞敏洪在接受该刊记者采访时说:“当一只鸟在笼子里关太久,你把笼子拿掉,它也不会飞了。就像中国孩子到了美国,应该是非常快就会有创新能力,但是事实上要很久,因为思维模式的改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先生曾讲过一段与此相关的话。他说,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学习飞行,鸟类决定学习高等动物的榜样——人类,它们建起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把小鸟十几年关在学校里面学习飞行,给小鸟讲飞行课,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终于毕业了,当小鸟离开学校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小鸟并没有学会飞行。
结合俞敏洪和陈宇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童子伤”:在笼子里关得太久,尽管学习了关于飞行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仍然不会飞。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一
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审辩式思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国际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怎样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词汇之一。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学校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
在2002 年以前,美国的“研究生考试”——GRE 考试包括言语、数量和分析三个部分。在2002 年10 月推出的新GRE 中,原有的分析部分被放弃,增加了“分析性写作”部分。在ETS 官网上对“分析性写作”部分的说明是:“这部分测试审辩式思维和分析性写作技能(Measur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writing skills)”。
2005 年,美国的“高考”——SAT 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将原来的“言语(verbal)”部分改为“审辩式阅读(critical reading)”。美国70%的本科学位由组成美国州立大学联盟(American Association of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ASCU)和公立大学联盟( Association of Publicand Land-grant Universities,APLU)的520 所公立大学颁发。AASCU 和APLU为了对高等教育水平进行评估,尤其是为了对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水平进行评估,于2006 年共同推出了一个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自愿问责系统(VoluntarySystem of Accountability,VSA)”。VSA 为成员院校提供了一个进行高等教育评估的服务平台。在VSA 中,定义了4 项“核心教育成果(Core EducationalOutcomes)”:审辩式思维、分析性推理(analytical reasoning)、阅读和写作。
美国互相竞争的两大考试机构“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和“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共同承担了VSA 系统中对于“核心教育成果”的测试任务。在ETS 测试“核心教育成果”的测试《ETS 能力透视测试(ETS ProficiencyProfile, EPP)》和ACT 测试“核心教育成果”的《大学学术能力评估(CollegiateAssessment of Academic Proficiency,CAAP)》中,都将审辩式思维作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怎样发展孩子的审辩式思维?怎样保护孩子的创造性?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不懈追问”的习惯,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质疑,如果你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不轻易相信“正确答案”的习惯,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能受到保护,他的审辩式思维就可能得到发展,他就可能成长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一类的创新型人才。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二
怎样发展孩子的审辩式思维?怎样保护孩子的创造性?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第二要诀是“双向质疑”。
“不懈追问”的对象不仅是他人的看法,而且需要包括自己的看法。不仅要考虑到他人的看法未必正确,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看法未必正确。不仅要考虑到他人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偏见,也要考虑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偏见。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时时反思:我所摸到的“大象”,我自己关于“大象”的经验,是否就是“大象”的全貌?是否就是“大象”的完整形象?
美国没有宪法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实际履行着宪法法院的职责。最高法院有9 名大法官。只有涉及宪法解释的案件,只有少数具有判例性质的案件,才会上诉到最高法院审理。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需要由9 名大法官通过投票来做出裁决。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通常不会轻易将自己想象成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即使他把自己想象成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也不会轻易将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
即使他把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他也不会忘记在裁决中自己仅仅具有与其他8 位大法官同样的一票。即使他把自己想象为具有终极裁决权的唯独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他也不会忘记,司法权仅仅是互相分立、互相制约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中的一权。
基于“双向质疑”,孩子才会对新的事实、新的观点、新的视角保持开放的心态。事实上,在科学研究、历史研究和社会研究领域,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事实被发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观点被提出。只有对新事实、新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才可能持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基于“双向质疑”,孩子们才会理解,我可以有我的梦想,我的乌托邦,我的真理,我的答案和我关于“大象”的经验,别人也可以有别人的梦想,别人的乌托邦,别人的真理,别人的答案和别人关于“大象”的经验。孩子们才会理解,世上并没有客观的“真理”,只有主观的“真理”;世上并没有众人的“真理”,只有个人的“真理”;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同时,也能包容别人的“真理”。
如果你的孩子仅仅是单向地对他人不懈追问、不懈质疑,而不能双向地同时针对自己不懈追问、不懈质疑;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把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总是把自己想象成正义与邪恶的裁判员;如果你的孩子像今天网络上的一些人那样对别人的真理不包容,那么,你的孩子很难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果你能在引导孩子“不懈追问”的同时,引导孩子“双向质疑”,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能受到保护,他的审辩式思维就可能得到发展,他就可能成长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一类的创新型人才。
保护孩子创造性的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第二要诀是“双向质疑”。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三
在“不懈追问”中,在“双向质疑”中,都需要“拿证据说话”。具有创造性的人,既不会轻信他人的信口开河,武断裁判,自己也会尽量避免轻率判断,尽量避免想当然地做出选择。
在“拿证据说话”方面,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确实存在差异。许多中国人的观念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英雄,是好汉,考场上,比比看。如果考场上考不过你,我心服口服;许多美国人的观念则是:何以见得我考试考不过你,干工作就干不过你,请拿证据来。如果你拿不出证据,如果我是妇女,我就会到法庭告你歧视妇女。如果我是黑人,我就到法庭告你歧视黑人。因此,美国的考试机构在考试编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在法庭上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考试成绩与工作业绩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如果证据不足,就可能受到“歧视妇女”或“歧视黑人”的指控,就可能遭受重罚。
在招工招聘中采用考试,直接关系人的就业权利。如果考试不能保证“高分高能”,考生的就业权利就会受到侵害。何以见得我考试分数不高,工作就干不好?这本来是应该问一问的问题,这本来是应该要求考试主持机构提供证据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中历来缺乏“拿证据说话”的教育,结果这本该问一问的问题却很少有人问。笔者大半生从事考试研究工作,笔者清楚地知道,实际上,今天中国实施的许多考试都缺乏有效性的证据。优秀的教师通不过教师资格考试,经验丰富的银行业务骨干通不过会计师考试,计算机编程高手通不过计算机水平考试。另一方面,一些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在讲堂上站不住脚,一些通过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这类情况,比比皆是。
如果你要论证“中医有效”,你就要拿出这样的证据:屠呦呦教授从中草药中提炼出的青蒿素,在非洲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病人。
如果你要论证“集体经济不仅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可以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那么,你就要拿出这样的证据:2012 年,在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华西村创造的产值是13 亿元,南街村是6 亿元,而小岗村只有几百万元。(6 月10 日推出)如果你要论证“在公务员录用中应加强品德考查”,那么,你就要拿出这样的证据:一些能力很强的公务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乏自律能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道德败坏。如果你的孩子在“不懈追问”和“双向质疑”的时候不能“拿证据说话”,如果你的孩子在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不是“拿证据说话”,而是拿所谓的权威说话,拿教科书说话,那么,你的孩子很难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果你能在引导孩子“不懈追问”和“双向质疑”的过程中,拿证据说话,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能受到保护,他的审辩式思维就可能得到发展,他就可能成长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一类的创新型人才。
保护孩子创造性的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第二要诀是“双向质疑”,第三要诀是“拿证据说话”。
ISBN978730246945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小庆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