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世界观与政治领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克思·舍勒 译者:曹卫东 朱雁冰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目录
编者前言/1
文化社会学导论/1
世界观理论、社会学和世界观的确立/42
楷模与领袖/64
引言/64
一、楷模与领袖问题综述/68
二、人类群体构成中的位格精神/75
三、圣者/92
四、天才/113
五、英雄/148
六、文明之“领导精神”/153
七、“享受艺术家”/157
论知识的实证论的历史哲学/160
哲学的世界观/175
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192
一、哲学的自律/194
二、哲学的精神举止(或哲人的理念)/198
三、道德涌动的分析/221
四、哲学的对象和哲学的认识立场/235
文摘
版权页:
我们曾经指出,爱的行为在一切价值领域都是扩展和深入价值世界的特有手段。例如在圣者身上,对上帝之爱对于已经存在的关于神性的观察内容便具有创造性,圣者由于怀有这种爱便会更加深入地进入神性本质,进而自己也禀受了领受新的关于神性的启示的质素。又如在天才身上,对世界之爱对于已经存在的世界观具有创造性。而单纯的无兴趣状态将会造成一种完全迟钝的和越来越贫乏的世界观,最终将导致一切内容的消失。因为在天才的观察中,对事物的一切可能兴趣并没有熄灭,而是被凝炼融人行为的统一体之中。在康德,之所以产生对积极的世界之爱这个事实的未知状态,是由于他将一切爱等同于“感官的兴趣”,他作为非感官行为保留着的只是理性和与之相应的现象之形式秩序;而在叔本华,则是由于他错误地试图将一切爱归结于同情和同情所造成的自我消失。
《世界观与政治领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克思·舍勒 译者:曹卫东 朱雁冰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目录
编者前言/1
文化社会学导论/1
世界观理论、社会学和世界观的确立/42
楷模与领袖/64
引言/64
一、楷模与领袖问题综述/68
二、人类群体构成中的位格精神/75
三、圣者/92
四、天才/113
五、英雄/148
六、文明之“领导精神”/153
七、“享受艺术家”/157
论知识的实证论的历史哲学/160
哲学的世界观/175
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192
一、哲学的自律/194
二、哲学的精神举止(或哲人的理念)/198
三、道德涌动的分析/221
四、哲学的对象和哲学的认识立场/235
文摘
版权页:
我们曾经指出,爱的行为在一切价值领域都是扩展和深入价值世界的特有手段。例如在圣者身上,对上帝之爱对于已经存在的关于神性的观察内容便具有创造性,圣者由于怀有这种爱便会更加深入地进入神性本质,进而自己也禀受了领受新的关于神性的启示的质素。又如在天才身上,对世界之爱对于已经存在的世界观具有创造性。而单纯的无兴趣状态将会造成一种完全迟钝的和越来越贫乏的世界观,最终将导致一切内容的消失。因为在天才的观察中,对事物的一切可能兴趣并没有熄灭,而是被凝炼融人行为的统一体之中。在康德,之所以产生对积极的世界之爱这个事实的未知状态,是由于他将一切爱等同于“感官的兴趣”,他作为非感官行为保留着的只是理性和与之相应的现象之形式秩序;而在叔本华,则是由于他错误地试图将一切爱归结于同情和同情所造成的自我消失。
ISBN | 9787303212798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马克思·舍勒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