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营销创什么业:创业营销的精益策略及心理学应用》 马洪海 7519428117,978751942811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马洪海著的《不懂营销创什么业(创业营销的精益策略及心理学应用)》以精益和心理学的视角,给已经创业者和准备创业者最实际的指导,告诉读者如何把创造价值,创造客户变成实际的路线图。本书从分析商业需求开始,教导创业者如何把市场、客户、产品、路径等,一一在自己的企业落地。简单、幽默、接地气。以本书为主体的演讲,在深圳举办40余场次,影响人群超过3000人次。本书主体演讲也是深圳大学全校公选课程(2学分)的内容。从精益与心理学角度告诉同学们如何一开始就做对,减少浪费。

作者简介

马洪海,营销咨询顾问,百科全书式人物,深圳大学创业学院创业导师,深圳市高瞻智囊公司总经理。

1989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靠自学修完自学考试计算机本科全部课程。先后从事教师、实习医生、新闻、健康管理、企业管理等工作。2003年后进入商界,担任过多家公司高管,曾受管理学大师罗伯特斯威博士(德鲁克弟子)教诲。并在世界顶级精益咨询公司GEMBA任职。

2009年于深圳创办高瞻智囊科技公司。曾受邀在中国兵器、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等授课。辅导过数百家企业,大部分为利基市场前三甲,目前正带领团队致力于构建精益营销生态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营销的本质
营销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条件下,营销变了吗
营销的基本功能
理解市场
区分客户和用户
钱从哪里来
怎么样在市场当中活下来
快速迭代你的赚钱模式
第二章 市场推广的精益策略
目标市场与目标客户
顾客涉人理论
选择样本
选择最佳路径
创造热点
策略
聚焦
第三章 新产品形成与推广的心理学
差异化及其形成原理
《水平营销》与信息交合论
社会阶层与产品定位
新产品形成的功能定义
创造突破性产品
老产品的改良与升级
换个角度理解客户
杜宾销售法
形成定势
第四章 初创型企业营销管理
营销需要管理
传统营销管理理论
初创型企业的营销管理
结果导向还是流程导向
营销管理的基本逻辑
手段与目标
初创型企业的品牌认知与建设
第五章 营销管理工具及精益营销路线图
营销工具有哪些
再谈互联网
理解精益,减少浪费
构建自己的精益营销路线图
后记

序言

从没有想过会有一天,尚未创业成功的我竟然给其他创业者当导师;更没有想过,作为公益讲座的课程竟然可以走进深圳大学的课堂,成为全校公选的学分课程。高兴之余,又诚惶诚恐。高瞻智囊公司已经成立8年了。8年来我们服务过世界500强,服务过国内众多利基市场的前三甲客户,在营销管理与控制领域,我们已经成为实际上的领导者。我们有能力通过精益策略使组织的成熟度在营销领域做到4级,这已大大超出了很多管理顾问思考的范围。2015年起,我们服务过的企业级学员甚至包括数位拥有DBA学位的专家,我这个半路出家的顾问俨然成为领域专家。但每次有人这么称呼我,我依然觉得害臊。一个人获得赛跑的第一名,不见得这个人真的是飞毛腿,也有可能是竞争者不堪一击。虽然跑在前面让我的虚荣心有些许满足,但面对中国中小企业实际的营销管理水平,我感到深深不安。
迄今为止,我遇到的最有良知也最清醒的专家,是王嘉陵教授。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经在IBH担任过副总裁的学者在其著作《决策思维》中把能力定义为:技能+资源。这是对能力最科学、最接近真相的定义。
创业的条件远比就业复杂、残酷,但“双创”如火如荼,连大学生也被鼓励投身其中。大部分创业伙伴无论是技能还是资源都严重匮乏,把这些缺乏训练的士兵投放到战场一线,其结果可想而知。依照大数法则一定会有幸运儿剩下来,更多的人则会成为牺牲品。大海从来不在乎把哪条鱼拍上沙滩,但是小鱼和小鱼的父母一定在乎!
民众总是擅长行动而拙于思考。法国社会学者勒庞写于130年前的《乌合之众》里描述的社会群体状况,依然适用于当今中国现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加大了民众的盲目性。
讲常识竟然可以成为一门生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常识,从2015年11月开始,我们和各大孵化器合作,对创业伙伴开展关于创业营销的常识性讲座,本书就是讲座内容的一个总结。半年的时间内,我们竟然成了深圳“第一名”,电视台也数次报道。这显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们创业伙伴的基础是多么的糟糕。因此当书尚未出版的时候,我真心希望书的内容越早被忘掉越好!倘或读者在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则是对沙滩漫步的老男孩最大的奖赏!
马洪海
2017年4月

后记

我这个人虽然比较爱学习,也算得上读过不少书、写过不少文章乃至于发过不少的牢骚,但真正努力把一本书写完还是头一遭。有许多书列出了提纲,甚至已经动笔写一半了,最终还是放弃了。原因不是江郎才尽,而是实在不愿意像母鸡一样非得要下蛋。就算是这一次,其实也是勉为其难,要不是我的同事楼新海先生下达了死命令,估计这本书永远也写不完。所以如果你在本书中读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请首先感谢他。
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觉得自己这点水平实在有限,怕文字流传出去有碍观瞻、以讹传讹。古人讲立德、立功,而后立言。我既没有立德,更没有立功就开始立言,以最底层的心理暗示论,这叫德不配位。至于变成文字出版,今天出版业发达,出版一本书是件轻松的事,再也不会有像我当初在报纸上发布处女作时的兴奋。当年一篇小小的豆腐块都意味着被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对于文艺青年犹如金榜题名。那时候的稿费不到10块钱,还得从报社寄到单位,领取那汇款时无论是同事还是邮局的女出纳敬佩的眼神简直就像看着今天中彩500万的幸运儿。
遗憾的是文艺青年最终还是向时代投了降,我不仅喜欢钱,还喜欢得不得了。从跨入商界开始就努力想着变成某某第二,可惜在商海折腾多年,离成功还是很遥远。好比我们公司既要赚钱,又要堂堂正正地靠专业赚钱,这多多少少是跟自己过不去。只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还不愿意服输,于是就有了一些所谓的经验,挂上专家的名头乃至于把讲常识变成一门生意,而我最终还是希望能讲讲专业。
以此作为后记,感谢同事的帮助。无论什么时候,高瞻智囊的同事都像我的家人,给我动力,给我无私的帮助。他们是楼新海、黄兴灿、曾湘庭,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楼新海像一个赶车的农夫,经常挥舞鞭子让我这匹老马加快步伐;黄兴灿给我的文稿做修饰、整理和校对;而曾湘庭小姐则承担了本书的出版、联络、策划、设计等工作。
再次感谢他们!
感谢深圳大学及深圳大学创业学院的陈一鸣博士,是他们的务实、专注、与时俱进让我赶上了好的机遇,不然我这个中专生绝不可能站上大学的讲台。至少在没有验证之前,他们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幸运的是我没有给他们添麻烦。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没有他们在背后的支持我们连创业的可能性都不具备。
万物和合而生,所有对征途上的我们提供帮助的朋友,感谢你们。
马洪海
2017年4月

文摘

后悔带不来任何收益。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创业失败后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人,是极少数。当我面向大学生群体讲这个课题的时候,一开始我就会告诉莘莘学子,今天讲的方法不一定能保证你成功,但会减少你失败的概率。我更关心的是经历过一次甚至数次失败后,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而不是自暴自弃。
讲到个人的历史,我也许算得上资深创业者。我做过小学老师;当过实习医生;后来到媒体做发行、广告以及专题部记者;再后来被哈尔滨的一位老朋友拖下海。从2003年到来深圳创办高瞻智囊之前,6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折腾。每次经历的公司都很短命,以至于朋友说我命不好。我先后担任过6家公司的空降兵,2次算是成功,4次失败。做得不好,被解职;带领团队不到2月业绩翻了10余倍,却因为所谓的功高盖主被开除。期间,曾经与台湾的老板一起,做了个类似于支付宝的结算系统,虽然我们幸运地和马云同步,但却没有马云的幸运,事业以失败告终并且赔得倾家荡产。直到2009年6月在深圳创办高瞻智囊公司,我才算定下来。至今,也没有成功,只是公司还活着而已。
8年来,高瞻智囊一直专注于营销领域,从营销管控咨询到营销管控软件(高瞻智囊是深圳市双软认证企业),再到营销专业人才库。我们的客户从世界500强,到中国很多利基市场的前三甲企业。作为一家微型的公司,我们在专业方面有点优势了。我们也曾经和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交过手,并且取得了一些小成功。如果把我在上海与别人合作的时问也算上,在营销领域,我算是有将近9年的顾问经历。这期间,我拜访过数以干计的公司。粗略统计,除了一些500强或者大型国企外,有超过90%的企业老总是搞营销出身。至于从技术、HR、财务、行政或者其他岗位出身的老板,概率非常低,就算有,也一定后来从事过营销或者有营销高手一起参与创业。这是本人的经验,不属于非常严谨的数据,其实也没有必要特别地严谨,就算基于常识,大家也知道营销对于创业走向成功的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营销的成功就一定不会有创业的成功。
目前中国大概有7000万营销人员,粗略统计,受过专业训练的营销人员不到1%(关于专业训练很容易引发争议,到底什么是专业训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听过课、参加过所谓培训的算是专业人员吗?尤其是喜欢“想成功先发疯”的成功学训练算是专业吗?)。而受过专业训练的营销管理人才更是风毛麟角。曾经是最容易就业的市场营销专业,口碑变得非常糟糕。作为创客,我参与过大约20次路演,让人吃惊的是,作为评委的嘉宾和创业导师,对营销的理解也没有多少是对的。很多嘉宾的点评甚至连常识都没有。P3-4
ISBN7519428117,9787519428112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马洪海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