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目前国内创造心理学还是一片空白,寓乐湾在这方面,敢为国内各大高校和教育企业之先,与创造心理学专家教授林栩合作,着重关注创造心理学的发展及创造心理学是如何指导创客教育和创客发展、如何指导和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除了希望创造心理学在现实创客教学、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指导、促进作用,更期望借由这一理论的支撑,推动国内创造心理学和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找到并逐步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论。
名人推荐
创客需要的十种能力,创客教育需要的课程设计原则,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胜泉
当创客之风盛行于国内教育界时,我们深深感到需要足够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才能让教育不忘初心,不偏离轨道。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 新东方在线CEO 孙畅
有理论依据,有方法可落地,有可读的故事和情节,很难得一本工具书可以写得如此接地气。
——前微软中国副总经理 IBM大中华区战略区企业发展部总监 中科红旗创始CEO 中文在线文化教育产业基金管理台伙人 刘博
媒体推荐
创客需要的十种能力,创客教育需要的课程设计原则,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
当创客之风盛行于国内教育界时,我们深感,我们需要足够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才能让教育不忘初心,不偏离轨道。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在线CEO孙畅
有理论依据,有方法可落地,有可读的故事和情节,很难得一本工具书可以写的如此接地气。
——前微软中国副总经理、IBM大中华区战略区企业发展部总监、中科红旗创始CEO、中文在线教育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刘博
作者简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目录
第一部分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
第一节钱学森之问
第二节创客与创客教育
第三节STEM教育
第四节刨客教育与STEM教育
第五节创客教育与家庭教育
第二部分创造心理学
第一节什么是创造心理学
第二节敏锐的观察力:机敏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第三节持续的专注力:形成专注的良好习惯
第四节高超的记忆力:训练超凡的记忆能力
第五节熟练的经验转移能力:触类旁通地迁移经验
第六节丰富的联想能力:将资源联结起来
第七节灵活的思维能力:开启发散思维
第八节坚韧的意志力:驱动坚持到底的潜能
第九节独立的思想能力:激发新的思想灵感
第十节精准的预见能力:发掘超前的推断眼光
第十一节问题的解决能力:解决问题才能达成目标
附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青少年创造心理学
人性会进化。这是世上无数诚实的人努力工作、精进的一个根本假设。
人性进化的第一步是从野蛮走向规矩。野蛮是以冲动、疯狂、破坏、任性、不负责任、暴力、解恨为动力。野蛮潜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像笼中之兽,等待着机会,一个合情合理的机会,一个忍无可忍、等无可等的机会。一旦被释放出来,野蛮会让人兴奋、疯狂,又略带欣喜和恐惧。野蛮者赞赏行动、捕获、快速奏效,不计长远后果。野蛮有时也以一种诗情或玩笑的形式出现,但无论形式怎样花哨,野蛮者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或不顾他人的痛苦感受,或以他人的痛苦作为一己快乐之源。
从人性的层面上讲,人类进化的根本巨变不是直立行走、咿呀言语,而是规矩的建立。规矩始于界限的设定,对逞强欺弱、恣意妄为、顺手牵羊等野蛮习性设立一些限制。通过建立戒律和法则,让个人和社群脱离野蛮原始性,从规矩走向秩序,从秩序步入稳定。
然而一代人的秩序往往会成为另一代人的窒息。几十代人的宗法秩序与教化管制的后果是欧洲社会精英全面追求创造理性和自然生命的文艺复兴,是绘画、建筑、雕塑、科学鲜花的遍地绽放。那是人类的青春之歌,充满梦想和新视角,充满新发现的新时代,和着内在涌动的新的生命活力,如一支长长的号角,吹着一曲穿越几个世纪经久不息的刨造之歌。
创造,如太阳的光,照进天地生命里,把体内复活的力气唤醒,把潜藏在万物里繁衍的热情打开,在吐纳、伸展中加入身边的同族异类,加入自然生生不息的交响乐章。同大自然一样,人脑在意识的世界里也做着相似的刨造,它用意识的力量去关注、理解、整合生活中的元素,去构造一个更为合理、完美的认识。当一个记者或剧作家把收集的照片、记事条、评语、对话、想法都摊开在地上,准备编出一个自洽生动的故事时;当一位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整理新旧数据,想要构成一个新的更为完善的看法,来代替那个明显有漏洞的旧观念时,他们都是在用意识的光,刨造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设计。这种“新”有时只是相对于个人前一个时刻的思想状态而言的,而不一定代表群体思想史上的新。
除理性意识的自日型刨造外,创造还有一个黑夜的篇章。在“黑夜”里,创造者不再依靠光去构造图景。黑夜用她的心、她内在的眼睛去感触和寻找未知的方向。在黑夜里寻找,就像空气寻找火山的出口、蚯蚓寻找土中的道路,就像雕塑寻找罗丹的意图、梦想寻找梦者的信息。寻找,是人的爱在表达,而表达是爱在寻找。如果说白日的光是带着一种信心开始它构造的旅程,黑夜的心则带着一种焦虑、一种莫名的不安开始了它的探索。这两种过程有时交汇,便有了所谓凌晨四点的刨作,灵光泉涌:灵魂的光和欲泉的涌相遇在展曦里,便有了炉火纯青的画笔、一气呵成的设计、飞流直下的不朽诗句。
从野蛮到规矩,人类书写了古代历史。从规矩到刨造,人类书写着现代历史。如果刨造只被狭隘地理解为异想天开的孤僻行径,如果刨造仅仅是对陈腐规矩和社会权威的一种喘息反抗,那么青春少年也只能成为昙花一现、躁动、无理的代言人,成为成人世界期待尽快结束的一个荒诞梦魇。但如果创造是一种发现新知识、新答案、新的眼光和道路的探索过程,同这个世界的历史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带着这个世界的历史和生活向前进,那么青春之歌将从生到死,与生命同在。创造是对内在生命活力的一种彻底的、庄重的拥抱,而生命也在创造过程中升华进步。
所以扶持刨造就是赞助生命。用信心和富有乐观精神的阳光去迎接这个生命,用宽容耐心和美育的养料去浇灌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在温暖适度的生态环境里开花结果,让他们永葆青春健康之力。在人类社会的千头万绪里,再也没有比营造一个能鼓励和支持个体生命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为了生命,我们培育刨造,我们去寻找并加入地球母亲那酋昼夜不停、牛生不息的摇篮曲。
陈宏图教授写于美国哈佛大学
2016年5月
后记
作者从开始写这本书到写完这本书,已经过去一年了。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让我看到作者很焦急地想要尽快完成这本书,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这本书的出现可以帮忙扶正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帮忙解决老师在教授孩子时会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解答父母的一些疑问。
不忘初心
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更是全人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有情怀,有想法,更有自己的坚持。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心动了。不单单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缕教育的曙光,更是因为我敬佩作者的学识和能力。
当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行业: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开始被投入到教育行业:当越来越多的方法,开始被应用于教育行业,我们希望所有的这些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是有益、有用且合适的。
从心开始
我们偶尔也会回望,也会思考,现在的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需要什么。这些需要,有知识上的、有技能上的、有情感上的,也有人文关怀上的,甚至有心理健康上的。于是,我们用这些思考、回望,来面对现在的孩子、未来的需求。
这本书,从知识技能上,给予一定的补充:从情感上,给予一定的回应:从人文关怀上,给予一定的关注。同样,心理健康的层面是心理学相关书籍必须要关注的层面。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无论它是什么样的,无论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都值得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寻。
——郑州市政协教育委员、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国创客(香港)研究院研究员徐惠娟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定义和概念就是很好的例证。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因此可以概括为“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把事物的特性从同类、具体事物的身上抽取出来,即加以抽象。然后还要把抽象事物的属性加以分类,用词把一类事物标示出来,这就是概括。概念一旦形成,它又会帮助我们认识那些还没有被认识的新事物。例如,有了化学反应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判断任何一种变化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这自然增加了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也使我们接收新的知识成为可能。这就是人类学习的基本认知过程。
正是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思维才能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才能认识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事物内在的规律。因为人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所以人的认识又具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如果没有这种超越现实的能力,人的发明创造就不可能产生。
目前国内创造心理学还是一片空白,寓乐湾在这方面,敢为国内各大高校和教育企业之先,与创造心理学专家教授林栩合作,着重关注创造心理学的发展及创造心理学是如何指导创客教育和创客发展、如何指导和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除了希望创造心理学在现实创客教学、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指导、促进作用,更期望借由这一理论的支撑,推动国内创造心理学和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找到并逐步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论。
名人推荐
创客需要的十种能力,创客教育需要的课程设计原则,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胜泉
当创客之风盛行于国内教育界时,我们深深感到需要足够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才能让教育不忘初心,不偏离轨道。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 新东方在线CEO 孙畅
有理论依据,有方法可落地,有可读的故事和情节,很难得一本工具书可以写得如此接地气。
——前微软中国副总经理 IBM大中华区战略区企业发展部总监 中科红旗创始CEO 中文在线文化教育产业基金管理台伙人 刘博
媒体推荐
创客需要的十种能力,创客教育需要的课程设计原则,本书都给出了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
当创客之风盛行于国内教育界时,我们深感,我们需要足够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才能让教育不忘初心,不偏离轨道。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在线CEO孙畅
有理论依据,有方法可落地,有可读的故事和情节,很难得一本工具书可以写的如此接地气。
——前微软中国副总经理、IBM大中华区战略区企业发展部总监、中科红旗创始CEO、中文在线教育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刘博
作者简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目录
第一部分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
第一节钱学森之问
第二节创客与创客教育
第三节STEM教育
第四节刨客教育与STEM教育
第五节创客教育与家庭教育
第二部分创造心理学
第一节什么是创造心理学
第二节敏锐的观察力:机敏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第三节持续的专注力:形成专注的良好习惯
第四节高超的记忆力:训练超凡的记忆能力
第五节熟练的经验转移能力:触类旁通地迁移经验
第六节丰富的联想能力:将资源联结起来
第七节灵活的思维能力:开启发散思维
第八节坚韧的意志力:驱动坚持到底的潜能
第九节独立的思想能力:激发新的思想灵感
第十节精准的预见能力:发掘超前的推断眼光
第十一节问题的解决能力:解决问题才能达成目标
附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青少年创造心理学
人性会进化。这是世上无数诚实的人努力工作、精进的一个根本假设。
人性进化的第一步是从野蛮走向规矩。野蛮是以冲动、疯狂、破坏、任性、不负责任、暴力、解恨为动力。野蛮潜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像笼中之兽,等待着机会,一个合情合理的机会,一个忍无可忍、等无可等的机会。一旦被释放出来,野蛮会让人兴奋、疯狂,又略带欣喜和恐惧。野蛮者赞赏行动、捕获、快速奏效,不计长远后果。野蛮有时也以一种诗情或玩笑的形式出现,但无论形式怎样花哨,野蛮者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或不顾他人的痛苦感受,或以他人的痛苦作为一己快乐之源。
从人性的层面上讲,人类进化的根本巨变不是直立行走、咿呀言语,而是规矩的建立。规矩始于界限的设定,对逞强欺弱、恣意妄为、顺手牵羊等野蛮习性设立一些限制。通过建立戒律和法则,让个人和社群脱离野蛮原始性,从规矩走向秩序,从秩序步入稳定。
然而一代人的秩序往往会成为另一代人的窒息。几十代人的宗法秩序与教化管制的后果是欧洲社会精英全面追求创造理性和自然生命的文艺复兴,是绘画、建筑、雕塑、科学鲜花的遍地绽放。那是人类的青春之歌,充满梦想和新视角,充满新发现的新时代,和着内在涌动的新的生命活力,如一支长长的号角,吹着一曲穿越几个世纪经久不息的刨造之歌。
创造,如太阳的光,照进天地生命里,把体内复活的力气唤醒,把潜藏在万物里繁衍的热情打开,在吐纳、伸展中加入身边的同族异类,加入自然生生不息的交响乐章。同大自然一样,人脑在意识的世界里也做着相似的刨造,它用意识的力量去关注、理解、整合生活中的元素,去构造一个更为合理、完美的认识。当一个记者或剧作家把收集的照片、记事条、评语、对话、想法都摊开在地上,准备编出一个自洽生动的故事时;当一位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整理新旧数据,想要构成一个新的更为完善的看法,来代替那个明显有漏洞的旧观念时,他们都是在用意识的光,刨造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设计。这种“新”有时只是相对于个人前一个时刻的思想状态而言的,而不一定代表群体思想史上的新。
除理性意识的自日型刨造外,创造还有一个黑夜的篇章。在“黑夜”里,创造者不再依靠光去构造图景。黑夜用她的心、她内在的眼睛去感触和寻找未知的方向。在黑夜里寻找,就像空气寻找火山的出口、蚯蚓寻找土中的道路,就像雕塑寻找罗丹的意图、梦想寻找梦者的信息。寻找,是人的爱在表达,而表达是爱在寻找。如果说白日的光是带着一种信心开始它构造的旅程,黑夜的心则带着一种焦虑、一种莫名的不安开始了它的探索。这两种过程有时交汇,便有了所谓凌晨四点的刨作,灵光泉涌:灵魂的光和欲泉的涌相遇在展曦里,便有了炉火纯青的画笔、一气呵成的设计、飞流直下的不朽诗句。
从野蛮到规矩,人类书写了古代历史。从规矩到刨造,人类书写着现代历史。如果刨造只被狭隘地理解为异想天开的孤僻行径,如果刨造仅仅是对陈腐规矩和社会权威的一种喘息反抗,那么青春少年也只能成为昙花一现、躁动、无理的代言人,成为成人世界期待尽快结束的一个荒诞梦魇。但如果创造是一种发现新知识、新答案、新的眼光和道路的探索过程,同这个世界的历史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带着这个世界的历史和生活向前进,那么青春之歌将从生到死,与生命同在。创造是对内在生命活力的一种彻底的、庄重的拥抱,而生命也在创造过程中升华进步。
所以扶持刨造就是赞助生命。用信心和富有乐观精神的阳光去迎接这个生命,用宽容耐心和美育的养料去浇灌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在温暖适度的生态环境里开花结果,让他们永葆青春健康之力。在人类社会的千头万绪里,再也没有比营造一个能鼓励和支持个体生命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为了生命,我们培育刨造,我们去寻找并加入地球母亲那酋昼夜不停、牛生不息的摇篮曲。
陈宏图教授写于美国哈佛大学
2016年5月
后记
作者从开始写这本书到写完这本书,已经过去一年了。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让我看到作者很焦急地想要尽快完成这本书,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这本书的出现可以帮忙扶正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帮忙解决老师在教授孩子时会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解答父母的一些疑问。
不忘初心
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更是全人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我们有情怀,有想法,更有自己的坚持。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心动了。不单单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缕教育的曙光,更是因为我敬佩作者的学识和能力。
当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行业: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开始被投入到教育行业:当越来越多的方法,开始被应用于教育行业,我们希望所有的这些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是有益、有用且合适的。
从心开始
我们偶尔也会回望,也会思考,现在的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需要什么。这些需要,有知识上的、有技能上的、有情感上的,也有人文关怀上的,甚至有心理健康上的。于是,我们用这些思考、回望,来面对现在的孩子、未来的需求。
这本书,从知识技能上,给予一定的补充:从情感上,给予一定的回应:从人文关怀上,给予一定的关注。同样,心理健康的层面是心理学相关书籍必须要关注的层面。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无论它是什么样的,无论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都值得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寻。
——郑州市政协教育委员、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国创客(香港)研究院研究员徐惠娟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定义和概念就是很好的例证。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因此可以概括为“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把事物的特性从同类、具体事物的身上抽取出来,即加以抽象。然后还要把抽象事物的属性加以分类,用词把一类事物标示出来,这就是概括。概念一旦形成,它又会帮助我们认识那些还没有被认识的新事物。例如,有了化学反应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判断任何一种变化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这自然增加了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也使我们接收新的知识成为可能。这就是人类学习的基本认知过程。
正是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思维才能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才能认识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事物内在的规律。因为人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所以人的认识又具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如果没有这种超越现实的能力,人的发明创造就不可能产生。
ISBN | 7115457255,9787115457257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 林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