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江绍伦,出生于香港,1961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长教育及文化心理学。先后在皇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及多伦多大学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曾以社会开发专家身份服务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基金、世界银行等。现任多伦多大学终身荣休教授,世界和平奖颁发委员会审裁理事。出版专著四十五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热心社会服务,所获荣誉包括:加拿大国家勋章、世界和平奖、耶路撒冷圣十字爵士、英女皇金禧奖、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多元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及多项荣誉博士。
目录
传统与新生魅力从《易》至今的人本禅
统合儒、道、释的中国禅
禅入民间影响世界
爱的心悟日行
禅影响国际思潮禅诗化育高丽日本
英文新诗的禅源
爱生惜死的禅勇
禅塑造日本文化禅的唯美和世用
日本禅的国际幻想
得闲情入禅境闲情的美乐人生
书法禅悦对弈闲
水墨画与禅境
品禅诗悟禅智禅诗的自由意境
古今中外诗禅一家
禅的随缘自适
静啖诗味闲且乐
禅的今天与明天闲坐看青山
禅的古今慈悲关爱
禅本的菜根做人态度
后记
序言
禅的特点是澄明心境,开启智慧。本书阐释中国禅的当前意义和应用,以它的三重意蕴为基础:
(一)人本质自由自主。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生命意义,成功者为造福人间而自豪和安乐,失败者为祸及他人而蒙羞和不安。不过不失而满足者可以安心,不满足者可能焦虑和埋怨,由自己决定。
(二)人有自悟的能力,从生活中认识自己的本性和可能,并积极建造高尚和幸福的人生。
(三)生命空寂,我们赤身而来,亦赤身回归自然。所以禅宗主张俭朴和美悦的生活,静观世界,用智慧丰富人生。
用现代心理学释禅,安全感和自由是学习知识和创新行为的基本条件。所以我用了不少篇幅讲述安心和自由的现代意义,引用各种各样的成功者为例。他(她)们为自己建立的生命状况,足以让我们反观自己,悟见健康而丰足的人生道路。
中国禅很大程度造就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审美性格。它也影响了西方从中世纪迈向现代的文化思潮。今天,西方人渴求安心,却因为好战和过强的物欲而不得安心。他们所需的大量心理治疗,从心理辅导到精神分析到意义疗法,大师们皆从禅取智。本书约有一半篇幅叙述这些史实和发展。
爱是生命必需的养分。禅心慈悲,慈助生长,悲拔苦难,合起来是大爱,出自真心。心理学释爱,说明一个人必须受到爱的感染,才能爱他人和布施;必须热诚自爱,才能与人分享爱的情感。对此,佛经和禅智都有充分的叙述,见于本书各章。
什么是禅呢?禅源于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其理念和应用都不是一本书所能说尽的。现代西方学者有一个简化的说法:禅的人生即是自我醒觉,在生活中与自己和环境和平相处,维持一种简朴及快乐的生活模式。这包括弃除不需要的东西,凝聚经验而非物质,尊贵自己和他人,享受真我,安乐幸福。
我于本书述禅,不限于禅在中国,而是叙述禅在世界各国,怎样影响近年间的人类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以及禅在当前及未来世界如何推进人类的教育和福祉。我的叙述以经验为本,以人类多彩多姿的奋斗成绩为例,以开阔视野和提高醒觉为目的。
早在距今四五百年前,禅的概念和智慧已经传遍亚洲和欧洲,成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养分和动力。我奇怪中文书籍少有提及这样重要的史实,而满足于重复禅宗的传灯故事。本书打破这一传统,带读者开拓眼界,并从远方轰轰烈烈的历史变动事实反观中国文化的光芒,期望得到读者垂注、省思。
苟若有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而达致开悟、安心,无限祝祷。
江绍伦
2013年夏于多伦多大学
后记
本书连接《活用孔子:安身立命》和《活用老子:安心自在》两书,阐述禅宗对人心的解释和运用。这三本书共同构成中华文化对人心的全面解说,十分精彩,与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相比,毫不逊色。
写完本书,我圆了一个半生的心愿,这个心愿包括两个方面:一、整理儒、道、禅的综合智慧,用清晰通俗的叙述,呈现它在千年历史中,塑造中国人的人格和风范,使我们表现得勤奋、自信、包容、谦和、关爱、慈悲、悠闲、淡泊、知足、快乐以及随缘自适,安居于任何多变又充满烦恼的时空之中。二、依照近千年的世界史迹和欧美学者的人脉关系,说明中华文化关于心的智慧怎样影响人类思潮和精神状态。
前者是多数中国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觉(selfawareness),不论身在何处都心记自己具有这些品质,不要出卖同类。
后者是一些外国有识之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期望(expectation),喜欢向中国朋友谈论和学习。
我自己的“身份自觉”从幼年开始,我生长在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入学读书认识其他人后,就知道不要在言行表现上有差错,不要偏离父母的教诲。等到我于1958年去加拿大读书以后,那份自觉更为敏锐,无时不心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所遇到的同胞大多数也一样,尽心尽力地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一种难以说清的微妙意识(consciousness),含着良知和责任。
文化责任既任重道远,又十分贴身,无时无地不在不见。特别在新移民多的社会,如加拿大等,平日所见的每十人中便有至少三人穿戴民族服装或头饰的。这些“文化行李”(cultural baggage)看似轻便,实则负有沉重心意和勇气。我每每在雪地里看见印度妇女穿着轻薄的“纱丽”,裙脚染着斑斑雪污,便敬佩她们的执着。
中国人的文化行李所载的是智慧和心。智慧是一种心灵素质和运筹能力,不只是外观可见的东西。所以背负者必须勤于寻找和学习,深入赏识自己驮着的是一些怎样的瑰宝,磨炼心灵,以求互相配合,变能力为产品和高贵行止表现。这是对文化传承的承担,也是个人在日益透明的整个世界格局中的负责表现。
为此,我努力熟悉自己的文化行李,不论在私在公都不辜负它的高贵内涵。通过这三本书,我向同胞们献出我的心得,期望大家共同分享令多少外国人羡慕的我们的璀璨文化行囊。
我不想提又不能不提,在近一百年里,太多中国学者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宣扬中华文化的“封建吃人”与“落后”,鼓动青年们用尽心力去破坏并为之感到羞耻,至今犹是。我们的教育至今仍然未能积极引领学生发掘和庆幸中华文化的深湛智慧,实在愧对祖宗,更对不起后代,必须改变。
最后,我诚心说明,我的写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我期望太高,能力不足。我如今把一些种子播下土地,恳望能够引起他人共同耕耘,期待开花。
2013年6月18日
文摘
版权页:
针对人类这种错用聪明的罪行,学者进行深切的反思,尤其谴责美国用原子弹滥杀平民,还振振有词,说是为“民主正义而战”。原始的反思说明,在大自然中,动物进行弱肉强食,只为自己生存,毫不多杀,为何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骄傲地展示文明,却为了某种意识形态(ideology),向同类进行浪费性的杀害(wasteful killing)呢?
生命意义
这是一个本体论(ontology)的问题,由哲学家和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解释为“生存的基础”(ground of being)。他锐意寻找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以及每个人对寻找并实现这一意义的行为和心思。
田立克生活在20世纪人类最烦恼的年代,对生命意义及行为,做出权威的研究,综合运用神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学科的方法和知识。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江绍伦,出生于香港,1961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长教育及文化心理学。先后在皇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及多伦多大学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曾以社会开发专家身份服务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基金、世界银行等。现任多伦多大学终身荣休教授,世界和平奖颁发委员会审裁理事。出版专著四十五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热心社会服务,所获荣誉包括:加拿大国家勋章、世界和平奖、耶路撒冷圣十字爵士、英女皇金禧奖、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多元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及多项荣誉博士。
目录
传统与新生魅力从《易》至今的人本禅
统合儒、道、释的中国禅
禅入民间影响世界
爱的心悟日行
禅影响国际思潮禅诗化育高丽日本
英文新诗的禅源
爱生惜死的禅勇
禅塑造日本文化禅的唯美和世用
日本禅的国际幻想
得闲情入禅境闲情的美乐人生
书法禅悦对弈闲
水墨画与禅境
品禅诗悟禅智禅诗的自由意境
古今中外诗禅一家
禅的随缘自适
静啖诗味闲且乐
禅的今天与明天闲坐看青山
禅的古今慈悲关爱
禅本的菜根做人态度
后记
序言
禅的特点是澄明心境,开启智慧。本书阐释中国禅的当前意义和应用,以它的三重意蕴为基础:
(一)人本质自由自主。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生命意义,成功者为造福人间而自豪和安乐,失败者为祸及他人而蒙羞和不安。不过不失而满足者可以安心,不满足者可能焦虑和埋怨,由自己决定。
(二)人有自悟的能力,从生活中认识自己的本性和可能,并积极建造高尚和幸福的人生。
(三)生命空寂,我们赤身而来,亦赤身回归自然。所以禅宗主张俭朴和美悦的生活,静观世界,用智慧丰富人生。
用现代心理学释禅,安全感和自由是学习知识和创新行为的基本条件。所以我用了不少篇幅讲述安心和自由的现代意义,引用各种各样的成功者为例。他(她)们为自己建立的生命状况,足以让我们反观自己,悟见健康而丰足的人生道路。
中国禅很大程度造就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审美性格。它也影响了西方从中世纪迈向现代的文化思潮。今天,西方人渴求安心,却因为好战和过强的物欲而不得安心。他们所需的大量心理治疗,从心理辅导到精神分析到意义疗法,大师们皆从禅取智。本书约有一半篇幅叙述这些史实和发展。
爱是生命必需的养分。禅心慈悲,慈助生长,悲拔苦难,合起来是大爱,出自真心。心理学释爱,说明一个人必须受到爱的感染,才能爱他人和布施;必须热诚自爱,才能与人分享爱的情感。对此,佛经和禅智都有充分的叙述,见于本书各章。
什么是禅呢?禅源于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其理念和应用都不是一本书所能说尽的。现代西方学者有一个简化的说法:禅的人生即是自我醒觉,在生活中与自己和环境和平相处,维持一种简朴及快乐的生活模式。这包括弃除不需要的东西,凝聚经验而非物质,尊贵自己和他人,享受真我,安乐幸福。
我于本书述禅,不限于禅在中国,而是叙述禅在世界各国,怎样影响近年间的人类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以及禅在当前及未来世界如何推进人类的教育和福祉。我的叙述以经验为本,以人类多彩多姿的奋斗成绩为例,以开阔视野和提高醒觉为目的。
早在距今四五百年前,禅的概念和智慧已经传遍亚洲和欧洲,成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养分和动力。我奇怪中文书籍少有提及这样重要的史实,而满足于重复禅宗的传灯故事。本书打破这一传统,带读者开拓眼界,并从远方轰轰烈烈的历史变动事实反观中国文化的光芒,期望得到读者垂注、省思。
苟若有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而达致开悟、安心,无限祝祷。
江绍伦
2013年夏于多伦多大学
后记
本书连接《活用孔子:安身立命》和《活用老子:安心自在》两书,阐述禅宗对人心的解释和运用。这三本书共同构成中华文化对人心的全面解说,十分精彩,与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相比,毫不逊色。
写完本书,我圆了一个半生的心愿,这个心愿包括两个方面:一、整理儒、道、禅的综合智慧,用清晰通俗的叙述,呈现它在千年历史中,塑造中国人的人格和风范,使我们表现得勤奋、自信、包容、谦和、关爱、慈悲、悠闲、淡泊、知足、快乐以及随缘自适,安居于任何多变又充满烦恼的时空之中。二、依照近千年的世界史迹和欧美学者的人脉关系,说明中华文化关于心的智慧怎样影响人类思潮和精神状态。
前者是多数中国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觉(selfawareness),不论身在何处都心记自己具有这些品质,不要出卖同类。
后者是一些外国有识之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期望(expectation),喜欢向中国朋友谈论和学习。
我自己的“身份自觉”从幼年开始,我生长在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入学读书认识其他人后,就知道不要在言行表现上有差错,不要偏离父母的教诲。等到我于1958年去加拿大读书以后,那份自觉更为敏锐,无时不心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所遇到的同胞大多数也一样,尽心尽力地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一种难以说清的微妙意识(consciousness),含着良知和责任。
文化责任既任重道远,又十分贴身,无时无地不在不见。特别在新移民多的社会,如加拿大等,平日所见的每十人中便有至少三人穿戴民族服装或头饰的。这些“文化行李”(cultural baggage)看似轻便,实则负有沉重心意和勇气。我每每在雪地里看见印度妇女穿着轻薄的“纱丽”,裙脚染着斑斑雪污,便敬佩她们的执着。
中国人的文化行李所载的是智慧和心。智慧是一种心灵素质和运筹能力,不只是外观可见的东西。所以背负者必须勤于寻找和学习,深入赏识自己驮着的是一些怎样的瑰宝,磨炼心灵,以求互相配合,变能力为产品和高贵行止表现。这是对文化传承的承担,也是个人在日益透明的整个世界格局中的负责表现。
为此,我努力熟悉自己的文化行李,不论在私在公都不辜负它的高贵内涵。通过这三本书,我向同胞们献出我的心得,期望大家共同分享令多少外国人羡慕的我们的璀璨文化行囊。
我不想提又不能不提,在近一百年里,太多中国学者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宣扬中华文化的“封建吃人”与“落后”,鼓动青年们用尽心力去破坏并为之感到羞耻,至今犹是。我们的教育至今仍然未能积极引领学生发掘和庆幸中华文化的深湛智慧,实在愧对祖宗,更对不起后代,必须改变。
最后,我诚心说明,我的写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我期望太高,能力不足。我如今把一些种子播下土地,恳望能够引起他人共同耕耘,期待开花。
2013年6月18日
文摘
版权页:
针对人类这种错用聪明的罪行,学者进行深切的反思,尤其谴责美国用原子弹滥杀平民,还振振有词,说是为“民主正义而战”。原始的反思说明,在大自然中,动物进行弱肉强食,只为自己生存,毫不多杀,为何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骄傲地展示文明,却为了某种意识形态(ideology),向同类进行浪费性的杀害(wasteful killing)呢?
生命意义
这是一个本体论(ontology)的问题,由哲学家和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解释为“生存的基础”(ground of being)。他锐意寻找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以及每个人对寻找并实现这一意义的行为和心思。
田立克生活在20世纪人类最烦恼的年代,对生命意义及行为,做出权威的研究,综合运用神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学科的方法和知识。
ISBN | 9787516632284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 江绍伦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