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极化微波成像》研究极化微波成像和极化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技术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应用技术等三部分。
作者简介
杨汝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开展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微波成像技术、超分辨率信息处理、干涉微波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系统、混沌信号SAR和SAR雷达制导技术等微波成像雷达新技术,新体制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1.1.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发展
1.1.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层次分类和工作方式
1.1.3极化干涉SAR
1.1.4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1.1.5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定标技术
1.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处理
1.2.1极化SAR图像的分析和统计特性
1.2.2极化SAR图像的相干斑抑制
1.2.3极化SAR图像的增强处理
1.2.4极化SAR目标极化分解
1.2.5极化SAR目标检测
1.2.6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类
1.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应用技术
1.3.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表面参数反演
1.3.2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信息处理
1.3.3简缩极化与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技术
1.3.4地形方位向倾斜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影响
1.4全书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基础
2.1电磁波的基本理论
2.1.1电磁波的特性与基本场方程
2.1.2电磁波的传播
2.2电磁波的极化特征及其表征
2.2.1极化椭圆
2.2.2Jones矢量与极化比
2.2.3Stokes矢量与Poincare极化球
2.3部分极化电磁波的表征
2.4极化电磁波的收发与天线
2.4.1电磁波的发射
2.4.2全极化电磁波的接收
2.4.3部分极化电磁波的接收
2.4.4天线的极化匹配
2.5目标极化散射特性的表征
25.1FSA—BSA约定
2.5.2相干散射目标的表征——极化散射矩阵
2.5.3去极化目标的表征
2.6极化基变换
2.7极化合成与极化特征图
2.7.1概述
2.7.2目标的散射模型及其特征图
2.8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3.1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3.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层次分类
3.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
3.3.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参数
3.3.2极化特征参数
3.4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工作方式
3.4.1极化时间分割工作方式
3.4.2极化频率分割工作方式
3.4.3极化编码分割工作方式
3.4.4方位向极化空间分割成对脉冲串方式
3.4.5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方式
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4.1概述
4.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4.2.1干涉SAR测量的基本原理
4.2.2干涉SAR测量的去相关效应
4.2.3干涉SAR测量误差分析
4.2.4干涉SAR数据处理流程
4.3标量干涉与矢量干涉
4.4极化干涉相干最优理论
4.4.1幅度相干最优算法
4.4.2相位相干最优算法
4.5相干散射分解
4.6极化干涉SAR相干区域理论
4.6.1相干区域理论
4.6.2相干区域形状参数提取
4.7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简缩极化和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5.1概述
5.2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模式
5.3简缩极化SAR数据重建全极化SAR数据
5.3.1地物媒质对称性的影响
5.3.2运用反射对称性条件重建全极化数据
5.3.3π/4摸式简缩极化协方差矩阵重建
5.3.4DCP模式简缩极化协方差矩阵重建
5.3.5CTIR模式简、缩极化协方差矩阵重建
5.3.6实验及结果分析
5.4简缩极化SAR的极化分类分析
5.4.1简缩极化SAR数据分类方法
5.4.2实验结果及分析
5.5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5.6简缩极化干涉SAR数据重建全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
5.6.1π/4简缩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重建
5.6.2DCP简缩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重建
5.6.3CTLR简缩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重建
5.6.4实验结果厦分析
5.7简缩极化干涉SAR相干最优
5.7.1简缩极化干涉幅度相干最优
5.7.2简缩极化干涉相位相干最优
5.7.3实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定标技术
6.1合成孔径雷达定标技术
6.1.1系统误差源
6.1.2定标技术相关概念
6.1.3系统定标模型
6.1.4系统内定标
6.1.5系统外定标
6.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定标技术
6.2.1系统定标模型
6.2.2系统定标基本方法
6.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内定标
6.3.1内定标通路分析
6.3.2串扰分析
6.3.3通道串扰及不平衡度的标定
6.4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外定标算法
6.4.1混合点目标和分布目标的定标算法——vanZyl算法
6.4.2极化数据相位和串扰定标的统一算法——Quegan定标方法
6.4.3分布目标定标算法——Sarabandi算法
6.4.4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后验定标方法
6.4.5点目标定标算法——Whitt算法
6.4.6JPL极化定标方法
6.5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外定标算法的适用条件与精度分析
6.5.1混合点目标和分布目标定标算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分析
6.5.2分布目标定标算法的精度分析
6.5.3点目标定标算法的精度分析
6.6小结
参考文献
……
第7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析
第8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统计特性
第9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相干斑抑制
第10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增强处理
第11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目标极化分解
第12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
第13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类
第14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表面参数反演
第15章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
第16章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
第17章地形方位向倾斜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影响及补偿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外定标是利用地面有源目标本身产生的或无源目标散射产生的定标信号来标定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这些地面目标可以是雷达横截面积已知的人造点目标(如各种角反射器和有源转发器等),也可以是散射特性已知且均匀稳定的分布目标(如热带雨林、大片的均匀草地等)。
外定标用来确定被测地物目标的绝对散射系数。外定标的过程与正常成像过程相同,只是在成像区域内存在散射特性已知的参照目标,因此通过外定标可以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信号发射、大气传播、回波接收、数据下传和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整体的端到端校准。而对于如天线方向图、轴向增益与指向、系统线性动态范围以及大气传播影响等,只能用外定标技术测定。
3.内定标与外定标结合
外定标技术对雷达设备要求简单。但要进行完整的外定标,需要摆放大量定标参照目标且对摆放要求(位置、指向精度等)较高;要求点目标的RCS相对于摆放背景区域大很多;而且在很多区域(如山区、海面等)定标器无法放置。由于雷达系统性能与温度和时间状态有关,且是一个较快的变化过程;而外定标受到定标场限制,能够进行外定标的时间和次数有限。因此,仅仅进行外定标很难满足实际定标的需要。
《极化微波成像》研究极化微波成像和极化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技术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应用技术等三部分。
作者简介
杨汝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开展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微波成像技术、超分辨率信息处理、干涉微波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系统、混沌信号SAR和SAR雷达制导技术等微波成像雷达新技术,新体制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1.1.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发展
1.1.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层次分类和工作方式
1.1.3极化干涉SAR
1.1.4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1.1.5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定标技术
1.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处理
1.2.1极化SAR图像的分析和统计特性
1.2.2极化SAR图像的相干斑抑制
1.2.3极化SAR图像的增强处理
1.2.4极化SAR目标极化分解
1.2.5极化SAR目标检测
1.2.6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类
1.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应用技术
1.3.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表面参数反演
1.3.2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信息处理
1.3.3简缩极化与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技术
1.3.4地形方位向倾斜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影响
1.4全书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基础
2.1电磁波的基本理论
2.1.1电磁波的特性与基本场方程
2.1.2电磁波的传播
2.2电磁波的极化特征及其表征
2.2.1极化椭圆
2.2.2Jones矢量与极化比
2.2.3Stokes矢量与Poincare极化球
2.3部分极化电磁波的表征
2.4极化电磁波的收发与天线
2.4.1电磁波的发射
2.4.2全极化电磁波的接收
2.4.3部分极化电磁波的接收
2.4.4天线的极化匹配
2.5目标极化散射特性的表征
25.1FSA—BSA约定
2.5.2相干散射目标的表征——极化散射矩阵
2.5.3去极化目标的表征
2.6极化基变换
2.7极化合成与极化特征图
2.7.1概述
2.7.2目标的散射模型及其特征图
2.8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3.1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3.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层次分类
3.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
3.3.1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参数
3.3.2极化特征参数
3.4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工作方式
3.4.1极化时间分割工作方式
3.4.2极化频率分割工作方式
3.4.3极化编码分割工作方式
3.4.4方位向极化空间分割成对脉冲串方式
3.4.5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方式
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4.1概述
4.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4.2.1干涉SAR测量的基本原理
4.2.2干涉SAR测量的去相关效应
4.2.3干涉SAR测量误差分析
4.2.4干涉SAR数据处理流程
4.3标量干涉与矢量干涉
4.4极化干涉相干最优理论
4.4.1幅度相干最优算法
4.4.2相位相干最优算法
4.5相干散射分解
4.6极化干涉SAR相干区域理论
4.6.1相干区域理论
4.6.2相干区域形状参数提取
4.7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简缩极化和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5.1概述
5.2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模式
5.3简缩极化SAR数据重建全极化SAR数据
5.3.1地物媒质对称性的影响
5.3.2运用反射对称性条件重建全极化数据
5.3.3π/4摸式简缩极化协方差矩阵重建
5.3.4DCP模式简缩极化协方差矩阵重建
5.3.5CTIR模式简、缩极化协方差矩阵重建
5.3.6实验及结果分析
5.4简缩极化SAR的极化分类分析
5.4.1简缩极化SAR数据分类方法
5.4.2实验结果及分析
5.5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5.6简缩极化干涉SAR数据重建全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
5.6.1π/4简缩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重建
5.6.2DCP简缩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重建
5.6.3CTLR简缩极化干涉互协方差矩阵重建
5.6.4实验结果厦分析
5.7简缩极化干涉SAR相干最优
5.7.1简缩极化干涉幅度相干最优
5.7.2简缩极化干涉相位相干最优
5.7.3实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定标技术
6.1合成孔径雷达定标技术
6.1.1系统误差源
6.1.2定标技术相关概念
6.1.3系统定标模型
6.1.4系统内定标
6.1.5系统外定标
6.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定标技术
6.2.1系统定标模型
6.2.2系统定标基本方法
6.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内定标
6.3.1内定标通路分析
6.3.2串扰分析
6.3.3通道串扰及不平衡度的标定
6.4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外定标算法
6.4.1混合点目标和分布目标的定标算法——vanZyl算法
6.4.2极化数据相位和串扰定标的统一算法——Quegan定标方法
6.4.3分布目标定标算法——Sarabandi算法
6.4.4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后验定标方法
6.4.5点目标定标算法——Whitt算法
6.4.6JPL极化定标方法
6.5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外定标算法的适用条件与精度分析
6.5.1混合点目标和分布目标定标算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分析
6.5.2分布目标定标算法的精度分析
6.5.3点目标定标算法的精度分析
6.6小结
参考文献
……
第7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析
第8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统计特性
第9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相干斑抑制
第10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增强处理
第11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目标极化分解
第12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
第13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类
第14章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表面参数反演
第15章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
第16章简缩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处理
第17章地形方位向倾斜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影响及补偿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外定标是利用地面有源目标本身产生的或无源目标散射产生的定标信号来标定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这些地面目标可以是雷达横截面积已知的人造点目标(如各种角反射器和有源转发器等),也可以是散射特性已知且均匀稳定的分布目标(如热带雨林、大片的均匀草地等)。
外定标用来确定被测地物目标的绝对散射系数。外定标的过程与正常成像过程相同,只是在成像区域内存在散射特性已知的参照目标,因此通过外定标可以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信号发射、大气传播、回波接收、数据下传和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整体的端到端校准。而对于如天线方向图、轴向增益与指向、系统线性动态范围以及大气传播影响等,只能用外定标技术测定。
3.内定标与外定标结合
外定标技术对雷达设备要求简单。但要进行完整的外定标,需要摆放大量定标参照目标且对摆放要求(位置、指向精度等)较高;要求点目标的RCS相对于摆放背景区域大很多;而且在很多区域(如山区、海面等)定标器无法放置。由于雷达系统性能与温度和时间状态有关,且是一个较快的变化过程;而外定标受到定标场限制,能够进行外定标的时间和次数有限。因此,仅仅进行外定标很难满足实际定标的需要。
ISBN | 9787115636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杨汝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