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0期)》 李鸿谷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848663 类别: 图书 期刊杂志 社会万象
编辑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宵夜里的中国(2017年第30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

名人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宵夜里的中国(2017年第30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

媒体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

作者简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主编:李鸿谷

目录

封面故事
广州、成都、武汉、青岛、杭州一线考察
宵夜里的中国
食在广州:宵夜的派系与风情
不鲜不食,也是一种精神
广州宵夜关键词:镬气
夏夜,那些广州街头的汤汤水水
成都:吃得闹热,请得淡薄
失落的哲孟雄:锡金问题始末
封面故事
美食地理:新华公园
曲终人未散,跟叫吃烧烤
李淳,我的“于勒小馆”
武汉深夜寻食:从小龙虾到草根家常
宵夜地理:年轻美食博主的话语权
裸妆和素颜:武汉小龙虾的两张面孔
吉庆街和早期的武汉宵夜岁月
青岛夜食的海味、回味与新味
老青岛人的仲夏夜:“哈啤酒,吃蛤蜊”
拉面、野馄饨,温暖疲惫的胃
杭州夜摊,平民世界的安稳
江湖夜饭店:天天旺30年
“烧鸟屋”的妥协
社会
时事:失落的哲孟雄:锡金问题始末
经济
市场分析:去杠杆继续升级
商业:被资本热捧的无人便利店才刚上路
商业:奔驰的下半程
到阿维尼翁过戏剧节
文化
戏剧:到阿维尼翁过戏剧节
话题:《三个女孩》的社会命题
音乐:不落幕的爱情英雄土义
书评:1960年仿佛是古代史,内战就在昨天
专栏
邢海洋:创业板里的“丑陋50”
袁越:淋病卷土重来
张斌:天王也曾莽撞少年
宋晓军:打“代理人战争”更要讲政治
朱伟:余华: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3)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序言

我们应该用什么拥抱黑暗?深夜发吃为什么会引起公愤呢?应该感谢某剧引发了全民的“宵夜正义”。我们分兵五路,前往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宵夜之城,广州、成都、武汉、青岛、杭州,宵夜故事不可想象之精彩,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时空。吃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交。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点个外卖,和吃个宵夜,终究不是一码事。以吃谈趣,是中国人最大的天赋。现在夜晚的玩法太多,无论电影、戏剧、音乐、球赛,最后都要落在一个问题上,吃不吃宵夜?这不是设问,而是邀请。

后记

三联生活周刊?宵夜里的中国(2017年第30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

文摘

插图:

《食在广州:宵夜的派系与风情》
一道姜油浸水律蛇颇为惊艳。粤菜很少用大量的油,它的做法却一反常态,切好的水律蛇段浸泡在一整锅热腾腾的姜油之中。姜油需要提前用一种潮汕地区产的南姜炸过。南姜表皮发红,味道比一般的姜都要辣,炸出来的姜油色泽金黄,味道浓烈。接着烧滚姜油,浇在处理好的水律蛇上。蛇肉有一点腥膻,所以足够的姜油才能将它盖住,并且激出肉的鲜甜。水律蛇的肉质又介于过树榕蛇和过山峰蛇之间,不会太嫩也不会太老,颇有些嚼劲儿。吃的时候用手撕下蛇肉,还可以反复吮吸蛇骨。这时我才意识到蛇肉和鸭脖、兔头、炒螺丝之类宵夜良伴的共通之处:不占肚子,吃起来有滋味,同时双手被占用,可以专心致志地吃或聊天,远离手机世界。

《成都:吃得闹热,请得淡薄》
第一步观察它的脸颊肉,在刘凡的建议下我将兔头沾满了花生粉。这是他手磨的花生碎末,不大不小正好能够把不怎么有油的兔头包裹。确实脸颊肉最多,不用怎么啃咬就能吃完。然后把兔头从下颌骨掰开。骨骼分解,两边的眼睛连着筋就轻松入嘴,弹牙多汁。第三步是很见功力的,就对着兔脑一阵猛吸,兔脑柔滑而有一种奇怪的质感。这是在吃了不少脑花之后得出的结论,我在成都宵夜中所吃的颤巍巍的脑花有好几种,但兔脑与猪脑、鸭脑之类的不同,它完全包裹在头壳之中,卤水里的丁香、桂皮、甘草的味道经过脑子这种纯脆的物质的传递,一点点在舌头上化开来。细细抿来回味无穷。最后把天灵盖掀起,把那一条卤得嫩嫩的、入味软滑的小舌头扔进嘴里,完成与兔头的告别。

《武汉深夜寻食——从小龙虾到草根家常》
奇怪,能吃辣的武汉人,难道在小龙虾上收敛起来了?揭开小龙虾有些粗粝感的红彤彤的硬壳,扭掉两腮和多余的触角,弓形的虾尾前段顶着一块暗黄色的虾黄被完整地拽了出来。那已经卷裹在外壳上和渗进虾肉里的油焖汤汁相当油润,剥掉虾尾外壳前总是忍不住想先嘬嘬味道。那一口滋味进嘴时,你才明白这油焖不仅仅是油焖,里面有湖北菜擅长的丰富且浓厚的调味技术。入口时是油油的咸甜相宜,那时你会觉得鲜虾配上这等浓郁,吃着真爽,可等那一口汤汁流到嗓子眼时,隐藏的辣却猝不及防地爆了出来,有很多次都以被呛得流眼泪告终。

《杭州夜摊,平民世界的安稳》
有一家传奇的拌川夜宵摊也是这般高冷,在鼓楼边的吴山广场上开了25年,每天和城管打游击,出摊时间和位置都不定,对吃客来说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时间一长,吃客们赋予其名“吴山拌川王”,拌川就是又拌又汆,本质上是种捞面,江湖上这家流动面摊的拌川做得名头响当当,这也似乎是种杭州慢节奏生活里精工细作的一种缩影。拌川要用猪油来爆浇头,通常是肉丝裹了淀粉先下,再倒入韭芽、豆腐干用酱油和蚝油炒香,这时早就焯好的冷碱面等着入锅翻搅,酱色的油汤沉在锅底,面条过热一拌就吃进了味道。
ISBN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作者李鸿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