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资本主义的未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资本主义论是一个经典课题。舍勒着眼于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体验结构,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及其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在把握资本主义精神这一问题时,舍勒提出了自己的视角: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性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一经济结构来把握,还必须通过分析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隐含着他重建被资本主义精神气质颠覆了的人心秩序的意向,极富现代性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克思·舍勒 译者:罗悌伦 李伯杰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目录
编者前言 1
所谓社会保险金神经症的心理学和针对不幸的合法斗争 1
资产者 24
资产者与宗教力量 55
资本主义的未来 88
先知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110
论三种可能的社会原理 132
引言 132
讲座的计划安排 137
第一部分所谓的个体原则 138
第二部分普遍主义(社会主义、组织主义、集体主义等) 150
第三部分我们的看法 154
基督教的爱理念与当今世界 165
一、爱的律令与博爱主义 177
二、基督教的集体理念 187
三、基督教的集体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198
附录 238
舍勒生平和主要论著年表 238
舍勒著作目录全编 242
文摘
版权页:
正是靠着这个引导犹太人的救世主的希望,犹太民族才得以承受其巨大的苦难。就连不再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仍旧保留着这种思维和希望未来的形式,尽管他们用完全不同的内容,例如完全现代的内容——取代了虔敬的犹太人所期望到来的救世主;——这些新内容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从“科学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理想国家思想的精神根源就是这种盼望弥赛亚的犹太教思维形式。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人中,这个根据其渊源来看是宗教性质的理想国家理念,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积极的宗教的代用品,是根深蒂固的。这个所谓“理想国家”在人们意识中的位置,恰恰就是上帝应占据的地方;“理想国家”的幸福观在生活中的地位,也恰恰就是不朽说在犹太教中的地位。奇怪吗?不奇怪!有限的意识对信仰什么或不信仰什么没有选择,我把这种状况看作宗教哲学和宗教心理学中一条可以精确论证的原理。
《资本主义的未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资本主义论是一个经典课题。舍勒着眼于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体验结构,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及其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在把握资本主义精神这一问题时,舍勒提出了自己的视角: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性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一经济结构来把握,还必须通过分析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隐含着他重建被资本主义精神气质颠覆了的人心秩序的意向,极富现代性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克思·舍勒 译者:罗悌伦 李伯杰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目录
编者前言 1
所谓社会保险金神经症的心理学和针对不幸的合法斗争 1
资产者 24
资产者与宗教力量 55
资本主义的未来 88
先知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110
论三种可能的社会原理 132
引言 132
讲座的计划安排 137
第一部分所谓的个体原则 138
第二部分普遍主义(社会主义、组织主义、集体主义等) 150
第三部分我们的看法 154
基督教的爱理念与当今世界 165
一、爱的律令与博爱主义 177
二、基督教的集体理念 187
三、基督教的集体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198
附录 238
舍勒生平和主要论著年表 238
舍勒著作目录全编 242
文摘
版权页:
正是靠着这个引导犹太人的救世主的希望,犹太民族才得以承受其巨大的苦难。就连不再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仍旧保留着这种思维和希望未来的形式,尽管他们用完全不同的内容,例如完全现代的内容——取代了虔敬的犹太人所期望到来的救世主;——这些新内容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从“科学的”思考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理想国家思想的精神根源就是这种盼望弥赛亚的犹太教思维形式。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人中,这个根据其渊源来看是宗教性质的理想国家理念,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积极的宗教的代用品,是根深蒂固的。这个所谓“理想国家”在人们意识中的位置,恰恰就是上帝应占据的地方;“理想国家”的幸福观在生活中的地位,也恰恰就是不朽说在犹太教中的地位。奇怪吗?不奇怪!有限的意识对信仰什么或不信仰什么没有选择,我把这种状况看作宗教哲学和宗教心理学中一条可以精确论证的原理。
ISBN | 9787303212804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马克思·舍勒 |
尺寸 | 32 |