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017年6月刊)》 王立翔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书法(2017年6月刊)》编辑推荐:魏晋士人面对社会动乱,作出了“全身远害”的政治性退避,从而把精力投注到书法艺术上来,从对书法的爱恋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在许多文人士子的笔下,书法已不再是信手随意的书写,而提升到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文化的境界。如果照这样分析下去,“兰亭精神”恰恰是否定人为的评比和过度的技术化,但除了技法又没有更客观的评比方法,这真是一个悖论。

目录

经典
汉代书法
《石门颂》选
清代书法
何绍基临《石门颂》册(下)
视野
书法论坛
草书与抽象表现主义——兼论“现代书法”的无名化
书法的自律追求及其利弊
书法作品意义的阐释机制——从怎样评价一件书法作品谈起
《书法》四十年
今犹未悔劫《书法》
我与《书法》杂志
研究
书法史料
新见北魏《封之秉墓志》研究
题于此·记于此·书于此——浅析杨维桢晚年在浦东交游的笔墨情性
“二□”字体与持风的相关问题刍议
彭城一老——读张伯英札
《柳木崖北魏造像记》书法特色及相关问题初探
呈学者风范蕴书卷气息——孙儆及其甲骨文书法
学术专题
高等教育视域下的碑帖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试析基层文化馆(站)、社区中老年书法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书道井进多元统一——谈中小学书法教育
辨锋形识管态察腕指——小学书法教学中需加强的三个环节
篆刻
朵云印评
名胜印迹
武汉名胜印
印社介绍
海上小刀会
印人介绍
李文骏刻《心经》
徐无闻篆刻选
翰墨
书法课堂
名家临名帖——梁山献临颜真卿《祭侄文稿》(二)
朵云书翰
《张迁碑》解析(六)
书法门诊室
《石门颂》简析(下)
孤臣与狂书——浅析王铎魔幻主义书风(下)
书法展厅
翰墨同行——松江区青年书法篆刻系列展(第六期)
百载公论自有期——徐无闻书法
书法杂志主编——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谢全胜
·柯学刃
·秦朋
·倪和军
朵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
札记
五百年前——《学书札记》之六
大康直言是非——紫竹斋艺话(续二十九)
竹堂笔记(四十五)
朝花夕拾(文摘)
时空
欢迎关注《书法》杂志微信公众号!
广告
《书法》杂志四十年书法四十年征文启事
第十届中国重阳书画展公告
东西南北
童门之谊金石永年——宝甓斋师生金石书画展等
北游——杨涛书法作品展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将书法的形式构成视为书法的内容,这种选择就是存在问题的形式构成当然是书法的重要或主要内容,但是不应该极端地将它规定为书法的.....内容。书法艺术的结构是复杂的,一件作品既有形式构成层面,也有意蕴构成层面。书法的形式构成层面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书法的意蕴构成层面包括题材、风格、流派、意境。无论是对书法形式构成层面的观察,还是对书法的意蕴构成层面的分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和历史性,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应该遭到漠视或放弃,否则都有可能导致对书法的偏顿理解和片面阐释。例如,书法的题材问题。书法作品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大抵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题材。题材在书法艺术并不拥有至高的地位。但是,它也并非可以忽略的因素。立场不同的人们,对书法题材的看法大相径庭。张怀瑾在其《文字论》中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代表了书法观众的角度和书法鉴赏的角度。但是,书法作者的角度则大有不同,书法家们在创作之时多半重视题材的取用,他们精心地构思与选择特定的题材,对他们来说,题材并非无足轻重,题材会关联到他们的技术优劣、临场勇怯、面貌丰寡和激情强弱,所以他们在题材方面坚持多向拓展、不断尝试、耐心选择,希望最大程度地实现题材与技术、题材与意境等方面的高度契合。
ISBN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王立翔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