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就饿了:一些有关食物的八卦》 指间沙 7532162249,978753216224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多年来,指间沙一直被当成沪上知名的娱乐专栏作者,直到她写出了《舌尖上的上海》,读者才知道,原来她写美食也写得那么好。《看着看着就饿了——一些有关食物的八卦》是她第一次“食色合一”,把娱乐八卦与各路美食相结合,写出了一本“活色生香”的书。
写娱乐八卦的人很多,写美食的人也很多,但两者都写得好,而且能把两者放在一起写的,屈指可数。而且,指间沙是古典文学专业出身,她把做学术的严谨也用到了她的文章中,无论是八卦,还是美食,她都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比如《豪情万丈的生蚝》,她既能热辣辣地写谢霆锋任达华等明星对生蚝的特殊喜好,又能非常文艺地引用村上龙与村上春树描写生蚝的文字,两者水乳交融,和谐地在一篇文章中互相映衬。
日剧里有句台词说:“吃饭是最好的。人初次认识一个人,想和那个人成为朋友、想成为它的恋人,这么想的话,首先就好似一起吃饭。”指间沙用这一本书,细细讲述食物与我们所有人的关系,讲述即使是最简单、最日常的食物,也可以承载人世间最复杂最曲折的感情,因为“食物是种奖励,是种期待,是想要爱一个人时源源不断想靠近的亲密”。

作者简介

指间沙,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喜爱有趣的冷门知识、复杂的多元文化,从小热衷收集影视娱乐八卦、抄录各类美食文字,向往“食色合一”的生活。从《上海壹周》起步,目前为《新京报》《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等报刊供稿,著有《舌尖上的上海》,译有《手绘餐桌上的小食光》。

目录

序:吃饭是最好的
馋影录
超级侦探的上等胃
亲热之前吃什么
下等口味大满足
算算叔吃了几碗米饭
有力气的炸酱面
独自吃饭的女人
天才的蛋包饭
腌蟹迷魂记
炸鸡压倒一切
面包的好心情
一只青春的西瓜
草莓最好的时光
万能的鸡汤
细微之别
治愈系美食
挑食的理由
吃一顿花言巧语
二次元美食的真实
大牌胃口
女明星爱吃肉
春天的鲜肉和咸肉
好女孩与好蛋糕
豪情万丈的生蚝
相逢一碗面
赴一场火锅约会
记得以前穷中吃
高傲的蛋炒饭
突然想吃巧克力
明星的食物癖好
女星的厨艺等级
爸爸下厨记
拍戏时吃什么
星光照进夜宵
拿什么喂给你,我的明星
明星婚宴
怎样吃才能瘦
从小到大的肥肉
金城武爱吃的
第一夫人烹饪比赛
偶像明星开饭店
生与死的味道
忘忧的食莲人
奥斯卡之宴
鱼蛋的正能量
宅时代的外卖
私人口味
爱吃的人总有点懒
花开如牛肉
拿波里没有拿波里意面
无处不在的方便面
上海女子的家宴
面拖蟹不加蛋
甜咸之争
什么都是元宝
年味满满的狮子头
小笼馒头的万诱引力
岁月的月饼
正能量的肉包子
错误的布朗尼
公主的冰激凌
酿味(代后记)

序言

吃饭是最好的

你是不是经常在看戏的时候被馋到呢?我就是。
小时候看《西岳奇童》,向往热腾腾刚蒸出来的“九牛二虎”。《西洋古董洋果子店》才看了第一集,就奔下楼买了块聊胜于无的蛋糕啃。看艾曼纽·贝阿演《天使在人间》时想吃炸薯条,看杜琪峰的《神探》时一遍遍咂摸:“红烧翅,蒸条石斑,再来半只炸子鸡,一碗白饭。”总之,注意力老是会被食物吸引过去。
日本电影《烧肉世家》中,山田优端着盆一样大的碗吃拌饭,爷爷说:“吃饭是最好的。人初次认识一个人,想和那个人成为朋友、想成为他的恋人,这么想的话,首先就是一起吃饭。”
一言难尽的感情总会藏在食物里。《天下无贼》中的刘若英在片尾默不作声地吃北京烤鸭。她怀着身孕,化悲痛为食欲,不停地用薄饼卷鸭肉往口中送,吃得嘴角流油、沾满酱汁,眼泪慢慢流下来。人生有那么多别离那么多眼泪,仍旧要硬生生地、坚定地吃完面前这一只硕大的烤鸭,情绪是多么饱满,有力量。
食物浓缩着根本的人生态度。《泰囧》里王宝强是做葱油饼的,每天卖800只,秘方是:只能由我自己做。这一点与《料理仙姬》类似。苍井优开的一升庵,坚持用稻草烧稻米,坚持传统工艺做豆腐,坚持用本枯节木松鱼干,坚持文火煮五小时不去棱角的萝卜,坚持不开分店。所以,前赴后继的美食片都在对抗这个工业化速成时代,透着不可思议的责任感与理想精神。是的,正是因为现实里越来越稀缺理想精神,我们才更需要这些美食故事。
这本书有关食物的影像演绎,还包含一些有关食物的小八卦与私人记忆。“馋影录”记录的多是影视剧里的美食。食物配上故事,总会显出一种特别的力量,让观者也跟着沉迷进去。所以,小津安二郎电影里的那碗茶泡饭一定不是寻常味;《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里的玫瑰鹌鹑也仿佛烧着了我们的心;而《倒数第二次恋爱》里的熟女们说:“吃了特级食物,就会变成特级女人。”此话真是吃货界的至理名言啊。
“大牌胃口”探讨的是明星与食物的恩怨情仇。鲍德里亚写过:“告诉我你扔的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你你是谁。”若斯特说过:“告诉我你引用谁,我将告诉你你是谁。”著有《味觉生理学》的萨瓦兰则宣称:“我从饮食内容就能看透一个人。”知道一个人喜欢吃什么,也等于透露给他者:我是谁。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汤唯的经纪团队要将“回锅肉”改成“香菇菜心”,也可以想象那个拍琼瑶片时爱买零食吃又乐于“见者有份”的赵薇。一生都很窈窕高雅的奥黛丽·赫本,最爱吃番茄酱意大利面与黑巧克力,你是不是因此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私人口味”则记述了一些我自己经常吃到的家常味道,面拖蟹、小笼包、蛋饺、红烧狮子头……仍旧与文艺娱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舌头是会成长的,有些人长大后就能欣赏苦瓜或香菜了,而有些人永远沉溺于草莓珍珠奶茶或巧克力水果奶昔。美食也是判断别人是否同属一个时代的标志,等同接头暗号。或许一旦开始怀念某样食物时,人就忽然像杨德昌《一一》里的小男生一样,感到自己也老了。
世界高级餐厅都明白一个道理:“你卖的不只是食物,而是背后的故事。”本书想换种方式,通过或文艺或八卦的故事来另类地感知一下食物。
想象一下吧,希望能馋到你。

文摘

插图:
ISBN7532162249,9787532162246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指间沙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