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丛书:辛弃疾》 刘中昧 7508532600,978750853260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48303 类别: 图书 文学 诗歌词曲
编辑推荐

辛弃疾一生不曾改变他炽热的爱国情怀与宏伟的报国理想,辛词将豪放发挥到...,豪放之中,又多悲壮之气,但也不乏婉约、平淡、清丽的佳作。辛弃疾将一切可写之事都写入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清刘熙载《艺概》)其艺术语言更是变化多端,是词在语言艺术上的一次重要革新。本书解析深入细致,是进入辛弃疾人生和艺术世界的桥梁。

作者简介

刘中昧,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长于古典诗文赏析,发表有相关论文、赏析文章多篇。

目录

辛弃疾简介
念奴娇(我来吊古)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满江红(过眼溪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丑奴儿近(千峰云起)
清平乐(绕床饥鼠)
清平乐(茅檐低小)
清平乐(连云松竹)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沁园春(叠嶂西驰)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绿树听鹈鸠)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永遇乐(千古江山)

序言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诗歌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这套“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由此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
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生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此年代文学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本书系介绍的诗人、词人,如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南唐的李煜,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是中国诗歌史上耀眼的星座。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克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宛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由此,本书系的每一本书不仅引导读者欣赏、涵泳中国古典诗歌佳作,同时也带着读者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代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诗人、词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限于编辑水平,书中会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文摘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题解
淳熙二年(1175)春末夏初,辛弃疾由建康再调京师临安,任仓部郎官。是年七月,出为江西提点刑狱使。此词约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当时辛弃疾驻节赣州,常经造口。一次,他抚今追昔,心潮难平,在造口石壁上写下了这首词。

评解
词的上片以忆旧发端,下片即景抒情。八句四十四字,饱含着辛弃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忧虑。明人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中赞此词“忠愤之气,拂拂指端”。《菩萨蛮》这个词牌,自晚唐五代以来一直是人们用来抒写儿女柔情或小事小景的短调。辛弃疾却用它来写大题材,发大感慨,其宏大气魄令人叹服。近人梁启超言:“《菩萨蛮》如此大声鞺鞳,未曾有也。”
ISBN7508532600,9787508532608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作者刘中昧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