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的行动者网络:闽南永春漆篮变迁考察》 郭荣茂 978703053500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传统手工技艺的行动者网络:闽南永春漆篮变迁考察》适合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专业领域人员,以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人员参阅。

作者简介

郭荣茂,1984年4月生,福建省永春县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多项,在《科学学研究》《东南学术》《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相关研究
第三节本书意义
第四节写作思路与叙述框架
第二章研究设计与调查区域
第一节分析工具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三节调查区域的界定
第四节漆篮手工技艺及其习俗
第三章漆篮手工技艺的历史渊源及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传统社会时期的永春漆篮
第二节计划经济时期的永春漆篮
第四章市场经济时期漆篮手工业的变化、困境和机遇
第一节漆篮生产组织的变化
第二节行业群体成员行为控制的变迁与社会流动
第三节文化观念与艺术风格的变化
第四节漆篮手工技艺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第五章漆篮生产组织的重建与新技艺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招募成员的策略
第二节永春漆篮工艺组织的重构
第三节漆篮公司与家庭户的并存及其运作模式
第四节保护与发展漆篮技艺行动者网络的形成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艺美术行业同其他手工业一道,顺利地实现了全面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合作化以后,集体经济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合作组织成立起来以后产生的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1956年全国工艺美术合作组织的产值达1.89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近一倍。1955年全国工艺美术合作社社(组)员平均工资,比1952年提高了1.65倍。1956年调整工资以后,又有了增长。此后,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要求,即“实用、经济、美观”。然而,这是一个过于笼统的要求,它使不同的手工艺品种类在有不同的用途时无所适从,结果出现了许多轻率改造传统工艺的行为,还导致了传统工艺的行业结构的不平衡。到80年代,国家对传统工艺生产的要求,依然是“工艺品实用化和日用品工艺化”,这种虽表面看起来十分全面的提法,在现实中推行却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永春漆篮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工艺美术”这个名词的使用,同样是模糊了传统工艺的两种属性,怎样继承传统和如何服务现代,这个本应明确的问题在此缠绕在一块就变得十分复杂。
ISBN978703053500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荣茂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