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 王承文 7520300919,978752030091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承文,湖南常德市澧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道教经典和道教史、敦煌学、隋唐史、华南区域史研究。着有《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等。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国哲学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2005年、2013年、2015年,三次获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序言
上编
第一章漠晋道教窘戒制度和神圣空间构建论考
第一节论汉晋道教斋戒制度和神圣空间的来源——以道教“静室”渊源和性质为中心的考察
一引言
二早期天师道“静室”舆漠代“请室”和“静室令”的差别
三先秦至魏晋祭祀斋戒制度与“斋宫”“斋室”和“静室”的来源
四汉晋道教“静室”和“斋室”与斋戒制度的阐系
五漠晋道经所见“静室”其他名称及其与斋戒制度的阐系
六对汉臀道教“静室”两个相关问题的再讨论
七结语
第二节汉晋道教神圣空间与斋戒仪式的起源和展开——以道教“静室”和“斋堂”为例
一引言
二古代国家祭祀中的“斋宫”和“斋室”舆汉晋道教“静室”在交通神灵功能上的相通
三古代国家祭祀斋戒和早期道教斋戒中的“守静”与“静室”名称的来源
四从“静室”看漠晋道教“斋仪”的起源和展开
五古代国家祭祀与古重宝经集体性斋戒仪式的来源
六从早期天师道“治堂”到古置宝经“斋堂”:道教集体性“神圣空间”的重要转变
七结语
第三节从斋戒规范论古代国家祭祀对汉晋道教的影响
一古代祭祀斋戒类型和“沐浴”规定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二古代祭祀斋戒禁酒肉和“荤辛”等规定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三古代祭祀斋戒对男女性关系的规定及其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四古代祭祀斋戒远离“秽恶”的规定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五后论
第二章漠晋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渊源及其舆佛教关系论考
第一节古代国家祭祀与汉晋道教定期斋戒制度的渊源——以“八节斋”来源为中心的考察
一引言
二《礼记·月令》等所见祭祀斋戒与“八节斋”最早的渊源
三古代国家“八节之日”祭祀和斋戒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太平经》与早期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来源论考——以道教“八节斋”为起点的考察
一《太平经》舆古代国家“八节之日”祭祀和斋戒的阐系
二《太平经》与道教“八节之日”修斋的早期形态
三《太平经》与道教神灵的定期考校及其思想来源
四《太平经》舆神灵定期考校内容以及斋戒悔过的应对方式
五《太平经》奥“晦朔弦望”作为道教定期斋戒日期的渊源
六结论
第三节从“八节斋”论汉唐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演变
一汉代《老子中经》舆“八节斋”等定期斋戒制度
二东晋南朝上清派的“八节斋”以及定期斋戒制度
三古灵宝经对汉晋道教“八节斋”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影响
四结语
第四节漠晋道教定期斋戒与佛教“布萨”制度阗系论考
一早期印度佛教“半月半月布萨”制度及其内涵
二六朝汉译佛经所见每月“布萨”次数差异及其原因辨析
三中国本土定期斋戒与佛教“布萨”制度根本性差别辨析
四中国佛教在家信徒“月六斋”与本土斋戒制度的关系
五《增壹阿含经》等汉译佛经“月六斋”神置考校与道教的阐系
六后论
下编
第三章敦煌本《灵宝经目》舆古灵实经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上)
第一节古灵宝经中《灵寅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的关系论考
一引言
二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两种分类法的由来
三古量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的关系
四余论
第二节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的主神观念
一“元始旧经”中的主神“元始天尊”及其表现方式
二古灵宝经“新经”中的“元始天尊”以及主神观念
三古灵宝经“新经”中的“天尊”“元始”“元始天王”和“太上虚皇”等与主神的关系
四研究古置宝经主神观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论“元始旧经”“新经”与“三洞经书”思想的关系
一“元始旧经”与道教“三洞经书”观念的创立
二古灵宝经“新经”对“三洞经书”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三对中古道教“三洞经书”思想研究中几种主要观点的辨析
四结语
……
第四章敦煌本《灵宝经目》舆古灵宝经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下)
第五章陆修静对古灵宝经的整理及其道教信仰转变论考
跋语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7520300919,978752030091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承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