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排气检验:标准解析、设备原理、技术方法与应用》 双菊荣, 王伯光 978703053246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机动车排气检验:标准解析、设备原理、技术方法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机动车及相关专业师生、机动车排气检验从业人员参考阅读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1.1汽车的基本结构
1.2摩托车的基本结构
1.3发动机基础知识
1.3.1发动机的分类
1.3.2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1.3.3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3.4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3.5点燃式发动机与压燃式发动机的主要差别
1.4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成因与危害
1.4.1机动车排气中有害物质的形成机制
1.4.2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危害
1.4.3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影响与危害特征
1.5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防治
1.5.1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1.5.2新生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
1.5.3机动车排气检测与维修制度
思考题
第2章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解析
2.1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概述
2.2主要名词与术语解释
2.3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解析
2.3.1简易瞬态工况法
2.3.2稳态工况法
2.3.3双怠速法
2.3.4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的排放限值
2.4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测试方法解析
2.4.1加载减速法
2.4.2自由加速烟度法
2.4.3压燃式发动机汽车的排放限值
2.5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解析
2.6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
2.6.1摩托车双怠速法测试方法
2.6.2摩托车的排放限值
2.7环保配套的机动车行业标准
2.8简易工况法排放限值地方标准的制定
2.9检测方法的选用
思考题
第3章机动车排气检测设备的构成与原理
3.1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设备的分类
3.2常规仪器设备或装置的构成与原理
3.2.1五气分析仪的构成与原理
3.2.2不透光烟度计的构成与原理
3.2.3滤纸式烟度计的构成与原理
3.2.4底盘测功机
3.2.5气体流量分析仪
3.2.6发动机转速计
3.2.7环境参数仪
3.3简易工况法设备的构成与测量原理
3.3.1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的构成与测量原理
3.3.2稳态工况法设备的构成与测量原理
3.3.3加载减速法设备的构成与测量原理
3.4简易工况法设备工控软件的主要功能
3.4.1简易工况法设备工控软件的相似功能介绍
3.4.2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工控软件的主要功能
3.4.3稳态工况法设备工控软件的主要功能
3.4.4加载减速法设备工控软件的主要功能
3.5点燃式发动机车辆排气检测设备的性能比较
3.6压燃式发动机车辆排气烟度检测设备性能比较
思考题
第4章机动车排气检测方法
4.1机动车排气检测业务流程
4.1.1排气抽检业务流程
4.1.2排气定期检验业务流程
4.2机动车排气检测安全防范措施
4.2.1排气抽检安全防范措施
4.2.2排气定期检验安全防范措施
4.2.3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
4.3点燃式发动机车辆的转速与车速操控方法
4.4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检测方法
4.4.1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流程
4.4.2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检测操作技巧
4.4.3其他注意事项
4.5稳态工况法排气检测方法
4.5.1稳态工况法检测业务流程
4.5.2稳态工况法排气检测操作技巧
4.5.3其他注意事项
4.6双怠速法排气检测方法
4.6.1双怠速法排气检测流程
4.6.2双怠速法排气检测操作技巧
4.6.3其他注意事项
4.7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检测方法
4.7.1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检测流程
4.7.2加载减速法测试挡位选择技巧
4.7.3其他注意事项
4.8自由加速烟度法排气检测方法
4.8.1自由加速烟度法排气烟度检测流程
4.8.2自由加速烟度法排气烟度检测操作技巧
4.8.3其他注意事项
4.9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
思考题
第5章机动车排气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5.1机动车排气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素
5.2机动车排气检验过程的质控节点
5.3机动车排气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5.3.1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
5.3.2设备的预热控制
5.3.3五气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措施
5.3.4不透光烟度计和滤纸式烟度计的质量控制措施
5.3.5底盘测功机的质量控制措施
5.3.6气体流量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措施
5.3.7环境参数仪的质量控制
5.4测试车辆质量控制措施
5.5排气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5.1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5.5.2稳态工况法排气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5.5.3双怠速法排气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5.5.4加载减速法排气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5.5.5自由加速烟度法排气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5.6报告编制、校核与签发过程的质量控制
5.7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崽考题
第6章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的能力建设
6.1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主要工作模式
6.2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的规划设计
6.2.1检验机构建设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6.2.2检验场地的整体规划设计
6.2.3排气检测线厂房的规划设计
6.3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基础设施与软件能力建设
6.3.1检验机构的一般建设流程
6.3.2排气检测线的厂房建设
6.3.3排气检测设备的选用
6.3.4其他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
6.3.5排气检验机构软件能力建设
6.4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6.4.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6.4.2计量认证技术准备工作
6.4.3计量认证申请与现场评审
6.5排气检验业务联网申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1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车辆预检要求
附录2不透光烟度计的特性
附录3稳态工况法排气分析结果的修正方法
附录4加载减速法测量功率的修正方法
附表1底盘测功机的模拟惯量和模拟阻力常数
附表2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过程数据记录内容
附表3简易瞬态工况法设备检测结果记录内容
附表4稳态工况法设备过程数据记录内容
附表5稳态工况法设备统计结果记录要求
附表6加载减速法设备记录的过程数据内容
附表7加载减速法设备统计结果记录内容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新建或搬迁检验机构应先进行业务量调查与预测分析,然后确定安全检验与排气检验检测线的设置数量。排气检验应根据排气检验的车辆类别,以及地方规定的排气检验方法,配备相应的简易工况法排气检测设备。排气检验线的基本设置一般可以考虑为两条轻型汽油车排气检测线、一条轻型柴油车排气检测线和一条重型柴油车排气检测线。如检测业务量较小,在地方管理许可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不专门设置轻型柴油车检测线,将其中一条轻型汽油车检测线改为轻型柴汽混合检测线。如检测业务量较大,则可以适当增加轻型汽油车排气检测线和重型柴油车排气检测线数量,检测线的增加主要依据检验机构的检验车辆种类情况确定,以满足良好完成检验工作为原则。
(2)如场地许可,检验机构还应按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思路,预留检测线扩建场地。此外,检验机构也应综合考虑安全检验与排气检验能力的匹配问题,应尽量保证安全检验与排气检验业务顺畅衔接,避免因检验能力的不匹配,在两项检验业务之间引起车辆拥堵,影响检验业务的开展。
ISBN978703053246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双菊荣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