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 马晶 7519500756,978751950075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由时事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晶,女,1979年生,吉林省松原市人。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师,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曾主持完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韩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对东北亚安全局势的影响研究”,公开发表了“论韩美全面战略同盟关系及未来走向”、“朴槿惠时代的韩国东北亚政策分析与中国的应对”、“冷战后韩国对美政策调整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韩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及其影响”、“韩俄政策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等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学术界对韩国外交的研究
第三节研究内容
第四节研究方法
第一章韩国东北亚政策的形成
第一节韩国东北亚政策形成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韩国东北亚政策的环境分析
第三节韩国东北亚政策的目标
第四节韩国东北亚政策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韩国对美政策与韩美关系
第一节冷战时期韩国“一边倒”的对美政策
第二节冷战结束后韩国对美的政策调整
第三节韩美同盟关系存在的问题
小结
第三章韩国对日政策与韩日关系
第一节韩日会谈与韩日关系正常化
第二节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冷战后若即若离的韩日关系
第四节龃龉不断的韩日军事关系
小结
第四章韩国对俄政策与韩俄关系
第一节韩国的北方政策与韩苏建交
第二节冷战后韩俄政治关系的演变
第三节韩俄经贸关系的稳步发展
第四节韩俄加强能源合作
小结
第五章韩国东北亚政策展望
第一节朴槿惠政府东北亚政策的调整方向
第二节朴槿惠政府东北亚政策面临的挑战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第二,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对于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持积极态度,中韩自贸区对中国的意义非同寻常。中韩自贸区谈判是中国迄今为止覆盖领域最广、涉及贸易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之前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也比较小,而韩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自贸区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在贸易领域开放程度的实质性提升,它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转型升级,而且对于增强中国经济在本地区的吸引力,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而美国力推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被认为是其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抓手。事实上,美国就是要以TPP来引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并将中国排挤在外,而这和中国主导创建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的谈判形成潜在的竞争关系,TPP一旦谈成,将会对中国的贸易和安全构成威胁。中韩FTA的建立,将使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使中韩两国逐渐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对于中国来讲,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自TPP的压力,避免中国在美国力图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将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
第三,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欧洲自二战之后便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起来,而东北亚各国虽然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但是经济合作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直以来,中韩两国都致力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将实现经济现代化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经济合作,将睦邻友好、互助合作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战略。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韩国政府提出的发展、繁荣政策以及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的战略是一脉相通的,中韩FTA的建立正是韩国实施其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和组成部分。中韩两国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建立自贸区将极大促进两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中韩FTA战略为突破口,使其成为在东北亚地区互补性的国际分工结构中实现的第一个FTA,将为未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经验和平台,为东北亚区域经济融合做出重要贡献。
ISBN7519500756,9787519500757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马晶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